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別人家的好孩子,真的不是管出來的

別人家的好孩子,真的不是管出來的

2024-10-08 20:03:56 作者: 陳文姬

  隨著孩子步入幼兒園、小學、中學,有不少父母直言現在做父母太難了。原本對孩子秉持放養教育,一言一行無須恪守規矩,然而對比之下,發現本以為自己的孩子很優秀了,結果被別人家孩子給比下去。那些別人家的孩子,性格更乖巧懂事,成績遙遙領先。再回頭去看自己的孩子,發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失敗的。

  怎麼辦?改!

  如何改呢?像別人家父母一樣,管!

  大家有同樣的想法,原因簡單又直接。孩子資質都差不多,但凡能拉開這麼大的差距,責任都在父母身上。想到這裡,家長們腦補出別人家教育孩子的畫面:孩子不願意學習,家長先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再不聽,那就開始嚴加管教,寸步不離地在孩子面前晃悠,直到孩子拿筆寫字。衣食住行學,只要家長全都用這種戰術,就能培育出優秀的好孩子。

  我所住的這棟樓里,有初中生、小學生,還有牙牙學語的孩子們。初中生童童是個優秀的女孩,這是大家公認的。每天出門上學,她都會跟鄰居打招呼。長相秀氣不失活潑,行為禮貌有親和力,大人與孩子都喜歡跟她聊天。最棒的還是要數她的成績了,她每年考試都穩拿班級前五名,成績好不偏科,是老師和學生眼裡的學霸。除此之外,小姑娘還有一身的才藝,什麼羽毛球、游泳、書法,都像模像樣,儼然是個小小的才藝家。

  誰家有這樣值得驕傲的孩子,走路都會抬頭挺胸。有這麼個優秀的「別人家的好孩子」,整棟樓都非常有壓力,紛紛教育自己的孩子向童童姐姐學習。怎麼教育呢?孩子的天性是愛玩。上小學的佳佳同樣是個女孩子,瘋玩起來活脫脫像個假小子。不管是大考還是小考,只要成績一出來,家裡總是傳出父母責備的聲音。父母頭疼,孩子傷心,但是責罵是罵不出好成績的,還有可能導致親子關係變得糟糕。越是羨慕別人家的好孩子,越是對自己的「壞孩子」恨鐵不成鋼。佳佳的父母只能在工作之餘,加強對孩子的管教。孩子一回家還沒放下書包,父母就跟在她後面說:「洗手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佳佳的筷子還沒放下,大人就開始敦促她:「吃完趕緊寫作業,八點前完成,還有我們額外增加的輔導書呢。」就這樣,一直到上床睡覺,父母都管著佳佳,她連插嘴的機會都沒有,只能聽著父母的嘮叨被安排著。突然間,佳佳覺得自己像個被操控的機器人,生活失去了樂趣。這樣「寸步不離」地管教持續了一周,佳佳和父母都疲憊極了。孩子也產生了逆反心理,大人越是一板一眼地發號施令,她越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反而會埋怨父母管得太嚴。本來挺好的親子關係,就被突如其來地貼身管教破壞得一塌糊塗。過了幾天,又是一次小階段的測驗。佳佳拿著成績單回到家,看起來沮喪極了。以往佳佳的成績雖然不那麼棒,但在班裡也是中游。而這次,佳佳居然退步了十幾個名次!看到這個太不理想的成績,佳佳父母勃然大怒,當場就劈頭蓋臉地把佳佳教訓了一頓。

  佳佳非常委屈:「誰讓你們管我的?不管我還好好的!你們要管也要講究方法,你們煩我,我還煩你們呢!人家童童姐姐也不是像你們這樣管出來的!」這一席話說出來,佳佳父母突然發覺自己走進了一個誤區。只看著別人家孩子優秀,可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被父母引導著自律發展,還是跟隨父母榜樣學習,或者是被嚴密管教,這些都是自己的猜測,並不是改變教育方法的依據。

  

  後來,佳佳的父母專門找童童的父母去請教了一下,想知道他們是怎麼管出來這麼棒的孩子。聽完對方的話,他們才知道自己錯了。童童的父母平常工作繁忙,回家後根本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學習。孩子從小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到現在已經輕鬆許多。教育不需要全管,也不能不管。當童童遇到難題的時候,父母會及時回應,給予鼓勵和幫助。而平常的待人接物,更不需要一言一行的教,大人做好示範就好了。

  居然這麼簡單?別人家的好孩子就是這麼「練」成的?佳佳父母聽到後不敢置信,卻又不得不承認,這是身邊的真實案例。他們回到家看著自己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嚴加管教,看上去疲憊不堪。或許他們應該換一種教育方法,而不是隨意按照自己的想像進行教育。否則就會毀了孩子,也累了自己!

  孩子就像是一棵樹,在生長的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枝丫需要砍掉,需要家長的幫忙;精神疲憊,需要澆水,同樣需要家長的培育。但是並沒有哪一棵樹,需要被人一直盯著,一直看著,一直管著。

  父母學會放手,才能給孩子更大的發展空間。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有太多的東西需要自己去摸索,這是一份寶貴的經歷。別人家的好孩子,真的不是管出來的。適當的放手,給自己和孩子都留一些空間,既是給孩子減負,家長也能輕鬆陪伴。

  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他們從出生開始,本能的吸吮母乳動作,到後來學會翻身、坐起、直到爬和走,成長的速度特別驚人。父母對人講禮貌,孩子會看在眼裡;父母喜歡讀書,作息規律,孩子也會模仿著做;父母樂觀開朗,笑對生活,那麼孩子的笑容也會更多……

  我想說,孩子的成長之路非常長。沒有哪對父母,能陪孩子走完全程。緊緊跟隨的管孩子只能取得一時的作用,甚至會起到反作用。放手的陪伴,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才是我們說的高質量陪伴。父母與子女,是生命中最好的緣分。別讓過度的管教,成了孩子成長的絆腳石。做那個蹲在路邊為孩子鼓掌的家長,摔倒的時候有你的呵護,疲憊的時候有你的鼓勵,對孩子來說,足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