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伊莉莎白時代的其他戲劇家
2024-10-08 20:55:08
作者: 約翰·梅西
詩者靈魂死而復生,
你認為的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是歡樂的田野,是長滿苔蘚的洞穴,
還是美人魚小酒館?
——濟慈
出於方便,文學時期總是以君主的名字或者年代來命名(在英國文學中,女王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比如伊莉莎白、安妮和維多利亞)。但是,沒有哪場文學運動的時間與統治者在位的時間完全吻合。大多數伊莉莎白時代的戲劇是在伊莉莎白女王逝世(1603年)至詹姆斯一世登上王位期間寫的,而這位女王的名字在文學史上得以保留,是因為她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伊莉莎白時代的戲劇在17世紀前二十五年達到了頂峰。除了莎士比亞,還有許多同樣優秀的戲劇家。對於那些不願意也沒機會讀完這些戲劇家所有的作品的讀者來說,《美人魚》系列大概是他們讀過的最好的戲劇了。而對於那些只願意品鑑佳作的人來說,查爾斯·蘭姆的《莎士比亞故事集》算是他們心目中最好的戲劇了。
當時莎士比亞戲劇的忠實擁護者之一是喬治·查普曼,但人們多是因為《荷馬史詩》的翻譯而知道他,而不是因為他的戲劇。查普曼一開始並不是戲劇家,他選擇戲劇的原因是,在所有文學形式中,戲劇是「不斷改進」的,就好比如今那些富有文學天賦的人,無論是否擅長寫小說,他們都願意嘗試一番。
查普曼的喜劇相當沉悶。即便在《全是傻瓜》里也很難找到笑點,甚至有時候會被瓊森粗暴的幽默激怒。他的《布西·德·昂布阿》及其續篇《復仇》是建立在同時期歷史基礎上的血腥悲劇,其中不乏辭藻華麗的詩句,也有枯燥難懂的詩句。查普曼天生是一個善于思考哲學的詩人,他是一個曠世奇才,不過他的作品的質量卻極不均衡。
本·瓊森是可以與莎士比亞媲美的詩人,或者說,如果莎士比亞在美人魚小酒館(智者聚會的一個場所)加入當時的詩人團體,那麼本·瓊森可能會是這一群詩人的領袖。在整個17世紀,他的聲譽和權威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如果只選擇他的一部戲劇,那便是《個性互異》(標題中的「個性」指的是人類的情緒和特點,有好有壞)。這部作品嘲諷了人性的弱點,是一部意義非凡且生動形象的「禮儀喜劇」。如果需要證明它的價值,除去戲劇本身的優秀,這也是查爾斯·狄更斯從他所在的戲劇團接觸到的第一部戲劇。在世界喜劇的發展史中,瓊森不僅是一位學者,還是一位觀察者。我們從他的悲劇《西亞努斯的覆滅》和《卡塔林的陰謀》中可以看出他的學識,內容不迂腐且有深刻的悲劇意識。如果說瓊森的羅馬戲劇在人物和語言魅力方面不如莎士比亞,那麼只能說明瓊森不是莎士比亞。《蹩腳詩人》是瓊森創作的一部羅馬戲劇,這是一部莎士比亞及其他戲劇作家都無法寫出的傑作。《蹩腳詩人》的風格更像是奧古斯都時代的幾位詩人——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提布魯斯的結合,然而它卻是瓊森的作品。此部作品藉以諷刺羅馬文化表面下同他一個時代的幾位精於算計的劇作家,德克和馬斯頓。彌爾頓稱其為瓊森的「學者襪」,襪子裡有一隻腳,還順帶踢了一腳。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瓊森最成功的三部喜劇是《福爾蓬奈》《個性互異》《鍊金術士》。瓊森的喜劇有一個特點,即每一個角色都代表著一種特性,比如幽默、貪婪、狡猾或者傲慢。在瓊森所有的喜劇人物中,最完美、最可靠的是《鍊金術士》中的馬蒙·伊壁鳩爵士,他本人和他的名字一樣有趣,但談吐舉止又像福斯塔夫那樣自大。
瓊森也寫了很多假面喜劇。假面劇在17世紀上半葉非常受歡迎,但因觀賞費昂貴,在民間不怎麼流行,一般只有宮廷貴族才有足夠的錢財去觀賞。這是一種歌舞雜耍戲劇,或者說更像我們現代的「荒誕劇」,一種集歌唱、舞蹈以及精彩表演等為一體的節目。建築師伊尼戈·瓊斯為其搭建了非常精細的「藝術舞台」,同時由最好的作曲家為其創作音樂。他們的整體協作必須依賴於舞台來呈現,給我們留下了大量優美的歌詞。那個時代最博學的人除了培根,還有一位以粗獷豪放且狂妄傲慢的性格著稱的人,他的感官如蝴蝶扇動翅膀般細緻敏感。有關瓊森的介紹,即便篇幅再怎麼簡短,也不能遺漏他的散文作品,其情節緊湊且內容風趣幽默。瓊森有一本叫《發現》的小冊子,其中記載了其對人和事的解讀,是充滿透徹智慧的人間寶藏。瓊森逝世後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刻著「稀世奇才本·瓊森」。
瓊森的才能在許多方面都很出眾,他自身也充滿了矛盾。他的詩詞精緻細膩,他的幽默粗陋蹩腳。瓊森的搭檔、亦敵亦友的托馬斯·德克(不是莎士比亞)是一位更為和善的幽默家。伊莉莎白時代的戲劇家們一同在舞台上工作、爭論、互相諷刺、喝酒胡謅,這本來就是一齣好戲或者一系列喜劇。德克的最佳劇作是《鞋匠的假日》。這部作品描繪了一幅歡快的倫敦生活和風度翩翩且浪漫的人物角色交織在一起的美好畫面。談及這部愉快的戲劇,我們不禁想到德國的鞋匠詩人漢斯·薩克斯。德克筆下的鞋匠雖然不是一個詩人,但絕對是一個薩克斯會很喜歡的有趣人物。
托馬斯·海伍德的代表作是《被善意所殺的女人》,故事的內容和書名一樣,講述一個被冤枉的丈夫選擇用寬恕的方式懲罰他的妻子,極致地悲哀且坦誠。在措辭上,它是伊莉莎白時代最簡單、最樸實的戲劇之一。現階段它可能和莎士比亞的任意一部戲劇同樣成功,我們能從這部戲劇中窺見19世紀的戲劇的蹤影,在這些戲劇中,人們並不總是用手槍和匕首這種粗暴的方式進行報復。蘭姆稱海伍德為「莎士比亞式散文作家」,並解釋道:海伍德筆下的人物都很寫實,他不同於莎士比亞,沒有魔力使我們相信難以發生的任何事情。
人們將莎士比亞戲劇當作衡量伊莉莎白時代戲劇作品的標準,試圖找出最接近大師水平的天才。即使對那位崇尚伊莉莎白時代一切事物的詩人史文朋而言,這也不是一種好的評判方式,好在它還比較公平。排名第二的最佳悲劇作家是約翰·韋伯斯特,他的作品《瑪爾菲公爵夫人》恐怖而令人心碎。像這種義大利式或偽義大利式的血雨腥風的復仇劇有很多,它們中的大多數不過是詩化的通俗劇,只有少數能夠上升到詩意的高度。其中一部是莎士比亞的《奧賽羅》,另一部是兩個世紀後的雪萊的《欽契》,還有一部就是韋伯斯特的《瑪爾菲公爵夫人》。在這齣戲中,強烈的情感迸發出震撼人心的詩篇,比如斐迪南德看到他死去的妹妹時高聲呼喊:「遮住她的臉龐,我的雙眼早已濕潤;我那英年早逝的妹妹啊。」
蘭姆對韋伯斯特的這部作品做出了最好的評價:「《瑪爾菲公爵夫人》表現出了那種瘋狂而又莊嚴的悲痛。」韋伯斯特另一部偉大的作品《維多利亞·科隆博納》描寫了一位美人無論身處何地,都將帶來死亡和災難,若沒有上升到像希臘悲劇或莎士比亞戲劇這樣的境界和高度,很可能會沉浸於死亡和腐朽的想像中而難以自拔。
莎士比亞的其他競爭對手還有博蒙特和弗萊徹,他倆一直合作到博蒙特去世。這兩位只寫喜劇和悲劇,不同於他人作品中突然出現的讓人捧腹大笑或心驚膽戰的橋段,兩位的作品自始至終都很優秀,讀者很容易分辨出。他們生而優雅,且受過紳士禮儀的教育,德萊頓(一位優秀的法官)發現了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英文在他們的筆下是如此完美」。博蒙特和弗萊徹的作品範圍很廣,他們寫的五十部戲劇(無論是單獨完成還是雙方合作的,或是與其他劇作家合作完成的)中,具有代表性的戲劇是《菲拉斯特》和《少女的悲劇》。這兩部作品浪漫得不真實,又悲慘萬分,頗具人性和詩意,從戲劇的角度來看,其內容精緻且毫無瑕疵。只有瓊森和莎士比亞才知道這兩部作品是如何創作的。博蒙特和弗萊徹還有一部喜劇佳作是《燒火杵之王》。幾年前,耶魯大學的學生們曾表演過這齣戲,在座的觀眾們都笑得不能自已——還有什麼比長久保鮮更能證明這部劇的樂趣呢?
馬斯頓是一個不太出名的劇作家,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和別人合作完成的。有部有趣的作品叫《向東方去》,是馬斯頓同瓊森、查普曼一起創作的。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控告這部簡短的作品侮辱了蘇格蘭人,查普曼和馬斯頓因此鋃鐺入獄,瓊森隨後也進了監獄。作為一名諷刺作家,馬斯頓在他那個時代享有很高的聲譽,他有些消極厭世,不滿於當時的社會。因為現在的人很難讀懂他的諷刺作品,所以他的作品一直未能躋身一線。劍可以雕刻出精美的藝術品,而棍棒永遠不行。比起莫里哀對《恨世者》中厭世者的處理,馬斯頓的《憤世者》的缺點很明顯。
在米德爾頓的所有作品中,至少還能挖掘出一部佳作——《換生靈》。他擅長寫家庭悲劇,而不是英雄故事。因此,他在人性刻畫方面和海伍德很相似。劣勢讓他顯得平庸,但優勢又讓他極為出色,倘若他不像德克和其他戲劇家那樣,總是匆忙寫作,他的作品可以寫得更好。他的作品《妙計捉鬼》在「幽默」上可與瓊森的作品相媲美。《女巫》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它可能暗示了《麥克白》中的女巫。在這兩部劇中,米德爾頓的寫作風格從現實主義轉向了浪漫主義。《西班牙的吉卜賽人》生活在《皆大歡喜》的魔法世界中。《一場公平的爭吵》是一部極具戲劇性的作品,正如蘭姆所說,充滿了「令人欽佩的激情」。
伊莉莎白時代戲劇的黃昏熠熠生輝(雖然已從詹姆斯統治時期過渡到查爾斯統治時期,但這一階段仍屬於伊莉莎白時代),莎士比亞和瓊森已經逝世,但又有誰能說馬辛格、約翰·福特和詹姆斯·雪利不是有價值的接班人呢?馬辛格因一部出色的喜劇《新法還舊債》而聞名,這部戲劇直到19世紀都很受劇院的青睞,劇中的主要角色歐沃瑞奇是許多演員參演此劇的部分原因。馬辛格是一位沒有激情的詩人,正如蘭姆所指出的那樣,在馬辛格的作品中找不到暴力,只有平靜、安寧和愉快。
約翰·福特是戲劇詩人中最多愁善感,亦是最憂鬱的一個。痛苦的時候,他的情感脆弱到了極點,甚至有些矯揉造作,但他以一種非常現代的情感分析來尋找靈魂。福特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他的措辭優美,儘管相較於那些熱血沸騰、飽滿生動的詩人來說蒼白了一些。他的戲劇標題常表現出他的心情,比如《情人的悲哀》《破碎的心》和《愛是奉獻》。
詹姆斯·雪利身處伊莉莎白時代戲劇的黃昏時期。這是一段愉悅甚至美好的黃昏,儘管德萊頓認為它很沉悶。當雪利嘗試著寫悲劇(比如《少女的復仇》)時,他提醒我們戲劇正在日漸衰落;而當他寫喜劇(他寫了很多喜劇,比如《享樂女士》)時,他又告訴我們王政復辟時期的戲劇即將回歸。但那也許會在多年之後,在許多歷史被創造之後的某一個時代。1642年,清教徒關閉了劇院,伊莉莎白時代的戲劇就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