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觀察,記性頂呱呱

2024-10-08 20:06:39 作者: 董苓苓

  一個出色的舞者,只需一遍,他就能記住一支舞蹈的所有動作;一個傑出的畫家,凡是在他眼前出現過的事物,他都能一絲不差地畫下來;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他能夠捕捉一切從他耳邊遊走的音符。這些人的記憶力為何如此驚人?或許與記憶天賦有點關係,但更多的是他們有著超強的觀察力。

  什麼是觀察力?它指的是人通過眼睛、鼻子、舌頭、耳朵、身體等感覺器官獲知事物特徵的能力。科學表明,觀察是記憶的開始,也是記憶的基礎,如果一個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強或不准,那麼記憶效果也不會好,而這也是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我記得兒子在三年級時,有好幾次回來晚了。我問他為什麼回來晚了,他很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地說老師將他留下來上「小課堂」了。能留「小課堂」的孩子,幾乎都是學習中出現問題的孩子,而兒子的問題是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背誦課文。我知道,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要求背誦全文或者是段落的內容,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記憶力,對孩子來說很難完成學習任務。我翻閱了一下孩子的課本,要求背誦的課文多數是對動植物或一個物件的描寫。那時,困擾孩子的是一篇名為《燕子》的文章。我讓兒子背一遍給我聽,結果總是丟三落四,或者語句顛倒。

  是孩子記憶力差嗎?以我的經驗來看不是,而是因為他沒有找對方法來記憶這一類的文章。想到兒子連燕子和麻雀都分不清楚,於是,我收起了課本,帶著孩子來到了窗台邊。那時是春天,有一隻燕子在我家的窗檐下做了一個窩,並且生了一窩小燕子。我帶兒子看燕子時,燕子媽媽正巧在窩裡給小燕子餵食。小燕子一個個毛茸茸的,張開嘴巴,嘰嘰喳喳地叫著,看上去好不熱鬧。

  我對孩子說:「你仔細觀察一下,告訴媽媽,燕子是長什麼樣的?」

  孩子歪著腦袋,觀察了一下燕子的模樣,然後認認真真對我說:「它是黑色的,它的腦袋圓溜溜的,而且還長了一對翅膀和尾巴。」

  我點了點頭,說:「沒錯,你再細緻地觀察一下。」

  孩子看了一會兒,許是想到了什麼,他眼睛發亮,文縐縐地說:「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孩子說的這一段恰好是課文《燕子》中的第一段,並且一字不落地背了出來。接著,我又帶著孩子去了戶外,讓他觀察起天空、柳樹、草地、花朵等景物的特徵。這些景物在課文中都出現過,孩子通過觀察,很快就將課文背誦下來了。

  課本中還有一篇名為《翠鳥》的文章,這篇文章也是要求背誦的,但還沒有學習。我讓孩子熟讀了幾遍,然後給他看翠鳥的模型。翠鳥是很珍稀的瀕危鳥類,我可沒辦法給他弄一隻活的來。好在,這隻模型並不妨礙孩子對翠鳥特徵的觀察。所以,沒費多少時間,他就將一篇還沒學過的課文背誦了下來。

  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觀察是記憶的一大助力。在記憶過程中,如果我們沒有對記憶對象進行仔細的觀察,那麼它只會在腦袋裡形成一個大概,一段時間後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可是,當我們仔細觀察後,它就會在腦袋中形成一個深刻的記憶。於是,在後來的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們採用觀察記憶法。

  由於小學生年齡尚幼,缺乏生活經驗和系統的觀察能力,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察方法,他們很可能會左顧右盼、顧此失彼、走馬觀花,降低觀察的效果。為了讓孩子正確地觀察事物,最大限度地強化記憶效果,我總結出了三種方法:

  一、有順序地進行觀察

  引導孩子按照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等順序進行觀察。也可以引導孩子從遠處、近處、正面、側面等各個角度進行觀察。我覺得茅盾先生所寫的《白楊禮讚》,就是一種很好的觀察方法:看白楊樹筆直向上的整體外形特徵,再有序地看干、枝、葉、皮等局部的細節特徵。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準確地認識事物,而且還能有效地發展孩子觀察事物的條理性、有序性。

  二、兩種物體的比較觀察

  讓孩子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孩子會集中注意力,也能收到良好的觀察效果。

  比如,學習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時,我會引導學生們仔細觀察兩者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們仔細一觀察,就可以發現,等腰三角形是兩條邊相等,等邊三角形是三條邊相等;等腰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相等,都是60°。經過這樣一番觀察後,學生們也就能將兩者區分開了。

  三、用多種感覺器官觀察

  之前我說過,觀察力是一種通過感覺器官獲得事物特性的能力。它可以是用眼睛看、耳朵聽、嘴巴嘗、鼻子嗅等。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得越認真,越仔細,越全面,記憶效果就越好。所以,觀察事物、認識事物時最好利用多種感覺器官,去看看、去聽聽、去摸摸、去聞聞、去嘗嘗等,這對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強化孩子的記憶能力,是非常具有實際效果的。

  觀察記憶法最關鍵的地方在於「觀察」這兩個字,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培養觀察力。好的觀察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訓練的結果。也只有長期反覆地觀察,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觀察中加以認真的思考,達到理解的程度,就會達到長期不忘的目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強記憶。

  例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第一堂繪畫課上就是學畫雞蛋,這一畫就是幾千幅。他是怎麼畫的?認真觀察自己要畫的每一個雞蛋,然後閉上眼睛,慢慢地想它所有的細節,如大小、角度、色澤等,再重新看這一物體,並檢查一下自己頭腦中的表象有多少和原物相符合,有多少不符合,他利用這個方法造就了過目不忘的本事。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不妨讓孩子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家長帶著孩子出去遊玩時,不妨讓孩子把觀察到的周邊的人、物、景的形狀、特徵、結構等描述出來。比如,在公園裡讓孩子觀察蝴蝶或蜻蜓的眼睛、嘴巴、翅膀,並叫他描繪一番。長久下去,孩子會下意識地去觀察,記憶力定會大大提高。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