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問題:要回應,而不是反應
2024-10-08 19:53:43
作者: 朱凌 常清
在許多家庭中,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激烈爭吵有一個有跡可循的規律,那就是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或者說錯了什麼話,媽媽對此有生氣的反應,孩子則用更糟糕的行為來回答,媽媽再反擊,高聲恐嚇,或者乾脆粗暴地處罰。可惜,這樣的方式解決不了問題。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正確的做法是,不擴大不誇張不挖苦,提供有效回應,而不是情緒反應。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10歲的雷特早上跟媽媽保證了要清洗家裡的汽車,但是他忘記了,中午快吃飯的時候才想起來。於是,他匆忙跑到樓下,胡亂地洗了幾下。
媽媽看到未洗乾淨的車,溫和地對兒子說:「兒子,這車還需要再洗洗,特別是車頂。你什麼時候能做?」
雷特說:「我可以吃完午飯後洗。」
媽媽微笑著點點頭:「謝謝你。」
雷特的媽媽並沒有批評雷特,只是描述了一下她看到的問題,語氣沒有絲毫的生氣和貶低。雷特聽後就不會產生反感,反而會心懷歉意地用行動去彌補自己之前的過失。想像一下,如果雷特的媽媽批評了他,試圖教育他,雷特的反應會有什麼不同呢?
媽媽問:「你洗了車嗎?」
雷特說:「洗了。」
媽媽開始不高興了:「你確定?」
雷特答:「我確定。」
媽媽生氣了:「你居然說你洗完了?你就是敷衍了事,你從來都這樣。你只想玩,你覺得你能這樣過一輩子嗎?你要是工作了,還是像這樣糊弄,連一天都幹不了。你真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這樣的訓斥,不僅會傷害雷特的自尊心,招致他的反感,而且也不利於他的身心發展。
從一些小意外里,孩子可以學到很多寶貴的教訓。孩子需要從媽媽那裡學會分辨,什麼是僅僅讓人不愉快的事情,什麼是悲劇和災難。許多媽媽對一個雞蛋被打碎的反應就像一條腿被打斷了似的,對窗戶被打碎的反應就像心被敲碎了一樣。對於一些小事,媽媽應該這樣跟孩子指出來:「你又把手套弄丟了,這種丟三落四的習慣很不好。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大災難,只是一個小意外。」
丟失了一隻手套不需要發脾氣,一件襯衫扯破了,也不是多麼悲慘的事情。相反,發生小意外是傳授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小意外,大價值。
8歲的黛安娜把媽媽戒指上的誕生石弄丟了,她傷心地哭了起來。媽媽看著她,平靜而堅定地說:「在我們家,誕生石不是那麼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是心情,任何人都可能弄丟誕生石,但是誕生石可以重新替換。你的感受才是我最關心的,你確實喜歡那個戒指。我希望你能再找到合適的誕生石。」
當孩子遇到問題或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媽媽最好的做法是回應孩子,讓孩子心靈有慰藉,而不是做出反應,質問孩子。媽媽不要只針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反應,而是要關注他們心煩意亂的情緒,幫助他們應付難題。只有當孩子內心平靜時,他們才能正確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舉動。
歇斯底里的喊叫對孩子是沒有益處的,它只能導致氣憤和憎恨。更糟糟的是,如果孩子經常受到批評,他們就會學會譴責自己和別人,學會懷疑自己的價值,輕視別人的價值,甚至導致人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