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拿破崙時代
2024-10-08 21:01:48
作者: 約翰·梅西
第一節 拿破崙的得勢
【拿破崙時代】從前法國軍隊中的領袖多屬於貴族階級中的人物。當革命起事以後,他們有一部分逃到國外,有一部分有了反革命的嫌疑,被視為政府的敵人。在恐怖時代統率軍隊戰勝外敵的人多由公共安全委員會從平民中選出來,只問他的能力如何,不問他的門第。在這班新起的軍官中,有一個人竟能獨霸歐洲達十五年之久,在西方史上開一個空前的局面。這個人就是有名的拿破崙。西方史學家因為這一時期的歐洲史幾乎全受他個人勢力的支配,所以叫這一時期的歐洲史為「拿破崙時代」(Napoleonic Period)。
【拿破崙的少年時代】拿破崙本姓波拿巴,於1769年8月15日生於地中海的科西嘉島(Cowsica)上。科西嘉島由義大利併入法國為時不久,所以拿破崙其實是一個義大利人,他所用的是義大利語。他在少年時代先進入法國的一個陸軍學校學習,後來才進入法國的軍隊。他在軍隊中很能表現他的天才,因此在1796年春,督政府就叫他統率一支大軍入侵義大利,他當時不過二十七歲。他用兵的天才和武功的偉大,除了成吉思汗和亞歷山大,恐怕要算第一了。
【拿破崙在義大利的戰役(1796年—1797年)】法國自從建立共和政府以來,曾於1793年秋打敗了敵人,而且占據了奧地利所占領的尼德蘭和西部日耳曼。普魯士對於這次戰爭原來沒有什麼利害關係,所以不久就和法國媾和了,因此拿破崙的軍隊所要對付的就是奧地利和撒丁。拿破崙於1796年和1797年間連戰連勝,軍隊直趨奧地利都城維也納的附近。奧地利不得已求和,而且割讓尼德蘭給法國,同時允許法國取得萊茵河以西的地方。拿破崙把古代的威尼斯共和國滅掉,把一部分領土給奧地利,至於西方的部分,另建一個新的共和國叫作阿爾卑斯山南共和國(Cisalpine Republic),歸他自己保護。
【拿破崙的野心】拿破崙對於督政府中人始終不肯尊重。他在米蘭設立行轅,儼然以法國的君主自恃。他說這不過是他一生事業的開端,將來必有統治全部歐洲的一日。他的身材很矮,而且很瘦,兩眼極有精神,說話很快。他一方面富於理想,一方面又長於行動。他原本具有軍事的天才和不倦的精力,而且當實行他的計劃時又能夠肆無忌憚,所以他最終能夠實現他的夢想,年僅二十八歲就統率法國的軍隊,年僅三十歲就獨握法國的政權了。
【拿破崙遠征埃及】拿破崙預先看到了督政府將要遇到的國際上的困難,所以故意離開他們,讓他們表現出庸懦無能的弱點。他於是發布遠征埃及的計劃,以為如此可以截斷英國和東方通商的通道,而且奪取英國在印度的領土。他的海軍雖然在尼羅河河口被英國的海軍名將納爾遜(Nelson)所滅,但是他的陸軍能安然在亞歷山大登岸。法國軍隊於1798年7月21日大敗埃及國王的軍隊於金字塔下。次年2月進而侵入亞洲的敘利亞,但是沒有成功。1799年10月,拿破崙忽然得到國內形勢惡劣的消息,於是離開他的軍隊,潛逃回國。
【督政府的傾覆】法國的督政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腐敗、最無能的一個政府,它一方面失信於國民,一方面又和奧地利重起戰事。拿破崙知道民意所在,乃於1799年11月用武力把督政府推翻了,另設執政官三人去取代它,而自己任第一執政官。從此法國的軍政大權乃集於拿破崙一身。
【拿破崙對外戰爭的必要】當拿破崙任第一執政官時,法國和英國、俄羅斯、奧地利、土耳其及那不勒斯諸國正在戰爭中。原來以上諸國於1798年12月組織同盟,戰勝了法國督政府所派遣的軍隊,而且把拿破崙在北部義大利所建設的事業完全推翻了,所以拿破崙若要恢復法國對外的威信,恢復國內的秩序和隆盛,保持自己的威名,非繼續和外國戰爭不可。
第二節 歐洲的太平和日耳曼的改組
【拿破崙的出征】1800年春拿破崙開始秘密招募軍隊。當時法國的軍隊在熱那亞被奧地利人所圍困,拿破崙募兵的目的就在於解救此地的法國人。拿破崙的戰略向來以出奇制勝見長,所以這次用兵他並不是直接向熱那亞而進,而是模仿古代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的戰略,統率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中有名的聖伯納峻岭而南下,襲擊奧地利軍隊的後方。6月2日他安然到達米蘭,此地的奧地利人因為出乎意料地被攻擊乃大敗。
【馬倫哥之戰】拿破崙又於6月4日大敗奧地利人於馬倫哥(Marengo),次日雙方乃簽訂停戰的條約。奧地利人向東退走,拿破崙因此得以在北部義大利恢復法國人的勢力。他下令凡被他所「解放」的地方都應提供軍餉以維持他的軍隊,至於剛剛復國的阿爾卑斯山南共和國,每月應提供軍費二百萬法郎。
【歐洲的太平】1800年12月,法國人又戰勝奧地利人一次,強迫奧地利人和法國單獨媾和,這是歐洲太平新局面的開端。從1801年到1802年,法國和其他各國分別締結和約,遷延十年之久的戰爭到此暫時停頓,開一個全歐太平的新局面。
【萊茵河左岸的地方併入法國】1801年2月,法國和奧地利正式簽訂《呂內維爾條約》。奧地利皇帝以奧地利皇帝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兩種資格,承認法國此後擁有萊茵河左岸神聖羅馬帝國所有的舊地,而且以萊茵河作為法國的國界。結果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各小邦都失去了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領土。同時神聖羅馬帝國向喪失領土的諸侯承諾,設法「在帝國境內給以一種賠款」。
【日耳曼領土的重新分配】當時帝國政府為履行條約起見,乃設法取償於教會領土和自由城市。原來教士既然不能娶妻,當然沒有所謂的後嗣,所以教會的領土可以隨時變更主人。至於自由城市,在中古末年雖然曾經盛極一時,到此時亦已勢力衰微而不能自保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公會就於1803年下令,把大部分教會的領土轉到世俗君主的手中。四十八個自由城市亦大部分被合併於各邦,留存到今[1]的只有三個。
【日耳曼的初步統一】在分配領土時,日耳曼各邦的君主紛紛到巴黎去向拿破崙懇求增益。他們這種奴顏婢膝的行為,為日耳曼民族史上最可恥的一頁。但是這一次領土的重新分配其實是日耳曼政治上中興的開端,因為倘若沒有這一次武斷的分配,把幾百個獨立的小邦合併成幾十個較有組織的小王國,那麼後來所謂的德意志帝國就永遠不能實現了。這一點是拿破崙一班人當時所意想不到的。
【法國勢力的擴充】自從1801年法國和其他各國訂約以後,法國就占領了奧地利擁有的尼德蘭、萊茵河左岸的地方,以及義大利的皮埃蒙特(Piedmont)。此外,荷蘭和義大利都各自成立共和政府,受法國的指揮,並提供金錢和軍隊給法國使用。
第三節 拿破崙的內治
【法國政治的腐敗】拿破崙的事業不但在於變更歐洲的地圖,而且在於修明國內的政治。他的成績之偉大和1789年的大革命所取得的差不多。原來法國自革命起事以來,先有恐怖時代的混亂,後有督政時代的腐敗,道路不修,盜匪滿地,工商各業都衰落不堪,國家財政亦非常困難。拿破崙得勢之後,不久就能夠把國家信用恢復起來,而且創設國家銀行來做調劑中央財政的總機關。
【國家和教會的融洽】拿破崙對於不肯遵守新組織法的教士,設法與他們講和。他把從前沒收的禮拜堂正式交還,共和曆中所廢止的禮拜日重新恢復。所有革命的紀念日,除7月14日和共和政府成立紀念日以外一概廢止。他又於1801年正式和羅馬教皇締結條約,把教士組織法中如教士由人民選舉而來等比較苛刻的條文正式取消,而且仍舊承認教皇為教會的首領。不過主教的任命仍須由拿破崙主持,教士的俸金亦仍由政府供給。這種政教混合的局面直到1905年方才被打破。
【貴族的返國】至於逃亡在外的貴族,拿破崙不但下令不許再把他們的名單增加,而且常常把他們的姓名從名單上註銷,他同時又常常把沒收的土地交還給他們。貴族的親友此後仍舊可以擔任官吏。到1802年4月他乃下一個大赦的命令,因此逃亡在外的貴族紛紛返國,竟達四萬家之多。法國此時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了一個反動的時期,舊時的「先生」和「太太」等名稱和貴族的爵號廢而復用,而拿破崙自己的居處亦逐漸變成王宮了。
【《拿破崙法典》】法國從前那種混亂不堪的民法,在革命時代雖然曾經由議會中人加以修正,但是仍舊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拿破崙於是特設一個編訂法律的委員會去做整理的工作,整理的結果就是西方史上有名的《拿破崙法典》。這個法典不但通行於現代的法國,而且通行於西普魯士、巴威、巴登、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和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這一點可以證明這個法典內容的完備。
【拿破崙稱帝】拿破崙的外交和內治都有相當的成績,因此他一時很得法國人民的信任。1804年5月他就自稱皇帝,定名為拿破崙一世。同年12月在巴黎著名的聖母院中舉行加冕禮,儀式非常隆重。這是拿破崙十年帝治的開端。
第四節 戰事再起和神聖羅馬帝國的滅亡
【英國的反對】自1801年以來,法國和其他各國本都簽訂了和約,所以當時西歐是一個太平的局面。其中獨有英國人對拿破崙始終不肯心服,一方面因為拿破崙有雄霸歐洲和打倒英國商業的野心,一方面亦因為英國人始終不願看到法國的勢力擴充,成為自己的勁敵,因此法國和英國於1803年重起戰端。拿破崙下令把歐洲西部的海岸從荷蘭起到南部義大利止一概封鎖起來,不許英國船隻進出,同時聚集大隊軍士於布倫,準備渡過英吉利海峽侵入英國。英國人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恐慌。
【1805年的戰爭】英國極力想和俄羅斯、奧地利等國組成同盟,希望合力來推倒拿破崙。拿破崙乃於1805年8月把準備入侵英國的軍隊由西邊移往東境。10月法國的軍隊大敗奧地利軍於烏爾姆,然後乘勝沿多瑙河而下,11月攻陷奧地利都城維也納。拿破崙由此統率他的軍隊向北去攻擊俄奧兩國的聯軍,於12月初大敗他們於奧斯特里茨(Austerlitz)。俄羅斯於是退出同盟,和法國簽訂休戰的條約,奧地利不得已亦和法國簽訂《普萊斯堡和約》,把自己在義大利境內所有的領土都讓給拿破崙,而且允許日耳曼境內兩小邦的諸侯得稱王號。
【神聖羅馬帝國的滅亡】這個和約中既然規定日耳曼境內有兩個小邦得以獨立自稱王國,因此中古以來的神聖羅馬帝國已到了有名無實的地步。皇帝法蘭西斯二世不得已於1806年8月正式宣布退位,專稱奧地利皇帝法蘭西斯一世。立國八百多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就此告終。
【萊茵河同盟】同時(1806年)拿破崙又把日耳曼南部諸邦組成一個萊茵河同盟(The 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他自己做這個同盟的「保護者」。他宣稱,他這種舉動完全出於愛民和愛國的熱忱,其實他的真實意圖在於建立新國於萊茵河東來擴充自己的勢力。奧斯特里茨戰役以後,拿破崙宣布,那不勒斯國王既然援助英國,不能再讓他統治國家,乃派兵占據他的王國。1806年3月,他又派他的兄長約瑟夫做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國王,他的二弟路易做荷蘭的國王,他的妹夫繆拉(Murat)做克拉夫斯(Cleves)和貝格(Berg)的大公。這幾個國家和日耳曼境內的同盟或許就是拿破崙理想中的法蘭西帝國。
【普魯士和法國的戰爭】當時西歐各強國中,只有普魯士對於拿破崙擴充勢力不曾表示過反對。原來普魯士自從1795年和法國共和政府締結和約以來始終嚴守中立,但是拿破崙對於普魯士的態度卻很傲慢。他最初允諾把漢諾瓦從英國人手中奪來給予普魯士,叫普魯士援助法國以對抗英國。他後來又改變主意,想把漢諾瓦交還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普魯士人民認為他這種舉動侮辱了國家的榮譽,非常憤慨,民族精神因之大大地被激起,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不得已於1806年向法國宣戰。
【普魯士的失敗】但是當時普魯士的軍隊因久享太平,戰鬥力非常弱,統軍的就是1792年向法國發過宣言的不倫瑞克大公,亦已經是一個年老力衰的人,因此普魯士於1806年10月中旬耶拿(Jena)一戰之後就一蹶不振了。拿破崙的軍隊長驅直入,普魯士境內的要塞都不戰而降,普魯士國王亦遠遁到俄羅斯邊疆之上。
【《提爾西特和約》】拿破崙於1806年打敗普魯士以後再向東入侵波蘭,追擊俄羅斯的軍隊,次年6月大敗俄羅斯人於弗里德蘭。俄羅斯和普魯士因為無力再戰,不得已和拿破崙在提爾西特(Tilsit)訂立和約。結果普魯士失去了所有易北河(Elbe)以西的領土和第二、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的地方。拿破崙把波蘭的地方組成一個華沙大公國,他又把易北河以西的地方和漢諾瓦合併,組成一個威斯特伐利亞王國,給了他的小弟哲羅姆(Jerome)。至於俄羅斯,他的態度卻格外寬容。
【歐洲大陸的封鎖】拿破崙在歐洲大陸上雖然到處勝利,但是始終無法征服英國。當1805年拿破崙的軍隊正在戰勝奧地利時,英國的納爾遜亦第二次大敗法國的海軍於西班牙西南岸的特拉法爾加角附近。拿破崙知道用武力征服英國已不可能,因此他想方設法破壞英國的工商業來動搖它立國的根基。不料英國人先於1806年5月宣布,從日耳曼北岸的易北河口起到法國西北角的布雷斯特(Brest)止一律封鎖起來,禁止船隻通過。拿破崙亦於同年11月宣布把英國封鎖起來,禁止歐洲各國和英國通商。這種能言不能行的封港在國際法上就叫作「紙上封鎖」(paper blockade)。拿破崙為了使歐洲各國能夠自給,竭力提倡用苦苣代替咖啡,用蘿蔔、糖代替蔗糖,並用新發現的顏料代替熱帶的產品。但是歐洲各國自從海外貿易驟然中止以來都極感痛苦,俄羅斯人尤其表示不滿,因此各國人民對於拿破崙這種武斷的舉動都很反感,為拿破崙最後失敗的一個大原因。
第五節 拿破崙的極盛時代
【拿破崙的建設事業】從1808年到1812年,前後共計五年,為拿破崙勢力的極盛時代。拿破崙一方面固然是窮兵黷武,貽害國家,但是另一方面亦能做出許多建設的事業來,大有利於法國的民眾。他不但恢復了國內的秩序,而且保存了許多革命以後新設的事業。他在工程上的建設尤為偉大,阿爾卑斯山上和萊茵河兩岸都鋪設有廣闊堅固的大道,如今還大受旅行者的讚美;他又在巴黎城內擴充街道,建造河邊的塘堤和大橋。大道中間往往建有宏大美麗的記功坊,使市民心目中常常記著他的功勞。巴黎城之所以能夠成為現代世界上最美麗的都市之一,其實拿破崙的功勞最大。
【西班牙問題】拿破崙自從締結《提爾西特和約》以來,就一心想把西班牙半島收歸自己的治下。原來當時葡萄牙和英國的關係很密切,這是拿破崙所不能容忍的。但是要想征服葡萄牙,必須先征服隔在中間的西班牙。剛巧當時西班牙王室內部出現分裂的情形,拿破崙就以調停為名,於1808年春把西班牙國王和王子誘到法國南境的貝永(Bayonne),強迫兩人退位。6月初他調他的兄長約瑟夫從那不勒斯到西班牙為王。但是西班牙人對於這種武斷的處置竭力反對,而且得到英國威靈頓公爵(Wellington)的援助,大敗法國的軍隊。拿破崙為貫徹他的主張,於11月親自統率二十萬精兵侵入西班牙。當時西班牙的軍隊只有十萬人,裝備也很簡陋,加以獲勝之後非常驕傲,結果拿破崙連戰連勝,於12月初直入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城(Madrid)。拿破崙立刻下令廢止宗教裁判所、封建的徭役、內地的苛稅和三分之二的修道院。法國的革命精神隨同武力四處傳播的情形大概都是如此吧。拿破崙對於現代歐洲的革新事業之所以並非無功,就在這種地方。
【西班牙半島戰役】1809年春,拿破崙為了對付奧地利,不得不急歸巴黎,留他的兄長獨自住在西班牙。但是西班牙別動隊的戰鬥力很強,弄得法國的精兵良將手忙腳亂,沒有辦法可以應付,而且犧牲了很多。後來英國的威靈頓又幫助西班牙人把法國人逐到庇里牛斯山外。拿破崙後來之所以敗亡,這次所謂西班牙半島的戰役亦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瓦格拉姆戰役】奧地利於1809年4月又向法國宣戰,但是此時歐洲大陸上各國沒有肯幫助它的。7月初,法國的軍隊在維也納附近的瓦格拉姆(Wagram)又大敗奧地利人。奧地利人因此不得不再割自己的領土給拿破崙和拿破崙的同盟。
【拿破崙最得意的時代】1810年4月拿破崙因為皇后約瑟芬(Josephine)不能生育,乃和她離婚,另娶奧地利公主瑪麗亞·路易莎(Maria Louisa)為後,不久就生下一子稱為「羅馬王」。拿破崙的勢力此時已經達到最高點了,西部歐洲除英國外全部在他的治下,法國的領土南到那不勒斯灣,北到波羅的海。拿破崙以法國皇帝的資格兼做義大利國王和萊茵河同盟的保護者。他的兄長做西班牙國王,他的妹夫做那不勒斯國王。波蘭中興以後改為華沙大公國,而且附屬於法國。法國領土的廣大和拿破崙勢力的雄厚,在近代的歐洲史上可說是獨一無二的了。
第六節 拿破崙的敗亡
【拿破崙和俄羅斯的關係】在拿破崙勢力的極盛時代,歐洲大陸上還有俄羅斯始終不肯服從拿破崙。原來在拿破崙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之間有許多誤會。第一,法俄兩國雖然簽訂有《提爾西特和約》,但是拿破崙對於俄羅斯吞併多瑙河邊諸省和芬蘭的計劃竭力反對;第二,俄羅斯人始終擔心拿破崙要把波蘭恢復起來重建王國,來破壞俄羅斯的利益,因此兩國間的感情始終不能調和。到1812年時,拿破崙以為自己的力量已經夠大,可以用武力去征服俄羅斯了,於是他就在俄羅斯邊境上募集了四十萬大軍,為入侵俄羅斯做準備。
【俄羅斯戰役】拿破崙於1812年在俄羅斯用兵慘敗的情形,我們不必詳細去敘述它。他原想用三年的工夫去征服俄羅斯,在第一年中至少應該獲得一次勝利,不料俄羅斯人用後退誘敵的計策把法國軍隊一直誘到波羅底諾(Borodino)才與之對抗。拿破崙雖然在此地戰勝了俄羅斯人(9月7日),但是當他於一星期後走進莫斯科城時,他的軍隊已經由四十萬人減少到十萬多人。俄羅斯人退出莫斯科城之前用火把全城燒毀了,所以當法國軍隊進城時城中已經一無所有,拿破崙不得已下令向西退回。當時剛好在冬初,氣候已很寒冷,糧餉又很缺乏,加之俄羅斯人追蹤騷擾,因此法國軍隊一路上死亡相繼。這次退軍,真是西方史上一出最驚人的悲劇。直到12月初拿破崙才回到波蘭境內,他的軍隊已經只剩下兩萬人了。他回巴黎之後竭力招募新軍準備再戰。
【普魯士的舊制】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面看到拿破崙的失敗,一面又迫於人民的要求,乃於1813年2月和拿破崙絕交,加入俄羅斯一方。原來在耶拿戰役以前,普魯士社會組織的退化情形和1789年以前的法國差不多,國內的農民都是農奴,終生不能離開他們的耕地,而且每星期必須代地主做一部分的工作,全國人民絕對地階級分離,貴族不能購買公民或者農民的田地,公民亦不能購買貴族或者農民的田地,至於農民更不用說了。
【普魯士的改革】普魯士既然被拿破崙大敗於耶拿,又因《提爾西特和約》的締結導致領土的喪失很大,因此國中的領袖漸漸想到制度的陳腐或許就是國勢衰弱的一個原因,於是他們竭力去做革新的運動,其中主張最激烈的是施泰因男爵(Baron von Stein)和哈登貝格親王(Prince Hardenberg)。1807年10月普魯士國王果然下令,宣稱要排除阻止個人能力發展的種種障礙,非先把農奴制度廢止不可。此後全國人民不得再有階級的分別,無論什麼人都享有自由購買田地的權利。這件事可以說是普魯士脫離中古狀況、走進現代世界的一個轉折點。
【現代普魯士軍隊的起源】普魯士自從腓特烈大帝以來的軍隊原來聲威都很顯著,到此時亦已信用全失。在《提爾西特和約》簽訂後不久,一班改革家亦努力於軍隊的整頓,他們的目的就在於實行全國皆兵的制度。原來拿破崙規定普魯士常備軍的人數不得超過四萬二千人,普魯士的改革家為了改變這種情形,乃規劃出一種輪流訓練的方法,凡兵士經過數年訓練之後就退伍而為後備兵,同時由政府另募新兵去補充缺額。因此全國的兵額雖然只限定在四萬二千人,但是過了幾年之後,實際上能夠隨時上戰場的卻有十五萬人。這就是現代世界上所謂「徵兵制」的起源。後來世界各國都效仿起來,為1914年世界大戰時各國軍隊的基礎。
【費希特的演講】當普魯士的改革家正在廢止農奴制和社會階級制度並整頓軍隊的組織時,又有一班學者努力提倡民族主義,叫全國人民聯合起來去抵抗法國的壓迫。這個運動的領袖就是著名的哲學家費希特(Fichte)。他於1807年到1808年間在柏林城中公開演講,向大眾聲明日耳曼人其實是世界上很有天才的民族,只要自己努力前進,將來必有做世界主人的一天。他的口才很好,態度又非常誠懇,因此聽講的人無不大為感動,日耳曼的民族精神從此被激起,為將來德意志帝國統一的先聲。現代世界史上民族主義的發揚要以這次最為顯著,從此成為現代世界上最偉大的潮流之一。
【萊比錫戰役】從前和拿破崙對抗的人,不過是各國的君主和內閣。自從普魯士的民族精神被激起之後,拿破崙第一次遇到了一種偉大的反抗,這就是普魯士全國的人民。此後普法兩國的戰爭在日耳曼方面被叫作「解放的戰爭」(War of Liberation)。在1813年戰事重開之後,拿破崙於8月在德勒斯登(Dresden)雖然仍舊獲得一次大勝利,但這已經是最後一次了。不久他探知普魯士人、俄羅斯人和奧地利人已在合力截斷他的後路,他於是急忙退兵。法國軍隊中途在萊比錫附近和聯軍相遇,乃有了所謂「民族的戰爭」(Battle of Nations),結果法國軍隊竟遭大敗(10月16日到19日)。
【拿破崙帝國的分裂】當拿破崙統率他的殘軍渡過萊茵河逃回法國時,他從前在日耳曼和荷蘭所經營的政治組織立刻瓦解。萊茵河同盟中的諸邦都改變態度,加入聯軍一方。哲羅姆從威斯特伐利亞王國逃回,荷蘭人亦把法國的官吏驅逐出國。在同一年(1813年),西班牙人亦因為得到英國的幫助而把法國人完全逐出。所謂的拿破崙帝國到此時竟因為一敗而完全瓦解了。
【拿破崙退位】當時聯盟各國本想和拿破崙講和,不過要以不得再用武力擴充領土為條件。不料拿破崙的雄心未死,不肯固守法國的舊境,於是聯盟軍隊直接侵入法國,於1814年3月把巴黎攻下了。拿破崙不得已宣布退位,移居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Elba)。他雖然仍舊用皇帝的稱號,但實際上已經和罪囚無異。聯盟各國乃合力援助法國波旁家族復辟,請路易十六的弟弟即法國王位,稱路易十八。法國的邊界亦恢復到1792年春時的情形。同時聯盟各國在維也納城中開一國際大會,來討論歐洲善後的大問題。
【拿破崙再起】一方面法國人民對於路易十八的措施很不滿意,一方面聯盟各國在維也納的會場上又有意見分歧,各不相讓。拿破崙知道了這種情形就想出山再試。他果然帶了一千二百人逃出小島直返法國,沿途加入了很多同志,於1815年3月1日走進巴黎。他以為法國人既然愛戴他,那麼國內方面已經沒有問題了;至於聯盟各國的意見既然不能一致,那麼他們亦不再會聯合起來攻擊他了。
【拿破崙最後的失敗】但是聯盟諸國得到拿破崙返國的消息之後,竟又消除意見,一致聯合起來。他們以為拿破崙其實是一個擾亂歐洲和平的霸王,非把他撲滅不可。他們乃分三路進兵:一路由英國的威靈頓公爵統率英國的、日耳曼的和荷蘭的軍隊集中於尼德蘭,一路由普魯士的大將布魯克爾統率普魯士的軍隊向西而進,此外還有一路奧地利的軍隊正渡過萊茵河向尼德蘭集中。拿破崙亟亟招募士兵,親自統率直向比利時境內而進,他想於敵軍聯合之前逐個擊破。他先打敗普魯士人,再於6月18日轉攻英國人於滑鐵盧(Waterloo)。英國人當時幾乎不能支撐下去了,幸而普魯士人加入戰鬥,拿破崙乃大敗而逃。
【拿破崙的末日】拿破崙既然大敗,知道不能再回巴黎了,乃向西方海邊逃去,想要出國,但是當時海邊已經滿布英國的戰船,不能再進。他不得已只好走上英國船,以為英國人或許可以寬容他。不料英國政府仍舊以俘虜待他,把他幽禁於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倫那(St. Helena)孤島上。他在這人跡罕至的島上住了六年,終因憂憤過度而得了胃癌,於1821年5月5日去世。
[1]指著者寫作該書的年代,即20世紀30年代。——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