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讓孩子獨立,是孩子和父母的共同成長

讓孩子獨立,是孩子和父母的共同成長

2024-10-08 20:02:27 作者: 陳文姬

  前段時間看了這樣一段視頻:

  美國加州一個3歲的小男孩竟然可以為媽媽準備晚餐,其熟練程度讓所有人為之驚嘆。小男孩一個人推著購物車到超市買麵包、果汁等食物,然後用從花園采的鮮花布置餐桌,用烤箱烤麵包,用微波爐煮千層面。

  之後,他開始為媽媽倒飲料、擺放餐具,雖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果汁弄灑了,但是他並沒有哭鬧,而是熟練地用抹布把地上的果汁清理乾淨,然後繼續完成接下來的工作。

  

  看完視頻後,我不禁感慨:僅僅3歲的小男孩就如此獨立、勇敢,再看看我們身邊的絕大部分孩子,即便到了十幾歲依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嚴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缺乏獨立自主意識。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和人家差別那麼大?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心知肚明。沒錯,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的不放手。很多父母愛孩子,就會凡事都為孩子著想,事事都為孩子代勞,卻從來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自然也不可能教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果,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被養成了連自理能力都沒有的巨嬰。這個時候,父母還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好,想要把孩子永遠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殊不知,這樣的做法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喪失了應有的責任心。

  可以說,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談不上成長。即便他的年齡和身體都在成長,可內心卻始終是一個嬰兒。如果父母只想著陪孩子、照顧孩子,卻始終不讓孩子獨立,那最後只會害了孩子。

  還記得那個神童魏永康嗎?這就是父母把孩子養成巨嬰,害了孩子一生的典型。魏永康的天才事跡曾經被人們口口相傳,所有人都在讚嘆這個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天才:2歲就掌握1000多個漢字,8歲考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最小的本科生。之後,他又考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然而,就像是我們熟悉的「傷仲永」一樣,魏永康的傳奇經歷同樣沒有延續下去。20歲,魏永康被學校勸退,連碩士學位都沒有拿到。更令人吃驚的是,他被退學的原因竟然是生活不能自理。

  魏永康雖然是學習上的天才,卻是生活上的白痴,甚至可以說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更別說獨立解決其他問題了。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於魏永康父母對他的溺愛。從魏永康8歲起,媽媽就開始陪讀,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而魏永康只要讀好書就可以了。他從小到大幾乎沒做過家務,包括洗衣、做飯、甚至洗臉都是媽媽代勞包辦。讀高中的時候,媽媽為了讓他抓緊時間讀書,還時常餵他吃飯。即便魏永康進入大學,媽媽依然寸步不離地跟著他。

  到了中科院,媽媽沒辦法陪讀了,魏永康只能一個人生活。可離開媽媽之後,由於缺乏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他根本沒辦法照顧自己:因為不會洗衣服,衣服便很長時間都不洗;不會打掃衛生,屋子裡就亂糟糟、臭烘烘;不知道熱了換薄衣服、冷了加厚衣服;沒有時間觀念,生活沒有規律。甚至連上課、考試的時間都會忘記。最後,他因為沒有參加一門學科的考試,沒寫畢業論文而失去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被學校勸退。被中科院退學後,魏永康始終都沒有找到好的出路,由於生活的「不適應」,求職的道路非常坎坷。

  可以說,是他父母的過分溺愛和保護害了魏永康。若是他母親能夠早點放手,教會他如何獨立,教會他處理問題的能力,那麼魏永康一定不會變成後來的樣子。

  我們不能否認他的母親是愛他的,如果不是的話,她也不會無私奉獻、全心付出。可就是這份「錯愛」讓一個天才少年成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所以說,愛孩子,不意味著把孩子綁在身旁,把孩子保護得密不透風。身為父母,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沒有時間和能力陪伴他走完他的人生。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學會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意識,給孩子不斷學習、成長的機會。與此同時,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學習不斷完善自我、修煉自我,與孩子一同進步和成長。

  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的那句話:「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給予這份獨立是孩子的成長,更是父母的成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