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世界文化常識(套裝共3冊)> 第四十一章 歌德之後的德國文學

第四十一章 歌德之後的德國文學

2024-10-08 20:56:00 作者: 約翰·梅西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德國詩人和散文作家的作品吧。他們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們在工作時認真、虔誠,帶著開明的信念。

  ——歌德

  文學、知識、政治動機統統崛起,給德國文學的浪漫派奠定了基調。德國緊緊跟隨法國的步伐。詩人和理想主義者決定在中世紀的德意志帝國實現自己的夢想,這簡直再自然不過了。

  這些詩人和理想主義者接觸了哥德式風格,接觸了天主教——他們來到紐倫堡、科隆大教堂和斯特拉斯堡,見到了中古高地德語[5]時期的抒情詩人,還聽到了關於森林、小溪和峽谷的民歌和傳說。哲學動機將這一切結合在一起。康德之後的思想家們愈加關注現實的殘酷世界,直到費希特宣稱這只是人類創造精神的投射。這些詩人有權在自己的夢中掙扎,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自我滿足。這個浪漫主義派沒有創作出任何紮實的藝術作品。施萊格爾、蒂克等人翻譯了莎士比亞的作品,格林兄弟創作了語言學著作。浪漫派的作品呈碎片式,對歐洲文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只有在抒情詩中,浪漫主義才會發揮到極致。諾瓦利斯的《斷片》很深奧,就像標題所示,其內容是碎片式的文章。霍夫曼的故事不是一流的文學作品。諾瓦利斯、布倫塔諾、艾興多夫、荷爾德林、烏蘭德等人的抒情詩都很好。這些作品之所以聞名於世,是因為它們就像海涅的抒情詩一樣,由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譜寫了曲子。

  浪漫抒情詩生命力持久。它延續了尼古拉·萊瑙憂鬱曲調中的生活,之後出現在莫里克的抒情作品中,又因為胡戈·沃爾夫的音樂而更加著名。後來,浪漫抒情詩在狄奧多·施篤姆近乎完美無瑕的詩作中達到了巔峰。

  不管怎麼說,浪漫派中有三個重要人物:哲學家叔本華和兩位戲劇家海因里希·馮·克萊斯特和弗蘭茨·格里伯爾澤,後兩位分別是普魯士人和奧地利人。叔本華被認為是悲觀主義的典型代表。他認為,人生充滿痛苦,必須斷絕「我執」,根本否定「生命意志」,才能求得解脫。他倡導在藝術中尋找寧靜。我們之所以把他歸入浪漫派中,是因為他的主要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還有他的其他作品,特別是兩卷文集,都是優秀的散文。他在文學、藝術、音樂方面都富有啟發性。

  克萊斯特早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些獲得越來越多好評的戲劇和中篇小說。他摒棄了悲劇中的英雄心理(這種心理在悲劇中已成定式),讓我們直面人們內心深處的衝突。他的心理戲劇《洪堡親王》,那部令人嘆服的喜劇《破瓮記》,以及《米夏埃爾·科爾哈斯》等小說,這些作品中描述的心理狀態雖然不尋常卻極具代表性,雖然是病態的激情和力量,卻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奧地利最著名的劇作家格里伯爾澤,與其說是心理學家,不如說是詩人。他也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浪漫主義者。他的心理和現代人很相近。不管他將戲劇場景設置在哪裡,這些劇作都是描繪人間仙境的戲劇。他的政治主張以及動機詩意又浪漫。苦行主義者努力打壓他,這種打壓的痕跡在他每一個寓言中都有所體現。他不現代,也沒有遠見。然而,《薩福》《金羊毛》《夢幻人生》《柳布莎》《愛與海的波浪》,這些可愛、傳奇和閃光的戲劇是多麼迷人啊!

  有人指出,浪漫主義者既是夢想家,又是保守派,他們通常是天主教教徒。七月革命爆發了,滑鐵盧慘敗後,人們再一次捍衛了自由。一群被稱為青年德意志派的作家湧現出來,他們更加真性情,思想更加自由。他們中鮮有人留下傳世作品。比如才華橫溢的小冊子作者路德維希·伯爾內。再如海涅,猶太人,浪漫主義者、革命者,還是夢想家和現實主義者,充滿了對人類自由的嚮往和熱情。海涅,這位活在風暴中心的人物,迄今為止,還在德國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很高的名望,堪比拜倫在歐洲的影響力。

  海涅的作品的重要性可能不及他的個性和影響力。如果我們都像阿諾德一樣,把海涅當作歌德的「繼承人」,那對他來說太殘忍了。海涅早期的數百首詩都已經過時了,略顯俗氣。幸運的是,他的詩歌作品體量巨大。《北海集》依舊比較有名氣,後來他寫了一些情真意切的作品,內容真實,不像早期作品那麼花里胡哨。他的散文口碑不錯,內容豐富多彩、善于思辨。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他是為了人類自由而戰的優秀戰士,他寫下一千頁智慧、雄辯而激昂的散文,記錄了這場戰鬥。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19世紀中葉,海涅聲名鼎盛之際,還有兩個人在默默無聞地耕耘著。他們是理察·華格納和弗里德里希·黑貝爾。不過,華格納的藝術理論嚴格來講並不屬於文學。劇作家弗里德里希·黑貝爾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貧困孤獨的歲月里,黑貝爾構思了現代戲劇——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現代戲劇,後來易卜生和所有後來者也開始寫起了現代戲劇。他把戲劇衝突從那些死守道德的腐朽派身上轉移到了衝突本身,把文明用在了戲劇詩人的評判標準上。他希望當人類和道德向死而生的時候,戲劇能夠出現在新舊道德此消彼長的時期。他的主要作品有《馬利亞·馬格達勒娜》《吉格斯和他的戒指》《尼伯龍根三部曲》。黑貝爾去世後,他的日記被發現。這是一個堅強而正直的人的記錄,這也許是一部比他的戲劇更重要的作品。

  這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小說家:台奧多爾·馮塔納和戈特弗里德·凱勒。馮塔納是德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一些很寫實的作品,雖然沒那麼出名,如《艾菲·布里斯特》和《迷惘與混亂》。凱勒相對來說更具有國際影響力,他的長篇小說《綠衣亨利》以第一人稱述說了主人公的成長史,不過讀起來稍顯吃力。他的中篇小說是上品。凱勒對生活有著敏銳的觀察力,他總是能夠看到瑞士農民和小鎮居民的缺點。他是小說大師,他描述了他的祖國從過去到現在的事情,以及一些19世紀小說中最動聽、最令人愉快的故事。

  就像法國一樣,德國在1850—1870年見證了純粹的詩歌形式的發展。慕尼黑學派在很多方面都和法國高蹈派詩人一致。這個流派的領軍人物是保羅·海澤。他的長篇小說風靡了很長時間,雖然放在今天有點兒不夠好看。他的名氣主要依賴於他那些非常純粹和清晰的詩歌選段。艾曼努埃爾·蓋貝爾寫的浪漫敘事詩非常可愛,頗具德國傳統風格。多年來他都被視作民族詩人,因為他的詩歌嚴肅、優雅,又鏗鏘有力。然而,最厲害的德語詩人是另一個瑞士人,康拉德·費迪南德·邁耶。在他身上,「藝術詩人」的明晰而恰如其分的雄辯力,與豐富的想像力結合在了一起。

  我們身處現代的開端,在世紀之交邂逅了詩人、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尼采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也是一個思想家。相較於其他人,他更深刻地教會了人們什麼是現代思想的核心,即像物質世界一樣,精神世界是有變化和有生命的世界,而非沒有變化和死亡的世界。因此,人完全可以超越自我。變化與超越自我這些思想雖然處於萌芽狀態,但正在對現代生活產生影響。這不僅出現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還存在於他的其他作品中,比如《道德的世系》和《人性的,太人性的》都展現出了強大的、具有創造性的表達能力。他的文字鏗鏘有力,振奮人心。他在書中傳達的信息振奮了同時代人們的心;字裡行間有一種說服力(可以媲美福音書的說服力),一種表達的歡愉。他的作品中滿是意味深長的格言,每一句話都描述著 「人與自然」的好光景。他認為,聖人也是詩人,聖人的警世名言通常以抒情詩、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現給讀者。

  要理解德國文學上的最後一次革命,我們應該知道,在1880年,黑貝爾、凱勒、邁耶、尼采並沒有達到事業的巔峰。公眾看到的是借鑑奧吉耶和大仲馬的劣質作品。年輕人傾向於多愁善感的小說和那些從浪漫主義的殘餘中萃取的詩句。這些詩句早已失去了原先的美感和力量。因此,在19世紀80年代初,年輕一代奮起反抗,他們形成了小團體,向國外推行他們的思想,宣揚「徹底的自然主義」的理論,奠定了充滿活力的文學運動的基礎。阿諾·霍爾茨的小冊子很快見效。我們見證了一位詩人的誕生,他叫德特列夫·馮·李利恩克龍,還見證了一位偉大的劇作家蓋哈特·霍普特曼的誕生。這個故事來得晚了一些,但篇幅並不長。自此,一種新的文學誕生了。

  李利恩克龍的抒情詩是德國文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重新加入了苦澀和真實。他的詩歌和民謠里有泥土、酒和麵包的味道。同時,他不僅把簡單的事物處理得具體又生動,而且恢復了德國詩歌的嚴謹的形式。

  在李利恩克龍的領導下,抒情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下一位稱得上傑出詩人的應該是理察·德默爾。德默爾在李利恩克龍的生動和具體上增添了富有哲理的見解和力量——在這一點上,他在歐洲詩人中是獨一無二的——將現代生活在心理和機制方面的複雜性轉化為詩歌。他可以寫民歌,也可以寫出中世紀簡單的頌歌。他寫了一百首詩,其中最突出的是《兩個靈魂》。這首詩構建了當代男男女女的生活,攜手開啟自行車之旅,煲著電話粥,甚至記錄了在隔壁公寓裡彈著鋼琴的女人。他的詩句清晰而睿智。

  維也納出現了新的詩歌學派,幾乎與李利恩克龍和德默爾處於同一時期。這個學派故意脫離了北方的固化的現實主義,並將生活中所有元素轉換成一個寧靜而永恆的美麗王國。這個學派中有三位作家最令人難忘:格奧爾格、胡戈·馮·霍夫曼斯塔爾、萊內·馬利亞·里爾克。格奧爾格是一個嚴肅而完美的大師,他的作品中的所有章節都完美無瑕,每個章節都飽含想像力和哲學思想。霍夫曼斯塔爾通過對戲劇形式的選擇以及他與理察·施特勞斯的合作,給他的團隊和學派賺進大量海外資本。但是,譯本就沒有那麼完美了,體現不出他作品的完美,還有詩歌中的神秘魔力。萊內·馬利亞·里爾克承襲了布拉格學派的特點,形式嚴謹而神秘。他是所有表現主義抒情詩人中的大師,因為他從內心深處重建了這個世界,重塑了他細膩的音樂靈魂。近年來,在他周圍掀起了新表現主義的風暴。新表現主義在抒情詩和哲理詩方面頗有建樹,雖然在小說和戲劇方面並非如此。在這些較年輕的同時代人中,至少有一個人值得提及,那就是弗蘭茨·韋爾弗。

  現代戲劇誕生於霍爾茨的實驗之後,最初是圍繞著著名的柏林自由舞台協會開展的,由一系列在範圍、豐富程度、多樣性和力量方面都不凡的作品組成。赫爾曼·蘇德曼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他是一位很有趣的劇作家。其間還湧現出兩位天才:蓋哈特·霍普特曼和阿圖爾·施尼茨勒。

  霍普特曼是一位詩人,也是唯一以宏大風格成功創作詩歌戲劇的當代劇作家,比如《沉鍾》和《可憐的亨利希》——他的自然主義戲劇大概是他最偉大的成就了。在《寂寞的人們》《織工》《獺皮》《車夫亨舍爾》《米夏埃·克拉默》《羅澤·伯恩德》中,都體現了對現實的完美幻想。這是文字所能夠呈現的更真實、更尖銳的語言。在這些戲劇中,悲劇存在於宇宙或者集體之中,而不是存在於個人生活中。霍普特曼筆下的主角都是受害者,他們被判有罪,可本身卻沒有罪。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戲劇家,也是自然主義文學在德國的代表作家。他最厲害的地方當屬對人物的塑造。至今依然活躍的作家沒有像他一樣創造出充滿生氣的世界。人們在他的作品裡能夠看到不同時代的生活。

  施尼茨勒是維也納人,他的作品風格和霍普特曼的作品風格一樣真實。但他所面對的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是一個獻身於藝術的社會,也是一個喜歡反省的社會。他不如霍普特曼有活力,他優雅、精明、文質彬彬。他最好的劇作——《輕浮的愛》《遙遠的國度》《孤獨之路》——真實、悲傷,充滿魅力。他的作品人物性格分明,帶有樂感。

  施尼茨勒的小說不屬於德國的抒情詩,也不屬於戲劇。它受困於日漸成熟的德國散文,直到尼采時代之後,才做到了現代文學要求的簡單、優雅。在一些有趣的小說作家中,古斯塔夫·弗蘭森和克拉拉·維比格都是堅定的現實主義作家,不管是在柏林的無產階級,還是萊茵河畔的幸福家庭中,都一樣堅定。才華橫溢的女性遲早也會獲得這樣的讚譽和聲名。麗卡達·胡赫是學者、詩人,也是充滿想像力、追求藝術的純粹性的小說家。還有兩位大師,不僅擅長小說,還擅長詩歌,他們是托馬斯·曼和雅各布·瓦塞爾曼。

  托馬斯·曼是一位非常嚴肅的作家。除去他的散文不論,他的一部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兩部中篇小說和一些短篇小說,構成了他的全部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講述的是一個呂貝克貴族家庭的衰落的故事,是一部既宏大又完美,既光輝又沉靜的著作。他的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尤其是《死於威尼斯》,優雅,嚴謹。

  瓦塞爾曼的主要作品《世界的幻影》,已在英語讀者中流行開來。這是一位具有巨大創造力、富有極大熱情的文壇常青樹。他的作品有著出眾的一面;他被拿來與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比較。經過多年的努力,他逐漸形成了富有說服力的詩歌形式和風格,能夠充分表現他對事物充滿激情的想像。瓦塞爾曼天生有種先知的力量。他與施尼茨勒和霍夫曼斯塔爾一樣,也是猶太人。他和托馬斯·曼之間的對比,就像施尼茨勒和霍普特曼之間的對比一樣,凸顯了激情與動盪、狂喜和對上帝的追求。這是許多德國當代年輕詩人、劇作家、小說家的作品所具有的特點。相較於當下,他們的作品更應該屬於未來時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