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紅眼病」,也可以是好事
2024-10-08 20:12:16
作者: 蔡萬剛
前兩天,老婆下班剛一回家就憤恨地和我數落她一個同事買了新車顯擺的事,老婆表示,等過段時間獎金下來之後,也要把家裡的老爺車給換了;女兒放學回來之後也開始數落,說班上她最討厭的那個男生成天顯擺要去看明星演唱會的事,女兒表示,明天要把她上次去埃及和獅身人面像合照的照片帶去,讓他們看看什麼叫霸氣,挫挫那小子的銳氣……
聽著這母女倆憤恨的數落聲,我突然意識到,顯擺這件事還真是能激起人的鬥志啊。顯擺自己的人能在顯擺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而那些被迫「觀看」顯擺的人,則會因憤恨而激起鬥志,甚至想盡辦法要去「打」顯擺者的臉,狠狠給予還擊。那麼,如果這件事能利用在學習上,是不是也能起到相應的效果呢?
在產生這個想法之後,利用班會時間,我在班級里搞了一場十分鐘的「顯擺匯報活動」。活動內容很簡單,由各個學習小組分別匯報這一周的學習成果。但匯報的形式和以往有些不太一樣,比如我們讓A小組先匯報一個這周內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成果,這個成果涵蓋範圍就很廣了,可以是小組成員在一周內一共做了多少習題,或者解決了某一道特別困難的題目,或者背誦了多少個英語單詞……總之,只要是和學習有關的成果,都可以拿出來做匯報。
在A小組拋出一個成果之後,其他小組可以主動舉手進行「挑戰」,即說出一個自己小組做到的,比A小組更厲害、更值得佩服的成果,由其他同學來「投票」,決定是否「挑戰」成功,然後再由下一組主動進行「挑戰」,以此類推,直至選出「最佳學習成果小組」。
這個「遊戲」將班會的氣氛推至了高潮,不少同學在班會結束後都表示,為了在下周的班會上「奪魁」,要加強學習小組的任務難度。那段時間,班上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都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
顯擺所能帶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成就感!
成就感實際上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這種情緒體驗能讓人們覺得自己獲得了認可,實現了自我價值。當學生通過學習取得一定的成果,達成一定的目標後,會因願望的實現而產生滿足感,這種時候,如果因達成目標而受到鼓勵或表揚,則會進一步加強這種成就感體驗,並產生出一種持續追求滿足的需要,進而加強對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從而促使學生再一次努力,去獲取下一次的成功。可見,成就感的培養對學生的學習是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的。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呢?
第一,為孩子設立一個可實現的目標,讓孩子體會成功的感受。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要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就必須給孩子一個可以成功的機會。比如可以通過和孩子打賭,或者做遊戲等方式,來人為地為孩子設立一個學習目標,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成這個目標,從而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第二,淡化分數和結果,讓孩子享受過程的體驗。
長期以來,學習這件事之所以一直受到孩子的排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往往喜歡把學習和分數、升學等極具功利性的結果聯繫在一起,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背負上了巨大的包袱。在這種沉重的壓力之下,孩子不喜歡學習,甚至厭惡學習也是很正常的。
因此,想要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我們就必須淡化分數和結果的重要性,引導孩子感受學習本身所能給他們帶來的收穫與進步,讓孩子從學習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喜歡上學習這件事。
第三,以鼓勵代替批評,用讚美激發成就感。
我曾數次強調過,在小學階段,孩子對世界、對自己的認知都還不完整、不成熟,他們的信息來源主要就是極具權威性的父母。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對他們的評價,往往都會成為孩子心中的一個「標尺」。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如果總是貶低批評孩子,那麼孩子潛意識裡就會認為自己是個不優秀的人,從而失去自信,甚至於在不知不覺中真的變成父母口中所批評的那種人;但假如父母給予孩子的是讚美和鼓勵,那麼孩子心中對自己的評價也會相應升高,自信心也會更加充足,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此外,讚美和鼓勵往往也是激發成就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