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貪玩不是毛病,不要壓制他的天性
2024-10-08 20:04:16
作者: 陳文姬
我們這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在跟鄰居家的孩子賽跑。比身高、比禮貌、比成績……不少人表示,這種對比經歷打壓了我們的積極性,是一段不願回首的經歷。所以,當我們成為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獨立樂觀的性格,發揮自己的特長,這就足夠了。因為我們知道,就算是一片麥田裡的麥子,也沒有完全一樣的麥穗。在我們心裡,只要有特長,同樣是優秀的表現。
可是沒多久,我們發現孩子的毛病越來越多,不愛乾淨、不愛動腦。他們各有各的理由,有時我們竟然無法反駁。不過總體來說,這些小毛病還是能接受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壞習慣可以一點點糾正,不會影響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每個年齡段碰到的問題都不一樣,家長們也無須過於計較。
其實在家長的眼裡,貪玩是孩子最難改掉的缺點。只要他們對某個事物感興趣,恨不得24小時都可以玩。可是一提到學習,孩子總是給出各種理由拒絕。即便是家長在一旁盯著催促,效果也特別差。這種現象是常見的,就算是父母地碎碎念,也無法改變孩子愛玩的心。
今天要糾正大家一個誤區:貪玩不是缺點,而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千萬不要壓制,而是要學著正面引導。試想一下,誰不是從小玩到大的呢?孩子在幼齡階段,還沒開始學會玩。他們會在父母的陪伴下,從觀看、試探到發現其中的樂趣,這才知道什麼是玩耍。
年齡小的孩子,喜歡玩水和土。他們會把自己弄濕,也會玩得滿臉都是泥土,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看到他們開心的笑臉,滿足的表情,卻總會被人定義為貪玩。大人們不懂孩子的需求,不懂玩耍的意義所在,不懂孩子的天性是什麼。縱使玩耍是每個人成長的第一步,卻不明白玩心也需要持之以恆,保持這份童真與好奇心。
詞典上對於天性的解釋是這樣的:「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質或性情。」表面意思不難理解,人從生下來需要玩,這是生而為人的秉性。當孩子對玩這件事非常投入時,變成了大人嘴裡的貪玩,其實對孩子是不公平的。歲月讓人們成長,豐富了大家的物質生活,卻在不知不覺中,丟掉了最原始的本真。社會屬性和自我屬性,可以並駕齊驅,卻在人們的誤解中,一定要分出對錯和勝負。玩是自我的屬性,這份可愛的天性,完全可以跟隨著你我,由小及老,過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
社會進步到今天的狀態,我們已經分不清必須做什麼,必須捨棄什麼,才能跟得上社會的步伐。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樂樂的呢?可父母不喜歡孩子貪玩的原因,簡單卻又現實:有那麼多玩的時間,用來學習多好。看別人都在爭分奪秒的上進,你卻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以後拿什麼來跟人競爭呢?父母的這種擔心,出發點毋庸置疑,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於是,我們見過不少父母,一方面培養孩子「有用」的特長,另一方面又逼迫孩子丟掉最喜歡「玩」的東西。什麼是有用的呢?能夠拿出來炫耀的技能,或者能幫助孩子增加資本的砝碼,比如,英語、鋼琴、舞蹈、書法……可孩子喜歡的標本採集、足球、象棋……被家長嫌棄無用,成為被打擊的對象,被冠上「貪玩」的名號。這樣不公平的待遇,聽起來多麼功利。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孩子貪玩並沒有壞處,它能證明孩子的專注力。每個人的愛好都不一樣,有人喜歡看書,有人喜歡踢球,還有人喜歡做手工。我們玩的東西,往往會成為一生的最愛。我們不鼓勵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更不希望孩子誤入歧途。在孩子觀望和選擇「玩」的方向時,需要大人加以指點,加以引導,而不是壓制孩子貪玩的心。
說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人物吧,儘管他是虛構的,可他的生活態度卻讓許多人羨慕不已。金庸先生寫的武俠小說里,有個可愛的老頭兒,名字叫周伯通。他還有一個稱號,證明他在武林中的地位,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這是當時武林公認的新五絕,中頑童說的正是周伯通。從他的封號來看,就知道其中的寓意。他就是一個愛玩的老頭兒。
其實我對周伯通的了解並不深,僅僅是從書中的某些描寫判斷,就領會到了這個人物的可愛之處。他一生擁有童心,喜歡玩、喜歡逗,很少會有煩心的事兒。他的武功非常高,但並非是因為師父逼迫所學,而是因為覺得好玩。
還記得他跟小龍女相處的那段時間裡,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使他玩心大發。小龍女能平穩地睡在繩子上,他也扯了根繩子,摔下來許多次也不放棄。小龍女會養玉蜂,釀蜂蜜,他也跟著學這套技能,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他跟最愛的人,在山下養蜜蜂,談天說地話人生。
儘管金庸筆下武功高強的人有太多太多,但沒有人像周伯通一樣,活得通透而又隨性。沒人打壓他的天性,也沒人阻攔他去做有趣的事情。他不願意在道觀里待著,就四處走江湖,好玩的都要去湊個熱鬧,一生經歷了無數自己喜歡的事情,豐富了他的人生,這是誰也比不上的。
所以我羨慕這個可愛的老頑童,悟性高煩憂少,不正是我們期待孩子所變成的樣子嗎?
喜歡玩機器裝配的萊特兄弟,兩個人就是對飛行有濃厚的興趣,每天都沉迷玩飛行機器的過程中,最終發明了飛機。
達爾文與別人不一樣,他從小喜歡觀察昆蟲、植物、石頭這些東西,並把這個愛好堅持到成年。最後,他創立了進化論,還出版了一本書,這就是後來名滿世界的《物種起源》。
魯班是古代著名的木匠,班門弄斧的「班」說的就是他。在手工的歷史中,他是一位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因為他喜歡玩木頭,切割、測量、組合,玩著玩著,就推動了人類木匠的巨大發展。
如果要舉例子的話,古今中外喜歡玩並且玩出名堂的人,真的數不勝數。大膽設想一下,如果他們的父母否定了他們的愛好,批判他們貪玩的毛病,沒收所有跟玩有關的事物,那麼人類還能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嗎?
在我看來,玩和學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貪玩的人,往往也好學,只有身上有研究和拼搏的精神,才能玩出花樣。對於沒有意義地玩耍,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自己就失去了興趣,父母也無須大動肝火地去壓制。當他長大了,問我他是否貪玩,是否調皮,我想驕傲地告訴他:「這就是最本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