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誘是一項難得的本事
2024-10-08 20:33:44
作者: 麗莎
人是一種本能動物,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心中往往會本能地給自己砌上一道牆,因為害怕自己遭受某種不確定的損失。所以,有時無論我們怎麼努力地遊說,有些人就是絲毫聽不進去。此時,如果我們繼續一味地施壓,只能讓對方產生反感或牴觸情緒,進而將自己保護得更好,說服便難上加難。
這一結論,源自我育兒中的所悟所得。
小時候,兒子精力十分旺盛,簡直像匹小野馬。整天喜歡瘋跑,一開始我總在身後追趕,還嚷著「不要亂跑」「不要玩了」,但一遍又一遍的嘮叨不起作用。於是,一氣之下就會吼罵兒子,有時還會大打出手。結果時間一長,兒子真的變成了個「皮賊」,越說越不聽話,甚至還學會了頂嘴。
為此,我和愛人深感頭痛,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位從事教育行業的朋友得知情況後,告訴我:「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也是一個技術活。方法稍微用不對,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聽話。其中『不要……』是最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的說話方式,更是最無效的溝通方式。孩子擁有無限的好奇,你越是不讓孩子去做的事,孩子就越會去做。」
聽聞,我有所感悟。
「這種溝通方式一定要及時改正,」朋友繼續說道,「跟孩子溝通的方式不同,達到的效果也就不同。而好的溝通方式,不但能夠讓父母省心,還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做?」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追問道。
「解決這種情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循循善誘,及時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原因,跟孩子講的道理應有條不紊、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言,也不能苛求孩子。這是一種與孩子開放的溝通方式,會讓孩子感到足夠安全,也讓他能夠主動與你分享他的感受,尊重你作為父母的地位。」
無論是親子溝通,還是人際溝通,溝通能否成功是由講話者能否給對方以信賴感所決定的。信賴感的產生過程就是逐步走進他人內心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扭轉他人想法時,與其一味地給對方灌輸自己的想法,不如採取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有條不紊地將觀點闡述給對方,走進對方心靈深處。
生活中,我遇到過不少保險業務員,從心裡相當反感和牴觸,因為他們通常會一見面就發動猛烈攻勢,熱情地介紹著保險品種,並且總是喜歡說「如果被保人身故了,將可以得到多少保額」之類的話,這讓我感覺很不舒服,所以經常因為實在無法忍受而打斷對方:「我一點也不需要,再見!」
直到一天,我竟然和一個推銷保險的小姑娘聊了三個小時,最終還買了一份保險。
無疑,這是一個精彩的銷售故事。內容簡單摘錄,如下:
姑娘:「先生,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一個人一輩子再有本事,兩件事無法控制:那就是疾病和意外!對吧?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中可能遭遇三種不幸的事故——失業、殘廢、死亡。依您的看法,哪一項是最嚴重、最可怕的?」
「當然是殘廢了!」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本來是一個好好的正常人,突然變成殘疾了,那心理上一定很痛苦。而且殘廢之後,一般就上不了班了,沒有收入,怎麼生活?怎麼養家?如果生活能自理還好一點,不能自理的話,還需要各方面的照顧,比如醫療、家人看護,生活方式將徹底改變。」
「的確是這樣,」姑娘微微一笑,接著說道,「據我所知,當一個人殘廢之後,他只能依賴四種經濟來源,依賴家人、依賴朋友、依賴社會福利、依賴保險。假如您可以自主選擇的話,請問您會選擇哪一種?」
說實話,我是一個獨立慣了的人,沒想過依靠別人,所以一時無法作答。
姑娘:「我有一個好建議,供您參考,最好選擇保險!」
我:「為什麼?」
「在許多大災難前,我們往往無能為力,」姑娘嘆了一口氣,「您想,殘疾了得治療吧,家裡再有錢,一下子支出一大筆錢,家人以後得省吃儉用吧,生活品質明顯下降;家裡沒錢的話,就算人緣好,能借到錢,面對一大堆經濟和人情債務,誰心裡能好受?靠社會,拿低保,給多少是多少,您覺得有尊嚴嗎?」
這些都是實話,讓我聽得莫名的辛酸……
姑娘:「一個人無論發生什麼變故,都不能喪失尊嚴。您說是吧?」
見我微微點點頭,姑娘又說:「保險是自己創造的,當您躺在病床上時,送您1000元的可能是親戚朋友,送您10000元的可能是兄弟姐妹,送您50000元的是父母和子女,但送您100000元、200000元、500000元……讓當事人安心治病,而且不用還的只有保險公司!從這個角度說,保險就是尊嚴。您同意嗎?」
我:……
當你想說服一個人時,靠的是喋喋不休的言談嗎?是「填鴨式」的猛烈攻勢嗎?當然不是。人是不能被說服的,人都是要自己領悟的。但凡說話高手都不會強加任何觀點到別人身上,因為他們很清楚,強加是沒有用的,必須想辦法讓對方自己認可,這就需要通過循循善誘,一步步地去引導對方。
正如上述案例中,這位保險員並沒有一味地向我推薦保險,而是通過不顯山不露水的提問,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業務,並進而做出深入的剖析,讓我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性,刺激了我對保險的需求,很值得學習和應用。
當然,循循善誘看似簡單,但妙處在有層次、有方法,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談話之前是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一句該怎樣說?對方能怎麼回答?接下來應該怎樣問?每一步環環相扣,才能誘使對方掉進早已設好的「陷阱」,在心理上接受、認同你所說的話,進而取得理想的說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