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能陪伴,孩子更優秀
2024-10-08 20:02:24
作者: 陳文姬
生活中我們總是看到這種情況,為了陪伴孩子,職場女性脫下高跟鞋、職業裝,成為全職媽媽,這些全職媽媽們每天叫孩子起床、做早飯、送孩子上學、陪孩子做遊戲、輔導孩子做作業……而爸爸們早出晚歸,忙於工作和應酬。即便在家休息也如同消失一般,很少和孩子遊戲、交流;而職場媽媽即便不辭職在家,教育和陪伴孩子的重任也會落在媽媽身上,每天除了應付工作、家務,還要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作業。
在中國,父親的陪伴缺席是現實,更是我國絕大部分家庭教育的一大問題。不信我們來看看這一系列調查數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發表的「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中,數據顯示僅有10%的少年兒童在心情不好時,能夠得到父親的理解和安慰;僅有6.9%的少年兒童在空閒的時間和父親待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僅有15.5%的少年兒童覺得父親尊重自己,能讓自己感到自信;僅有8.5%的少年兒童願意把內心的秘密告訴父親。
還有一項調查數據顯示,60.7%的人認為現在的孩子缺失父教,46.9%的人認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母親承擔了更多的教育責任,而僅有13.0%的人表示父親承擔了更多的教育責任。
種種數據調查都在顯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絕大部分父親把教養孩子的責任推到媽媽的身上。然而這些父親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犯了嚴重的錯誤,當然,有的父親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有的父親則是心裡明白卻想找藉口。
每當媽媽們抱怨爸爸不陪伴孩子的時候,爸爸們總是會理直氣壯地說,「我要賺錢啊!我工作也很辛苦啊!」「我也想陪孩子啊!可是我的工作真的很忙!」「媽媽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孩子有媽媽陪伴就夠了!」
那麼,孩子真的有媽媽陪伴就夠了嗎?當然不是!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相對於只有媽媽的陪伴來說,有父親陪伴和教育的孩子會成長得更優秀,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就像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所說:「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在父親的陪伴下,孩子會更自信勇敢、有主見和有想法,因為男性是力量的象徵,父親的陪伴可以給孩子力量和勇氣;在父親的陪伴下,孩子的自控能力會更強,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因為父親的思維偏於理性,不會像母親一樣溺愛孩子;在父親的陪伴下,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會更強烈,不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也不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因為父親是孩子最好的靠山,有了父親,孩子就有了主心骨。
這樣的結論是來自現實生活的總結,也是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專業研究。這項研究還指出,有父親陪伴成長的孩子智商高,在學校里的成績會更好,走向社會後也更容易成功。相反,若是孩子從小就缺失父親的陪伴,那麼就很容易敏感、自卑、缺少安全感。
隔壁鄰居的兒子瑞瑞就是如此。瑞瑞已經16歲了,按理說這個年紀的男孩應該活潑陽光、大方率直,可瑞瑞恰好相反,他性格內向、靦腆害羞。這孩子每次看見我都不愛打招呼,若是我和他打招呼,他總是靦腆一笑,微微地點頭之後就低頭離開。我也很少見瑞瑞和朋友們打籃球、踢足球,據他媽媽說,他總是在家看書、聽音樂,幾乎沒什麼朋友。
瑞瑞之所以這個樣子,其實就是因為小時候他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出差,基本是媽媽把他撫養長大的。缺少父愛,再加上媽媽比較溫柔,所以造成了瑞瑞膽小自卑、不自信,甚至缺少安全感的樣子。
當然,這裡不只是特指男孩,女孩也需要父親的陪伴。父親,這一角色不應該成為孩子熟悉又陌生的人,不應該成為孩子有求必應的「提款機」。真心地留出時間,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與孩子一起遊戲、學習,孩子的童年才能更加快樂、幸福,孩子的一生才能擁有自信、成功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