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孩子的世界,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深意
2024-10-08 20:03:23
作者: 陳文姬
我始終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幸福的孩子,只有讓孩子不幸福的父母。孩子剛出生是天真無邪的,每天都露出天使般的微笑,而父母自然是希望孩子永遠幸福快樂下去,並且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開心——孩子困了,父母哄他睡覺;孩子餓了,父母餵他牛奶;孩子哭了,父母立即尋找原因……
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情感,很多父母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再願意走進孩子的世界。每天父母都和孩子說類似地話:「快點吃飯,要不上學就遲到了!」「我和你說多少遍了,不要……」「聽話,不要搗亂!」「你再胡鬧,我就生氣了!」
面對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孩子往往只能走向兩個極端:一是慢慢地開始麻木、冷漠,只用「嗯」「知道了」等簡單的語言來敷衍父母的耳提面命;另一種則是與父母對抗以發泄自己的不滿,慢慢地走向叛逆的道路。
之前在商場聽到過父女倆的一番對話:
女兒興奮地問道:「爸爸,我們今天去哪裡玩?」
爸爸面無表情地說:「你不是說來看電影嗎?」
女兒接著問道:「爸爸,看完電影之後,我還想去遊樂場玩一會兒,可以嗎?」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爸爸皺著眉頭說:「不行。」
女兒有些不高興了,說:「為什麼?你今天不是陪我來玩的嗎!」
爸爸想也沒想就反駁說:「我說不行就不行,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女兒依舊不甘心,還想為自己爭取些什麼。可此時爸爸已經很不耐煩了,說:「你說要我帶你出來玩,我已經說到做到了。你現在怎麼還這麼多要求,再煩我的話,電影也不要看了!」聽了爸爸的話,女兒什麼話也不敢說了,只是默默地跟在爸爸身後。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的內心是憤怒的、悲傷的。為這位父親的不耐煩和忽視孩子而憤怒,為小女孩的委屈和失落而悲傷。這位父親確實陪伴了孩子,帶著孩子來看電影,可是他有了解過孩子的內心需求嗎?沒有。他連孩子的簡單要求都一再拒絕,又怎麼會想到孩子內心的失落感呢?
長此以往,當孩子被拒絕十次、百次之後,就會關閉自己的內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與此同時,她不會再向父母提要求,更會疏遠和冷落父母,之後即便父母給予她關心和問候,她也會用冷漠和敷衍回應。
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試想:父母都不嘗試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那麼又怎麼奢望孩子始終對父母敞開心扉呢?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孩子的自尊是脆弱的,父母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將孩子越推越遠。
同時,如我們之前所說的,父母若是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誤解孩子的行為,那麼就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甚至故意與父母對著幹。前一段時間,萱萱的媽媽給她新買了一輛平衡車,萱萱對它愛不釋手,在家裡騎,出門陪媽媽買菜也騎。
一天,萱萱的同學依依約她吃完晚飯到小公園玩,萱萱痛快地答應了,並說讓同學見識見識她的平衡車。到了公園,萱萱騎著平衡車「炫耀」著,繞著同學轉了一圈又一圈。
媽媽耐心地說:「萱萱,你和依依是好朋友,讓依依也騎一會兒你的平衡車。」萱萱痛快地答應了,說自己騎完這一圈就教依依。可過了一會兒,媽媽不經意地抬起頭,發現萱萱並沒有從平衡車上下來,便不高興地說萱萱太小氣、不懂得分享。
聽了媽媽的話,萱萱立即板起臉來說:「我已經教依依了,可是她有些害怕……」媽媽沒等萱萱說完,埋怨道:「你是不是給自己找藉口?」
萱萱一下就生氣了,發脾氣地說道:「這是我的車子,我自己說了算!哼!我就是不想讓別人玩!」看到萱萱無緣無故鬧情緒,媽媽也生氣地罵了孩子一頓。結果,一個美好的晚上就這樣被弄得一團糟。
其實,事情變得如此糟糕,原因就在於萱萱媽媽沒能理解孩子,讀懂孩子的心。我們也知道,萱萱不願意把新平衡車借給同學是可以理解的,並不是她小氣、自私,而是心裡有一些小小的捨不得。如果媽媽好好和萱萱說,她肯定能大方地借給同學。可媽媽卻不由分說地批評她,讓她在朋友面前沒了尊嚴。要知道小孩子是非常在意尊嚴的,尤其是在朋友面前更容忍不了父母的批評和責罵。媽媽這樣的做法自然激起了萱萱的逆反心理,進而故意和媽媽對著幹了。
所以說,父母如果想要和孩子更好地溝通,就應該讀懂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而不是僅憑自己的眼睛和主觀臆斷來評價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的成就,或者給予孩子多少的金錢和資源,而是父母能給孩子多一些關注、多一些愛心、多一些溫暖、多一些理解。有了這些,父母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培養出樂觀又自信、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