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才能給予他們最好的陪伴
2024-10-08 20:03:20
作者: 陳文姬
詩人菲利普·拉金曾說:「他們害了你,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雖然不是故意的,但他們的確害了你。」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父母並沒有讀懂孩子的心。因為不懂,父母會覺得孩子的情緒發泄是無理取鬧;因為不懂,父母會強迫孩子做孩子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只是由於父母覺得這件事情「孩子應該做」;因為不懂,父母會抱怨孩子「不乖巧」「不聽話」,甚至無緣無故對孩子橫加指責;因為不懂,父母不會傾聽孩子的喜怒哀樂,只覺得小孩子哪有那麼多心事……
因為不懂孩子,本應該是孩子最親密、最尊重的父母,卻成了害了孩子的人,並且親手為孩子打造鎖住快樂的枷鎖。讓我們看看下面幾個情景:
情景一:
維維剛上幼兒園大班,是個乖巧又懂事的男孩,可是自從媽媽生了弟弟之後,他就開始變得淘氣、頑皮起來,有時甚至喜歡無理取鬧。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之前,維維的獨立自主能力非常不錯,能夠自己穿衣服、吃飯,還時常幫助媽媽拿杯子、擦桌子。可現在他卻喜歡粘著媽媽,什麼事情都讓媽媽幫自己做,而且越是弟弟吃奶時,他越會找媽媽「麻煩」。
一天,媽媽推著弟弟、領著維維到公園玩,回來的路上弟弟睡著了,媽媽還拿著很多蔬菜、水果。可此時維維卻大聲說:「媽媽,我走累了,我要抱抱。」媽媽耐心地說:「寶貝,媽媽推著弟弟,又拿了很多東西,沒有辦法抱你。你自己先走回家,然後媽媽再抱你,可以嗎?」
可維維卻不依不饒,抱著媽媽的大腿不肯動,哼哼唧唧地求抱。媽媽的好脾氣被磨光了,生氣地訓斥道:「你這孩子現在怎麼這麼不聽話!要是你再胡鬧,我就打你的屁股了!」看見媽媽生氣,維維更是大哭大鬧起來。
還有一次,媽媽給維維買了他最愛吃的小蛋糕,回家之後就讓他在餐桌上一個人吃蛋糕,然後自己給弟弟餵雞蛋羹。誰知道沒過一會兒,維維就跑了過來,說:「媽媽,這個蛋糕太難吃了,我不吃!我想要吃雞蛋羹!」
媽媽只蒸了一個雞蛋羹,便對他說:「寶貝,你不是最愛吃這家的蛋糕嗎?為什麼不吃了?這個雞蛋羹是給弟弟吃的,我下次再給你蒸,好嗎?」
維維不聽媽媽說話,生氣地說:「我就要吃雞蛋羹!我就要吃雞蛋羹!」
媽媽無奈地說:「維維乖,媽媽正在餵弟弟,一會兒再給你做好嗎?」可維維就是不願意,甚至還要搶媽媽手中的碗,而媽媽生氣地批評了他。
接下來,維維越來越不聽話,媽媽對他越來越不滿,抱怨孩子為什麼變成這樣。
情景二:
洋洋快三歲了,最近總是喜歡和媽媽唱反調,一張嘴就說「我不要」。早上起床,媽媽給洋洋穿衣服,他大聲說道:「我不要!我不要!」;吃飯的時候,媽媽給他吃西藍花,他大聲地說:「我不要,這菜好臭!」;出去散步時,媽媽想牽著他的小手,他卻大聲說:「我不要!我要自己走!」
總之,媽媽讓洋洋做什麼,他都會頭一扭、手一背,然後大聲地說:「我不要!」開始媽媽還耐心地解釋、哄逗,後來就沒有了耐心,便開始嚴厲地批評他。這下洋洋就更「叛逆」了,媽媽越是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一旦遭到媽媽的批評便大聲哭鬧。
情景三:
磊磊已經是一名中學生了,可媽媽依舊把他當成「小孩子」,對他的關心更是無微不至。磊磊的書包、房間都是媽媽負責收拾整理,甚至連襪子都是媽媽給洗;與同學外出遊玩必須和媽媽報備,回家晚一點兒,媽媽都會接二連三地打電話;媽媽不允許磊磊打籃球、踢足球,生怕他摔了、傷了。
可磊磊已經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想要獨立、自由,更想要鍛鍊自己。他想要擺脫媽媽的照顧,想和其他孩子一樣擁有自由的空間。
很顯然,上面這三位母親都沒有讀懂孩子的心,甚至沒有嘗試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維維渴望媽媽的關注和陪伴,他的「無理取鬧」只是為了博得媽媽的關注。可媽媽的關注點絕大部分在弟弟身上,根本沒有了解他的想法;洋洋的唱反調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結果,他想要自己做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媽媽卻認為他是與自己作對,只是一味打壓他這種「不聽話」的行為;而磊磊的媽媽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溺愛孩子,剝奪孩子的自主權和自立能力,根本不去考慮孩子的內心需求究竟是什麼。
我們可以斷定,若是這些母親不能嘗試著了解孩子、讀懂孩子,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終究會害了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家庭教養的重點應該是掌握孩子行為背後的真相,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和教育。
我始終認為,父母無須成為完美的父母,但是我們必須學會傾聽孩子說話;父母無需對孩子了如指掌,但是我們必須讀懂孩子。讀懂了孩子,才能體會他們的不安、興奮、糾結、失望等情緒,才能知曉他們哭鬧、暴躁、安靜、孤僻等行為背後的原因,然後給予孩子最好的教養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