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場上,廢話是土,沉默是金
2024-10-08 20:32:01
作者: 麗莎
前段時間,為了提高自己的談判力,我報名參加了一期口才培訓課,期間有一節課非常特殊。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在這節課上,我們要隔絕外界聯繫,上交手機設備,還要禁言一小時。我一開始對此充滿了抗拒,覺得這簡直度秒如年。「為什麼要設置這麼奇怪的課程?」我對著一位朋友竊竊私語。
突然,我感覺有一雙眼睛正盯著我們。一抬頭,講師正站在我們面前,只見他嘴角向下,一言不發,神情凝重地看著我們。講師雖然一句話也沒有說,但他的沉默像無聲的審判,充滿了力量。儘管我閱人無數,也不禁莫名地緊張起來。就在這一剎那間,我似乎明白了禁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果然,後來講師也做了明示:「在談判場上,廢話是土,沉默是金。沉默比話語更有力量,更能起到令人震驚的說服效果。」
接下來,講師又讓我們試想,如果你此刻正面對兩個談判對手,一個嘰嘰喳喳、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另一個則寥寥幾語,然後利用目光、神態、表情、動作等各種因素,或明或暗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你覺得誰更有氣勢?更容易被誰說服?顯而易見是後者,你情不自禁地會被對方所折服。
不要以為談判就需要不停地說,誰說得最多,誰就能占據優勢,就能說服對方。也不要以為喊得響才是勝利者,誰喊得響,就能夠壓過對方的氣勢。很多時候,說服別人並不需要說得多、喊得響,而是需要適時的沉默。就像有人說的一樣:「雄辯具有說服力,沉默更具有說服力。」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正因如此,許多談判高手經常會利用沉默來打造自己的氣勢,先從心理上鎮住對方,從氣勢上打擊對手,從而利用沉默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看到這兒,或許內向型的朋友就會竊喜,原來自己不愛表達的性格特徵有這麼大的作用呢?不過,不要忽略了,我們這裡所說的沉默並不是讓說在談判的時候一言不發,只聽對方講,而是指的一種談判策略。
對於這一策略,業內人士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在商務談判中,適時地閉嘴,放棄主動權,讓對方先盡情表演,或者是多向對方提問,並設法促使對方沿著正題繼續談論下去,以暴露其真實的動機和最低的談判目標,然後再根據對方的動機和目標,並結合己方的意圖,採取有針對性的回答。」
為了驗證這一說法,我曾「以身試法」,現作分享:
三年前,我的鄰居李老師購買了一份住院津貼型保險。前段時間,他因糖尿病住院十天,現在正與保險公司交涉賠償之事宜。因雙方金額相差較大,李老闆便請我出面相助。
談判是在李先生家的客廳進行的,理賠員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他首先發表了意見:「先生,據我所知,你是一位口才極少的人,也曾經做過針對巨額款項的談判,並且取得了成功。在談判之前我要提前申明,我恐怕無法承受李先生的要價,因為我們公司只出1000元的賠償金,你覺得如何?」
根據以往經驗,我知道,不論對方首先提出的條件如何,大多只是一種對對方的初級試探,完全還有讓步的餘地,也就是說,當對方提出第一個條件後,總是暗示著可以提出第二個、第三個……所以應當表示出不滿意。此時,沉默就派上了用場。我一言不發地坐在沙發上,表情嚴肅地沉默著。
果然,理賠員沉不住氣了:「如果你們不接受的話,我們再加一些,1500元如何?」
良久的沉默後,我慢悠悠地搭腔:「抱歉,無法接受。」
理賠員繼續說:「好吧,那麼2000元如何?」
我不再看理賠員,扭過頭,盯著窗外。過了一會兒,才說道:「2000元?不同意。」
見我不再理睬,理賠員顯得有點慌了,他說:「好吧,3000元。」
又是躊躇了好一陣子,我皺著眉回道:「嗯?3000元?……不同意。」
「那就賠5000元吧!再多的話我們可真接受不了了。」
就這樣,我只是重複著良久的沉默,重複著痛苦的表情,重複著說不厭的那句緩慢的話「不同意」,就在神態和氣勢上壓倒了理賠員,而且慢慢摸清了對方的底牌,讓自己贏得了絕對的優勢。最後,這件理賠案在5000元的條件下達成協議,而鄰居李先生原本只希望能要到3000元而已!
通常情況下,談判中先打破沉默說話的一方就是讓步的一方,甚至連說話內容都很相像:「好吧,我再讓步2%,這是最後的讓步,如果你不同意,那麼我們只好終止談判。」
談判從本質上就是一場心理博弈,誰先亮底牌,誰就占劣勢。所以,與其滔滔不絕,不如沉默寡言,擺出一種成竹在胸、沉著冷靜的姿態,尤其在神態上表現出一種優勢在握的感覺,而逼迫對方沉不住氣,招架不住,自亂陣腳,先亮底牌,這種效果遠比唇槍舌劍的爭論更有震懾力和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