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商品運輸技術的先決條件
2024-10-08 20:57:59
作者: 約翰·梅西
獨立的職業商人階級之存在,須以一定的技術條件為前提。首先,須有正常的頗為可靠的運送機會。我們必須設想它們極為原始的經過長時間發展的情形。在亞述、巴比倫時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曾用充滿空氣的山羊皮作為渡河的工具,即使在伊斯蘭教時代,革囊船在河川上航行時,亦早就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陸地上,遠至中世紀,商人等均使用下述原始的運送方法。起初商人用肩背來扛運貨物,直至13世紀;接著便用獸類運送,或者用一匹或二匹獸類拉引的雙輪車。商人所走的交通路線,在今日視之,其實不能稱之為道路。在東方及非洲內部,似乎早已有以奴隸來運送的商隊。即在此等地方,通常用獸類來運送。當時,南方的典型馱獸為驢和騾,在埃及的古書中,駱駝直至後來才見到,馬更在其後,馬開始僅用於戰爭,至近代始用作運送工具。至於海上的商業,其同樣使用原始的運送手段。在古代及中世紀時,一般使用槳來推行,其構造自然非常粗拙。我們發現纜之記載,即用纜來系板船,使船不致破散。帆固然早就被使用,已不能確定其為何時發明的,只不過那時所謂的駛帆之意義並不像今日所指的意義。最初只在順風時用帆以助槳的推動,至中世紀初期,尚未知逆風駛帆術。在北歐神話《埃達》(Edda)中,關於駛帆僅有暗示,在中世紀的傳說中,謂最初應用逆航法者是安德烈亞·多里亞(Andrea Doria),其實不無可疑。從荷馬及其後的記錄中,我們可知船身並不大,每晚上陸時均可拉上海岸。錨在古代時亦發展極緩,由重石漸成今日一般通行的形式。自然最初的航運純為沿岸的航運。深海航運乃亞歷山大時代取得進步,與季風之觀測有密切的關係。阿拉伯人最初利用季風橫渡大洋而至印度。決定方向的航海器具,在希臘時代尚為極原始之器物,其所謂的路程計與砂時計相似,使球降落,以其數表示經過的里程。測定深淺者有測深器,星高測度計為亞歷山大時代之發明。信號火亦於此時初行設置。中世紀的航運,像阿拉伯人那樣,技術方面遠遜於中國。3、4世紀時,指南針等已用於中國,在歐洲直至13、14世紀後始知之。地中海及波羅的海的航行自採用指南針以來,就開始迅速地進步。不過裝於船尾的固定舵,直至13世紀時才被普遍使用。那時的航海術為一種商業秘密。航海術直至漢薩同盟的會議上尚為討論的對象,在這一方面,會議成了航海術進步的擁護者。有決定性影響的為航海天文學之進步,由阿拉伯人所創立,再由猶太人帶入西班牙,13世紀時,亞方斯(Alfons)十世曾使人製作成以其名字命名的天文圖表。14世紀以後,西方始有指南針。在西方諸國進行橫渡大海的航行時,其所遇的問題,一時只能用極幼稚的方法來解決。一切天文上的觀測,在北方,雖然可以北極星的位置來確定其偏倚,但在南方,則向來須使用直角器來作為決定方位的手段。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以月之盈虛來確定經度。至16世紀初葉,已用時計來測定經度,其法已較為成熟,能將太陽一定高度之差,對比正午太陽的高度,近似地測定經度。四分儀似在1594年時始使用,用此乃易測定緯度。
航運之速度,與此一切情形相適應。自用帆以來,較之劃舟已有非常大的差異。然而在古代,直布羅陀海峽(Gibraltar)至奧斯提亞(Ostia)間的航路需八日至十日,墨西拿(Messina)至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間亦略同。但自16、17世紀英國人運用合理的風帆以來,在其速度上,雖然仍須憑藉風力,但已有不少帆船並不比遲緩的汽船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