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喪失有趣的好奇心
2024-10-08 20:12:18
作者: 蔡萬剛
很多學生家長都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明明在同一個班級,有的孩子除了書本上的東西,什麼都不知道,而有的孩子卻能像『百科全書』一樣,涉獵到這麼廣泛的知識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說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為了準備校慶表演時需要用的道具,我和班上幾個同學在學校待到天黑才離開,聯繫好他們的父母之後,我帶著幾位同學一起走到校門口去等父母來接。當時天已經黑了,學校道路兩邊的路燈都已經點亮,我們沿著小道往前走的時候,其中一位同學突然跑過來拽住我的袖子,左顧右盼半天之後,疑惑地問我說:「老師,每個人應該都只有一個影子吧?可是為什麼我們這裡一共才五個人,地上卻有這麼多影子呢?」
聽到這位同學的話,其他學生也都興致勃勃地湊了過來,在地上又蹦又跳地踩那些影子。
我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同學的問題,而是告訴他:「老師記得你有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對吧?上次班上讀書交流會的時候你還帶來過。這樣吧,回去以後呢,你自己去裡面找找答案,然後告訴老師,這究竟是為什麼,好嗎?」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同學果然興沖沖地跑來找我,告訴了我昨夜他回家之後翻了許久書才找到的答案:因為路燈從多個不同角度照到人的身上,所以人也就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產生了許多影子。
除了這位同學之外,昨晚還有三位同學也在場,但他們在回去之後都沒有查閱過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這位同學找到答案之後,那三位同學中,有一位主動詢問了這件事情,另外兩位同學則大概已經把這個問題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吧。
通過這件事,我想家長們所好奇的那個問題的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吧。孩子們知識面的涉獵究竟有多廣,主要取決於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程度。如果一個孩子對所見所聞的一切都充滿好奇,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麼他所收穫到的知識自然也就比其他人更多一些;如果一個孩子無論見到什麼都無動於衷,那麼很顯然,除了擺在他面前需要學習的東西之外,其他東西也就進不了他的腦海了;還有一些孩子,對許多東西也都存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好奇的程度並不深,所以在還沒有得到答案之前,就已經把這個問題拋諸腦後了。
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孩子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的時候,不需要任何催促、逼迫,他們也會主動自覺地去了解這件事。而好奇則正是通往興趣的「大門」,當孩子對某個事情產生好奇時,自然就會對與之相關的一切都產生興趣。換言之,如果你希望孩子擁有廣博的知識,熱愛學習與探索,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保持強烈的好奇心。要做到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第一,開闊孩子的視野。
無論對於大人還是孩子來說,最能激發好奇心的都是那些新奇而富於變化的事物。多帶孩子到新的環境中,讓他多接觸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在開闊視野的同時,也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第二,鼓勵孩子自己尋求答案。
當孩子對某個事物產生好奇之後,家長要儘可能鼓勵孩子自己去探尋,去尋求答案,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很多孩子之所以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失去好奇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家長身上。不管是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所表現出的不耐煩,還是對孩子在探索世界過程中產生的「破壞」給予強硬的阻止和懲罰,都會抹殺孩子的好奇心。
第三,激發孩子對學習的好奇。
我們說過,好奇是通往興趣的「大門」,所以,家長如果希望孩子熱愛學習,那麼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激發孩子對學習的好奇。比如在生活中重現課本上提到的某種知識引發的現象,引導孩子主動通過課本尋求答案;或者搜集課本上某篇文章作者的資料,挑選有意思的讓孩子了解,激發孩子對該作者的好奇,進而使孩子對課本上的文章感興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