段落
2024-10-08 23:57:38
作者: 約瑟夫·德夫林
段落(paragraph)是由一組聯繫緊密、表達同一中心意思的句子構成的。段落不僅保留了文章劃分的順序,還給文章帶來了一種情趣,就好像往梅子布丁(plum pudding)里加葡萄乾(raisins)一樣(8)。一頁滿滿當當的文字讓讀者反感,它加重了眼睛的負擔,並且如此乏味,讓人疲勞。但當文字被劃分成段落後,它就擺脫了厚重感,隨之而來的輕盈感給予了它無窮的魅力去吸引讀者。
段落就像淺淺河床里的踏腳石,讓路人能依靠它一步步輕鬆地跨越河流。但如果踏腳石相隔的距離過於遙遠,路人很有可能因踩不中石頭而落入水面,不斷掙扎,直至再找到下一個踏腳處。書面寫作亦是如此。通過段落,讀者可以輕易地從一處完整的思想向下一處轉移,並且保持對文章的興趣直到結尾。
段落中必須有一中心思想貫穿其間,該中心思想與文章談論的事情相關,也就是句意指向。比如,在一段文字中我們不能同時談論一幢著火的房子和一匹失控的馬,除非它們之間有某種聯繫。在以下情況中,我們不能連續寫作:
例34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The fire raged with fierce intensity, consuming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large building in a short time.
(火勢猛烈地蔓延,短時間內就吞噬了這幢大樓的主要部分。)
The horse took fright and wildly dashed down the street scattering pedestrians in all directions.
(馬兒受到了驚嚇,兇猛地衝下街道,把行人們驅散到四面八方。)
這兩個句子毫無聯繫,因此應該把它們分開放在不同的段落里。
但當我們這麼說時,
例35
The fire raged with fierce intensity consuming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large building in a short time and the horse taking fright at the flames dashed wildly down the street scattering pedestrians in all directions.
(火勢猛烈地蔓延,短時間內就吞噬了這幢大樓的主要部分。馬兒受到了火焰的驚嚇,兇猛地衝下街道,把行人們驅散到四面八方。)
句子之間就有了自然的聯繫,即馬兒受到驚嚇是火焰導致的,因此這兩個句子能夠結合起來,放在一個段落里。
和句子一樣,段落里最重要的位置是段首和段尾。所以因其結構和張力,第一句和最後一句能夠牢牢地吸引讀者的注意。一般來說,第一句最好是短句,最後一句可長可短,但一定要有張力。第一句的目的是清楚地陳述觀點,最後一句則應加強該觀點。
優秀的作家習慣將段落結尾用來重申觀點或與開頭相呼應。
大多數情況下,段落可以被當作中心句的詳盡闡述。主要的想法或觀點就像是核心,圍繞它形成了段落里的其他部分。任何人都可以就一個簡單的句子引申出上下文,方法是問幾個與該句相關的問題。
例36
The foreman gave the order.(陪審團團長下了指令。)
一句話立馬可以引出好幾個問題:
What was the order?(指令是什麼?)
To whom did he give it?(指令是給誰下的?)
Why did he give it?(為什麼下指令?)
What was the result?(結果怎樣?)
……
根據中心句,這些問題得到不同程度的回答。這些回答連同中心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段落。
如果我們去分析任何一個優秀的段落,就會發現它是由一系列內容組成的,每項內容都闡明、確認或加強了段落的主體思想或主要目的。同時,內容與內容之間的過渡簡單、自然而又明確,仿佛這些內容本來就存在於此。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假如我們發現段落里一項或以上內容與其他內容之間沒有直接聯繫,或者我們無法輕易地從一項內容移向下一項內容,或者(尤其是)我們在沒有完全了解各項內容的意義之前就調整它們的順序,那麼毫無疑問,這一段落的結構是有缺陷的。
段落結構的形成沒有特定的規律。最好的建議就是——近距離學習一流作家的段落結構。因為只有通過對最佳模板的模仿,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才能讓我們掌握這門藝術。
英語語言裡,散文段落結構最優的作家是麥考萊,演說文體的最佳模仿對象是艾德蒙德·伯克(9),而從描述和敘述的角度來說,段落寫得最好的則要數美國人哥德史密斯(10)和華盛頓·歐文(11)。
在印刷中,標誌段落的是一行的縮進,即在左頁邊的段首空一格。
(1) 《墓園輓歌》,詩人托馬斯·格雷(Thomas Gray,1716—1771)的代表作。
(2) alumnus——男校友,單數;alumni——校友,複數。
(3) 拉丁文:小中見大。
(4) 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英國作家、文學評論家和詩人;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蘇格蘭諷刺作家、評論家、哲學家等。
(5) 約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英國散文家、詩人。
(6) 托馬斯·巴賓頓·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家。
(7) 奧利弗·哥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英國劇作家。
(8) plum pudding雖然被稱為梅子布丁,但卻並不含有梅子。在維多利亞時代之前,plum指的是葡萄乾。
(9) 艾德蒙德·伯克(Edmund Burke),愛爾蘭政治家、作家、演說家、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
(10) Goldsmith,資料不詳。
(11) 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19世紀美國最著名的作家,被譽為美國文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