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做自己,擺脫身份焦慮
2024-10-08 21:06:30
作者: 靜文
很多人對於身份的理解停留在個人對於社會的價值方面,並時常會為身份問題而焦慮,因為身份決定了人的社會地位。但實際上我們在意的只是身份帶給我們的金錢和名聲。焦慮也只是因為求而不得。
32歲的王萌是北京某上市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月薪5萬,在北京有車有房,基本算是衣食無憂。
但她覺得自己花了十年的時間才走上中層管理的崗位,速度太慢了,身邊的人都好幾套房了,有的人甚至靠著收房租不工作都沒有什麼問題,而她開的車還是豐田。
她認為自己的生活水準無法匹配自己的身份,於是她貸款分別在北京與老家各買一套房,又將自己的車賣掉,重新買了一輛寶馬。
這樣她每天開著寶馬上下班,身邊的人都用崇拜成功人士的眼光看她,一時間風光無限。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但不到一年,各種問題就來了:幾百萬的貸款,壓得她幾乎喘不上氣,每個月都要拆東牆補西牆,這裡借,那裡挪,夜裡做夢都會驚醒。
王萌說:「你能體會我每天一睜開眼,就想到身上還背著幾百萬貸款,每個月不賺到5萬元都覺得過不踏實的心情嗎?」
英國作家阿蘭·波德頓在《身份的焦慮》一書中寫道:「新的經濟自由使數億中國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在繁榮的經濟大潮中,一個已經困擾西方世界長達數世紀的問題也東渡到了中國,那就是身份的焦慮。」
大城市中的白領勒緊褲帶過日子,只為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人們狂熱追求奢侈品和時尚潮流,只為讓自己看上去很成功,而父母為幫助子女實現中產夢不惜傾囊相助。
我們眼裡時常看到別人的身份地位帶來的閃光點,聽到的是「高貴的女人都自帶燒錢屬性」。
我們羨慕別人的人生時,感嘆原來這麼多年自己都白活了,接下來一定對自己好一點。於是花錢打扮自己,用幾百元一支的口紅,背上千元的包包,隨便一件衣服都幾千元。住高檔小區,出門上班打車。雖然過上了標配的人生,但工作幾年卻沒有一分存款。不敢辭職,不敢生病,不敢請假。因為一旦中間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現在的生活都會成為泡影。
我們常常用外在的東西來定義自己的成敗,提高自己的地位。仿佛沒有這些東西的裝飾,你依然是從農村來到大城市務工的打工者,永遠擺脫不了寒門的身份和標籤。其實,擁有這些狀態的人只是被焦慮綁架了。
薩依特年紀輕輕就做了副市長,前程可謂是一片大好。可惜就在他37歲那年,主管的城市卻發生了一場火災,他受此牽連被免職。
免職之後,薩依特周圍一些富翁、高官的朋友,紛紛為他惋惜,表示如有需要可以給他提供幫助。但是薩依特卻決意回到鄉村,過起了平民百姓的生活。
薩依特不去理會別人的富貴,更不去羨慕別人的日子,在自家的小菜園裡種菜,每天施肥、捉蟲,日子過得平淡而有滋味。沒事的時候,他就走村串巷,收集一些民間陶器作為自己的愛好。
他專注於民間陶器,依靠自己的知識和才能,迅速在陶器收藏上取得成就,他收集的民間陶器中竟然有幾十件是世界頂級的珍寶。得到消息的人蜂擁而至,薩依特每賣出一件,都能得到上千萬美元。
有人問薩依特:「你怎麼會在收藏上有這麼大的成就?」
薩依特說:「因為我過得十分簡單,從不盲目地去羨慕別人,清靜的生活讓我可以一心一意地鑑別陶器。」
被免職後的薩依特並沒有為失去政府高官的身份而焦慮,也不羨慕別人的生活,反而是回到鄉村一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業,成為世界級收藏大師。
阿蘭德·波頓說:「身份的焦慮只在一種情況下才是成問題的,那就是我們遵循這些導致焦慮的價值觀。」
事實上,世界上並不只有一種方式才能證明人生的成功。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受別人的影響。我們始終是我們自己,我們的身份也不會因別人而改變。只有活出真我,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