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把「不能」和「不要」咽下去
2024-10-08 23:30:04
作者: 麗罡
自從有了二寶靜靜,媽媽真是忙得焦頭爛額。和大寶瑤瑤不同,瑤瑤從小就是個小淑女,乖巧聽話,從來不給媽媽添麻煩,也正因為瑤瑤太乖巧,所以爸爸媽媽才毫不猶豫地又迎來了第二個新成員。可沒想到,這二寶雖然取名叫靜靜,卻是個比小子還鬧騰的小閨女。尤其讓媽媽頭疼的是,這靜靜自己鬧騰也就算了,還常常把乖巧安靜的瑤瑤也帶得不安分,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周末休息在家,媽媽招待前來拜訪的朋友,瑤瑤在一邊自己乖乖地看童話書,靜靜則在小房間裡睡午覺。本來一切都很平靜,可靜靜午覺一醒,麻煩就接踵而至了。
一開始,靜靜只是在屋裡瞎轉悠,過了一會兒直接搶了瑤瑤的童話書,把瑤瑤拉到了鋼琴前,兩個人開始在琴鍵上亂敲。聽著一陣陣的噪音,媽媽回過頭大聲沖女兒們喊道:「不許再弄鋼琴了,停下來,噪音吵死人了!」
聽到媽媽的批評,瑤瑤有些沮喪,低落地抱著布娃娃乖乖坐在了角落裡。靜靜則不高興地吐了吐舌頭,回了自己的小房間,不一會兒就抱著個皮球出來了,又開始拉著瑤瑤鬧騰起來,抱著小皮球拍來拍去。
媽媽剛打算繼續訓斥女兒的時候,被朋友制止了,朋友對瑤瑤媽媽說:「不要總對孩子說不許做這個,不能做那個。你想制止孩子做一件事情其實很簡單,只要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行了。」
說完,朋友轉頭笑著對瑤瑤和靜靜說:「小美女們,幫阿姨一個忙好不好呀?去看看阿姨放在隔壁房間梳妝檯上的包包里有什麼好東西!」
聽了這話,靜靜馬上把小皮球塞到瑤瑤懷裡,自己興沖沖地跑進了隔壁房間。沒一會兒,靜靜就興奮地跑了出來,手裡還拿著兩個漂亮的布娃娃,興奮得又叫又嚷。
朋友又繼續笑道:「小美女們,這樣子,如果你們能乖乖地保持安靜,並且給這兩個布娃娃換上漂亮的衣服,紮上可愛的小辮子,那麼阿姨就把這兩個娃娃送給你們,好不好?」說著,朋友示意媽媽翻出了許多好看的小布片和小絲帶遞給小姐妹。
之後一個多小時,瑤瑤和靜靜都乖乖待在自己的小房間裡玩布娃娃,沒有再發出任何吵鬧的聲音。看著一直鬧鬧騰騰的女兒變得這麼乖巧聽話,媽媽心中頗是感慨。要知道,以往為了讓女兒乖乖安靜下來,哪次都是免不了一場訓斥和吵鬧的。
此後,媽媽開始改變對女兒們的教育方式,每當她試圖阻止兩個女兒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她都會想辦法讓她們轉移注意力,而不是再像從前那樣強硬地命令她們「不准」「不許」「不能」。令人欣喜的是,這種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鬧騰的靜靜也變得越來越善解人意,和瑤瑤一樣成了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不能」「不要」「不許」「不准」……父母們總喜歡用這種方式對孩子的行為做出限制,卻往往沒有耐性去告訴他們,究竟為什麼「不能」「不要」「不許」「不准」。畢竟每天要做的事情那麼多,父母不可能事無巨細都給出孩子一個解釋,但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孩子根本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被訓斥,也根本不明白父母為什麼要限制自己,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父母不講道理」的印象。
所以,當你沒有時間和精力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解釋時,還是把諸如「不能」和「不要」之類的詞咽下去吧,試著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你會發現這樣做比強迫和命令帶來的效果更好。
用新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你不希望孩子做某件事,但卻因為一些原因而沒有足夠的時間或空間來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不妨考慮用其他新事物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主動停下正在做的事。孩子的注意力其實是很容易被分散的,如果你用強硬的態度去命令孩子,訓斥孩子的話,更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
巧妙引導孩子的行為
當年幼的孩子懵懵懂懂地靠近可能造成危險的東西,比如熱水瓶的時候,很多父母第一反應可能都是衝過去,強硬而直接地把孩子抱起來,讓他遠離危險。這種方法其實並不高明,父母強硬的行為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甚至還可能激發孩的逆反心理。
這時候,父母其實可以先想辦法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大聲喊他的名字,然後再用其他安全的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既能讓孩子迅速遠離危險,又不會引起孩子反感。
為孩子的行為設定「安全線」
為了孩子能夠安全、健康地成長,父母應該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設定好「安全線」,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必須做的,哪些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當孩子接受並且習慣了「安全線」之後,自然就不會做出格的事情了,「不能」「不要」「不許」「不准」之類的語言也就不會常常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