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月的春天,合力種下一棵希望樹
2024-10-08 23:54:53
作者: 路勇
傍晚,我在樓下遇到對門鄰居一家人。肖林五歲的兒子晨晨拎著一個小塑料桶,我還沒問他們去哪兒,小傢伙就沖我說:「叔叔,今天我們要去種樹了。」
「是嗎?晨晨真棒!都會跟著爸爸媽媽種樹了。」聽到我的誇獎,晨晨更得意了:「叔叔,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種的那棵樹跟我的名字一樣,也叫『晨晨』」。聽到這話,我看見肖林和他愛人兩個都笑了。我知道,他們一定是幫兒子種下了一棵希望之樹。
就在我轉身的時候,沒想到小傢伙又衝著我大聲說:「叔叔,告訴小姐姐,我以後再也不折斷小樹了。」我不禁回頭沖晨晨豎起了大拇指,然後大聲回答他:「好。」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晨晨的話讓我想起前幾天的事情,小區里一幫孩子在樓下草坪上玩。我女兒發現一棵小樹長出了一節新芽,就高興地喊小夥伴們來看。於是,一群孩子都圍著那棵小樹,嘰嘰喳喳像一群小麻雀似的。忽然,晨晨伸出小手,一下就把那一節新芽給掐了下來。這一下,其他孩子不幹了,都七嘴八舌開始批評晨晨。尤其是我女兒,因為是她最先發現的小樹綠芽,她特別生氣,不僅哭了,還伸手推了一把晨晨。晨晨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也大哭起來。後來晨晨的爸爸肖林趕來了,才平復了這場糾紛。
看來,今天晨晨不僅跟著父母去植樹,還從父母那裡學到了很多知識,知道要愛護樹木,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每年三月,萬物復甦,許多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去植樹。既能踏青,帶孩子呼吸春天的氣息,又能增加親子關係,還能順便給孩子講講植樹知識,讓孩子懂得愛護花草樹木,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在我的親朋好友里,我妹妹是最注重孩子早期教育的。尤其重視儀式感。在小外甥甜甜過一歲生日那天,妹妹就帶著孩子去種下了第一棵以孩子名字命名的樹。此後,每年植樹節都帶著孩子去種下一棵樹,至今已經種下五棵樹了。甜甜每次都數著手指頭,盼望著早點去看望自己栽下的樹苗,還和樹比誰長得快。
去年妹妹帶著孩子來家裡玩時,甜甜就在我女兒面前顯擺:「姐姐,你知道為什麼植樹節要在三月十二日嗎?」我故意問他:「那你告訴我們,為什麼植樹節要在這一天呀?」
小傢伙就講開了:因為有個大總統叫孫中山,他當總統後才設立了林業部,頒布了《森林法》,號召大家多植樹。後來他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去世的那天定為植樹節。因為他是在三月十二日去世的,所以植樹節就規定在三月十二日這一天。
我禁不住為小傢伙鼓掌,忽然,我女兒大聲問道:「那你知不知道為什麼要種樹呀?」看來大兩歲的姐姐也不甘示弱。沒想到,這個問題沒有難住甜甜,小傢伙說:「我當然知道啊,種樹是為了保護環境,不讓水土流失,給我們製造呼吸的氧氣。」
「還有呢,我們用的鉛筆、作業本紙張都要用到樹木,我們吃的水果,都是果樹上長出來的。還有蓋房子、一次性筷子都要用樹木。」姐姐為弟弟補充了這麼多。
聽著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比賽似地說著,我們都不由地笑了。孩子就像那一棵棵種下的小樹,需要父母細心呵護和培養,才能茁壯成長。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告訴孩子,要愛護環境,愛護地球,就要從愛護一草一木做起,珍愛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生存環境。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注重環境保護,不僅政府提倡,每年許多單位都會在三月組織植樹活動,而且都會舉行隆重的啟動儀式。有的人認為這些活動不過是個儀式,沒有實質性的作用。但是,我覺得有這樣的儀式感,就會在孩子們的心裡留下印記,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會覺得是很重要的事情。
其實,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意識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雖然古代沒有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禮記》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五帝時代,舜便設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處理全國的林業事務。
古代一般植樹時間在清明節,因為清明前後,自然條件適宜,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也快。漸漸地,就形成了清明植樹的習俗。最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就曾下令在道路兩旁栽樹做遮陰之用。到隋煬帝時期,他下令開河挖渠,詔令民間種植柳樹,每種活一棵,就賞細絹一匹。而到了宋太祖時期,就根據種了多少樹給百姓劃分等級,還下令凡是墾荒植桑棗者,不繳田租;對率領百姓植樹有功的官吏,可晉升一級。如此一來,大大提高了民眾的植樹熱情。
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現在享受的環境,也是前人給我們製造的,自然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今豐富的資源正在慢慢消耗殆盡。很多城市霧霾嚴重,沙漠面積在擴大,為了遠離霧霾,遠離沙塵天氣,為了我們的家園,為子孫後代著想,每個人都應該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微薄之力。
我們現在帶領孩子多種樹,教育孩子愛護環境,不僅僅只是個儀式,也不僅僅只是讓孩子知道植樹的重要性,而是為了讓孩子在更健康的環境中生存,讓地球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