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專屬的教輔書

2024-10-08 20:17:01 作者: 曉平

  我發現有不少同學在做課後練習時,往往鍾情於各種「題海戰術」,一味地追求做題的數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希望藉助題量的訓練積累實現成績的飛躍。然而,這樣無原則的「題海戰術」往往獲益甚少,害人不淺,不僅浪費時間、耗費精力,甚至容易擾亂學習進程,嚴重地打擊同學們的自信心。

  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學們一旦鑽進了題海,就很難跳出題海了。即便做了很多參考資料習題的練習,只是照著書本灌輸和機械地強化知識,並不能教會同學們基本的學習方法。「題海戰術」的結果並不一定能如同學們所想,甚至因為做得過多、過濫,還可能讓你陷入混亂之中。

  不妨來看看下面這位「學習高手」是怎麼做題的吧!

  14歲的小西剛剛進入初中,期末考試中取得全校的第一名好成績。談及自己的學習訣竅,小西自述道:「在平時學習中,我總是見一些同學做了一道又一道的課後練習題。說實話,我做的練習題並不多,也沒看過多少課外輔導書。但我做的題都是經過精選過的,目標就是儘量能把這些弄好弄透。若是做到這一點,就已經很好了。」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從小西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做課後練習時,一定要跳出「題海戰術」,講究典型性、針對性的做題策略。同時,只有找到自己專屬的輔導資料,才能起到查漏補缺、舉一反三的作用,從而避免在學習中走過多的彎路。

  那麼,同學們應該如何對待課後習題,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輔資料呢?

  第一,不要為了做題而做題。如果做一道題目只是做一道題目,就題論題,那麼,同學們遇到新的練習題目,稍有不同的地方就沒有辦法了。這樣的做題方式談不上什麼收穫,也無助於同學們擺脫「題海戰術」。因此,在用例題和習題進行訓練時,我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握一些知識點的考查方式。

  比如,同學們可以經常改變一下典型試題的題型,進行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證明題等之間的交換使用;改變題目的結構,將題目的條件和結論互換,或者改變題目的條件,把結論進一步推廣與延伸等等。這樣一來,雖然題目變了,但解答題目的本質方法並沒變,不僅可以提高做課後習題的興趣,而且還有助於增強學習信心。

  第二,在做課後習題時,一定要將精力放在自己的薄弱點。做題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做題能力,掌握知識內容。同學們的學習時間有限,做題的主要任務是補缺、補差,所以,一定要將精力放在薄弱的地方,通過做題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提升解題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第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習題,有針對性地做題。一般來說,對於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來說,主要是練習基礎題,要把握好保底分;對於基礎較好的同學來說,主要是做一些提高題、綜合題。同時,不管哪種水平的學生,都要有針對性地練習過去經常做錯的、問題比較嚴重的典型題目。只有這樣,才能總結經驗,鞏固深化,避免再犯,使做題練習達到最佳效果。

  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發現有不少同學購買各種各樣的參考資料,就像買蔬菜一樣,一抱一大捆。在他們看來,各種參考書及各種課外複習資料歸納得很詳細,多讀一讀多做一做,可以深刻地理解課堂即將學習的內容。

  事實上,將一些經典的教輔讀物作為學習的補充,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投入一大堆的教輔書中,不但會增加學習負擔,還會造成重複做題、捨本逐末,出力不討好。

  對於「題海戰術」,我始終認為:課後做題可以追求數量,但出發點一定是以質量為主導,而且一定要與課本結合使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輔書。在課後做題的過程中,同學們要時刻關注學習方法,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同時,同學們需要牢記:並不是所有的教輔書都適合自己,你必須將它與自己的具體學習情況結合起來,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課本是學習的基礎,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教輔書作為課本的補充,必須與課本對照、結合起來。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既然選擇了一本教輔資料,就一定要認真研讀,把每一道典型習題都弄懂、弄透。很多有參考意義的教輔資料,僅做一遍是不能完全吃透其中的內容的,同學們必須做上兩遍、三遍,甚至四遍。

  在做題和思考的過程中,隨著同學們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每做一遍習題都會有所收穫,每一回的收穫又都不盡相同。同學們可以保質保量地做完第一遍,然後再經過第二遍、第三遍的細緻回顧,就可以將參考書中出現過的題型、總結的規律熟記於心,做到一看到類似的題目就能馬上找到思路甚至得出答案。

  總之,同學們做題不能太注重數量,而忽略了質量。對教輔書進行篩選,先刪掉那些沒必要做的,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典型的,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