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家庭中,往往能培養更自律的孩子
2024-10-08 20:03:58
作者: 陳文姬
孩子很小的時候,由她的奶奶幫忙照顧過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奶奶不能理解的。比如,我家孩子在學話階段,特別喜歡直接叫我們的名字,而不是叫「爸爸媽媽」。她的想法非常簡單,你們彼此叫的是名字,為什麼我要叫爸爸媽媽呢?所以,她在模仿大人的口吻來稱呼別人。
對於孩子的這一行為,我並沒有制止,反而覺得很有意思。但是奶奶卻很不喜歡,對孩子大聲呵斥:「怎麼能叫爸爸媽媽名字?太沒有禮貌了!」剛剛兩三歲的孩子,聽到這樣的批評聲,委屈的同時更加叛逆。於是她喊得更大聲,聽起來就像是對奶奶的挑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和她爸爸都主張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環境,她想做什麼,只要對自己和別人沒有危害,我們都儘量滿足她的要求。她1歲多的時候,親戚給她買了好多繪本。從那時候起,她就表現出極大的讀書興趣。
不知不覺,孩子養成了每天都要看書的習慣,成了一個小書迷。她的這個習慣讓周圍的家長非常羨慕,紛紛向我討教經驗,「為什麼我家的孩子不喜歡看書,反而喜歡撕書」「為什麼她看見書就跑,看電視倒是認真投入」……
大家的問題其實大同小異,而我反問他們:「給孩子看的什麼書呢?」得到的答案聽起來都非常高大上,「當然是《唐詩三百首》啊」「《千字文》《百家姓》」……我不由得笑了:「我們家孩子並沒有規定書單,她都是自己選的書籍,然後讓我去買。我沒有給她買過這些經典書籍。」
「那你家孩子也太自由了吧,想看什麼看什麼,那有什麼用呢,都是沒用的書。」他們聽了我的答案,未免有些失望。
在我們家,我給孩子所營造的成長環境,是相對寬鬆和自由的。就拿讀書這件事來說,3歲的她,已經認識了很多字。一本普通的故事書,她都可以順著念下來,而她並沒有學會拼音。我鼓勵她看書,卻不規定她看書的範圍。故事書也可,智力測試書也行,只要她有興趣,我都會讓她試一試。因為我深深地知道,在自由的家庭中,往往才能培養出更自律的孩子。她在自由中體會到了決策的樂趣,也感受到了讀書會不斷增長知識儲備量。
在這裡,我並非想說自己的女兒是優秀的,或者培養方法是對的。但我還是想說,對於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過於壓抑的環境。讓他們體會過自由,才能找到自律的途徑。在他們的眼裡,世界這麼大,需要探索的太多太多。從哪一步入手?從哪一刻開始?都需要自己付出極大的精力去摸索,才能找到自己的愛好,接著才能談習慣、談自律、談成長。
為什麼在幼兒園和小學乃至高中,需要按照嚴格的時間表來生活學習呢?這個答案並不難想到:人數眾多的班集體中,老師精力有限,需要維持好秩序才能進行管理。這樣做,既能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又可以教授孩子必要的知識技能。
當孩子們在外面已經被拘束了一天的時候,回到家更需要一個放鬆的環境,這是我們家長需要給孩子的。但是很少有人會這樣想,因為大家會害怕!怕孩子從學校到家,環境差異過大,會讓孩子產生惰性,疏於管教和安排會讓他們陷入懶惰甚至叛逆的泥潭。所以,大多數家長都在教育中刻意地迴避了自由。孩子在學校面對老師,回到家面對的是升級版的「老師」。他們同樣會給孩子一個有形或者無形的時間表,從回到家的那一刻,一直安排到臨睡前。
可是,不知道父母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生活環境,孩子會不會心生厭煩?那份時間表,孩子不想再面對,孩子們想要更為自由的空間。
回到大家擔心的那個話題:自由的家庭環境中,是會讓孩子疏於自我管理,還是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自律呢?
肖復興是一名文學家,他寫過一篇文章叫《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入選中小學教材,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有一個兒子,名字叫肖鐵。子承父業,如今也是著名的文學家。肖鐵小時候,是名副其實的學霸。在老師和同學眼裡,他考出來的分數,都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然而,肖復興在一篇文章里說過,兒子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都是用他的刻苦與努力換來的。父母出門訪友,問他是否要同行,他拒絕了。他自己待在家裡一下午,寫了許多英文小紙條,貼在家裡提醒自己要記住的單詞。從小到大,他都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偶爾父親要求他早點睡,不要熬夜看直播,他反駁道:「我什麼時候因為看球耽誤學習了?」父親也就無話可說地退出他的房間。因為他知道,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
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適應的第一個環境,我想告訴大家,別過多的插手孩子的生活,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也會做出自己的安排。
3歲的時候,孩子想拼造型奇特的汽車,父母只需要鼓勵就好;
13歲的時候,孩子想要重新學一門樂器,別怪他浪費時間影響學習,他會做出合理的安排;
23歲的時候,孩子要工作還是要讀研,長期自律的生活已經能讓他做出正確選擇……
哪有父母不想孩子快樂成功?給孩子營造輕鬆自由的家庭氛圍,培養自信、培養自律,這就足夠了。如果孩子暫時少了那麼一點點自律感,也不用著急,打壓無用,陪伴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