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但很有分量,才算真口才
2024-10-08 20:31:33
作者: 麗莎
有人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我是一個話特多的人,這是不是證明我口才好?」
我的回答是:「話說多了有什麼好處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天地叫,弄得口乾舌燥,卻從來沒有人注意它,人們還嫌棄它過於聒噪。但是雄雞,只在天亮時叫兩三聲,大家聽到雞啼就知道天要亮了,於是都注意它。所以話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是否有用。話不多,但很有分量,才算真口才。」
沒錯,話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與人談話時,我們總能看到一些人,不管什麼時候都只顧著自己說著痛快,不停地說著,他們嘮嘮叨叨沒個完,卻句句不著邊際,即便說再多的話也沒有任何用處。這些人雖然說了很多的話,可必定不是會說話的人,因為他們只顧著自己過嘴癮,而不管別人是不是願意聽,只會招來別人的反感。
有一次,美國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一位牧師演講。
最初,馬克·吐溫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感動得準備捐一筆巨款。
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馬克·吐溫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馬克·吐溫決定,1分錢也不捐。
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拿了2美元。
被問及原因時,馬克·吐溫回答:「原本幾句簡單的話,他卻說得囉囉唆唆,浪費了我這麼多時間,可不是2美元就能抵消的。」
多說話的人不一定是會說話的人,會說話的人不一定是多說話的人。那些有修養的人說起話來從不會天花亂墜、連綿不絕,而是能夠做到語言簡明扼要,簡中求簡,每個字都能擲地有聲。這些人懂得說話的技巧,更知道說話的分寸,說出一句算一句,句句都能說到點子上,這才會討人歡喜。
有一次,我被邀參加一個宴會。這次宴會是行業內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我希望自己能藉機了解到一些最新的行業消息,便答應前往。但事實上,我平時是一個非常不喜歡參與聚會的人,尤其討厭各種聚會開始之前那些冗長的發言。在我看來,那簡直像王婆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到了開會的那天,不出所料,主辦人先走上台,發表了一通冗長又煽情的賀詞,對各位到會者表示了歡迎,不知不覺十五分鐘過去了。我有些無聊,再看看旁邊的友人,也似乎有些昏昏欲睡。又過了十幾分鐘,主辦人宣布道:「現在,請我們著名的企業家徐先生為本次大會致開幕詞!」
在眾人的掌聲中,徐先生快步走上了演講台,就在我以為又是一頓長篇大論,後悔參與這次宴會的時候,只聽貝徐先生快速而清晰地說了一段話:「敬業與創新、改革與發展,這是我對這次大會的期望。我想把時間留給後面更精彩的部分,現在我宣布會議正式開始。」
這句話簡短有力,可以說是最佳的開幕詞。因為他一語中的,去除了很多套話、官話,也體現了人性的魅力所在。
林語堂曾經說過:「演講要像女人的裙子一樣,越短越好。」這個比喻雖然看似庸俗,卻點出了說話最基本的要求——說話要言簡意賅,用最簡潔的話語表達豐富的含義,這樣的話才是最吸引人的,也可以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有了基礎的好感與信任,還有什麼是不能談的呢?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我們再來看下面這兩句話:
「劉凱這個人做事的時候,總是不能掂量自己的力量和本事,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這是行不通的。」
「劉凱這個人做事總是不自量力。」
顯然,第二句比第一句更精練,更具總結性,而且擲地有聲。
滔滔不絕不是好辦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簡明,減少廢話和囉唆,用最簡短、最簡潔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說出的句句都是精華,句句都能抓住人心,你也就能通過說話快速獲得好感、快速獲取信任,或者快速解決問題,進而為自身發展和事業助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