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喬丹傳> 第十一部分 傳奇落幕 第三十六章 動 盪01

第十一部分 傳奇落幕 第三十六章 動 盪01

2024-10-08 19:47:52 作者: 羅蘭·拉贊比

  在很多人看來,喬丹這輩子就應該永遠停留在鹽湖城的那個定格瞬間之中:計時器在倒數,他靜靜地站在那裡,因投籃動作而高舉的右臂像個問號似的懸在上空,籃球正向球網飛去,畫面的背景里堆滿了焦急的面容。

  飛人喬丹永不屈服,飛人喬丹永不折腰,直到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秒。

  

  他的職業生涯由一記舉世聞名的絕殺球而起,在如夢似幻的20 年過後,又由另一個經典的時刻作結。還有比這更好的故事結尾嗎?其他著名的運動員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偉大時刻,但他們的偉大時刻可沒喬丹這麼多,並且也沒人曾經如此頻繁地書寫下自己的英雄時刻。

  那麼就讓他的職業生涯在猶他的那個偉大謝幕之後告一段落嗎?

  看起來每個人的意見,包括傑里·萊因斯多夫在內,都是希望他就此收手。「別再干別的事兒了,」他們在接下來的數月里不斷重複這句話,「你已經鑄就了完美的生涯,又要怎樣再上層樓呢?」

  但那是不可能的。

  在NBA 總決賽於鹽湖城榮耀謝幕的幾天之後,剛剛率領他的芝加哥公牛隊完成三連冠的喬丹馬不停蹄地踏上了高爾夫球場。

  喬丹曾把大把的時間花在一款高爾夫電子遊戲上,因為那款遊戲裡的球場,在現實中就位於他最喜歡的巴頓溪山麓峽谷高爾夫俱樂部。這個俱樂部設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附近,由著名設計師法齊奧(Fazio)精心打造,緊挨懸崖的球道貫穿其中,旁邊點綴著不計其數的瀑布和石灰岩洞穴。

  喬丹剛剛完成一個漫長的NBA 賽季,現在他打算去實地打場高爾夫,犒勞一下自己。

  一個名為基斯·朗德奎斯特(Keith Lundquist)的德克薩斯職業球手就在這時闖進了我們的故事。喬丹打算在周一到達奧斯汀,下午在巴頓溪打幾輪高爾夫。所以在幾天之前,他就給朗德奎斯特打去了電話,詢問他是否有時間在那天陪他熱熱身。

  那個球場通常在周一都是對外關閉的,所以這差不多是最適合喬丹一行人來的時間。球場管理人員提前對喬丹說,他們會把一切安排妥當。他推測這位已經年逾35 歲的巨星,希望在NBA 的征戰廝殺之外,享受一些愜意與寧靜。

  然而在那個周一,天還沒亮,朗德奎斯特的電話就響了。電話那端正是麥可·喬丹,他解釋說他的私人飛機已經降落,他正在前往球場。睡眼惺忪的朗德奎斯特不禁瞪大了眼睛,看了看表。然後他迅速跳下床,趕赴球場,他知道喬丹要在高爾夫用具店等著他。

  等朗德奎斯特到達球場的時候,果不其然,喬丹正在練習發球區走著,氣勢洶洶地把一堆高爾夫球往夜色里推。朗德奎斯特做職業球員有一陣子了,但他從來沒見過別人做這種事。

  兩人握了握手,朗德奎斯特發現自己的小手掌迅速被喬丹的大手套裹住。他想,真沒錯,喬丹的確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

  隨著第一縷打破黑暗的晨光,喬丹和他的四個球友開始了他們的比賽,那四個人里就包括前NFL 外接手羅伊·格林(Roy Green)。喬丹專心致志地揮桿推桿,想在中午的慈善活動之前進儘可能多的球。

  朗德奎斯特一直在喬丹身邊做著引導和幫助的工作。「我會告訴他在哪裡擊球,提醒他碼數和果嶺的分布,」朗德奎斯特回憶說,「他在前九桿的表現並不是很好。當時離他贏下NBA 總決賽才僅僅過了幾天,他還在大抽雪茄,自得其樂。另外四個傢伙打得挺開心,但是沒有太突出的表現。喬丹擊球擊得特別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會擊球,這毫無疑問。」

  當喬丹打到後九桿的時候,他明顯進入了狀態,朗德奎斯特說:「他在果嶺附近展現出了絕佳的球感。他有一雙巨大的手掌,這讓他與球桿的接觸面積特別的大。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尤其出色。很明顯,他的運動天賦絕不僅僅只限於籃球。」

  在他打後九桿的時候,高爾夫俱樂部的成員們發現了封閉球場裡的喬丹。一個60 到70 人的「追星團體」馬上聚集了起來。其實,同樣的情況會出現在喬丹所在的每處高爾夫球場裡。馬克·內賈姆(Mark Nejame)是一名奧蘭多的律師,他回憶起那天清晨在住所的窗外看到的情景:先是看到一輛球車從球道上駛過,「過了一分鐘,我看到後面至少有15 輛球車在球道上你追我趕,」他回憶說,「坐在第一輛車裡的是M. J. ,後面是那些想一睹喬丹尊容的俱樂部成員。」

  喬丹在這種情況下絕對不失風度,而且他明顯習慣了被人圍觀的感覺,朗德奎斯特說:「他在球賽中喜歡過來和我閒談。他用那種威爾遜的球桿,我跟他說:『你明明能用更好的杆的。』」

  喬丹點點頭說:「可是他們給了錢了。」他指的是他與球桿製造商簽訂的GG合同。

  理察·埃斯奎納斯曾經說過,他認為喬丹打高爾夫的樣子和打籃球一樣,總是在推進著打球的節奏,試圖從中找到可乘之機。那天在德克薩斯的喬丹正是如此。一個洞接著一個洞,喬丹的高爾夫四人組以超快的節奏打著球。一旁的朗德奎斯特不禁嘀咕,正常人早就被這樣的運動消耗累趴下了。但接下來在正午陽光下舉行的慈善活動中,喬丹依然活力十足地與孩子和大人們相談甚歡。當天下午,喬丹又在美麗的巴頓溪球場打了好一陣子的高爾夫,隨後適時收杆,趕赴晚上在聖馬可斯舉辦的一場慈善籃球賽。

  「在那天晚上的比賽里,他又一分鐘也沒歇,」朗德奎斯特說,「他在場上持續待了有至少兩個小時。這種事兒我從沒見過。」

  隨後喬丹一行人又到奧斯汀的一處高檔飯店用餐,他在那裡一直待到了第二天清晨。喬丹先是切了塊牛排,隨後又大口抽起了他的雪茄,品嘗起當地昂貴的美酒。在又一抹晨光照亮德克薩斯的天空時,喬丹趕赴機場,乘著私人飛機離開了。

  喬丹已經走了,只剩下朗德奎斯特一個人回憶著他在這一天所見的超凡事跡,望著天上的尾流獨自發呆。

  或許退役對喬丹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他有大把的美金,他有私人飛機,他有足夠的好奇心和精力去尋找世界上完美的高爾夫場地。對於像朗德奎斯特這樣的旁人來說,這種選擇聽上去很美。可對喬丹來說,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他的職業生涯,真的夠了嗎?

  被 拋 棄 的

  喬丹後來承認,傑克遜離開公牛隊的決定讓他感覺自己被拋棄了。喬丹是個一諾千金的男人,他曾經發過誓,如果傑克遜不做他的教練,他一定選擇退役。據一位和喬丹以及禪師都有緊密聯繫的知情人透露,二人之間的決裂所造成的影響很難估量:「當你操縱別人的時候,你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但當那個人發現了真相,發現自己只是個被操縱的木偶,他們之間就會相互疏遠。無論他們之前親密到什麼程度,這都會給他們的關係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就是操縱人心的後果。」

  在拿下第六冠之後,喬丹對傑克遜的認識愈發清晰。約翰尼·巴赫被解僱和其他的一些事是部分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傑克遜離他而去了。喬丹曾經推翻了克勞斯「傑克遜和球隊的關係已經破裂」的說法,然而隨著禪師遠去的背影漸漸模糊,只留下所有人迷惘地站在那裡,仿佛都已被他拋棄。

  克勞斯隨後迅速將斯科蒂·皮蓬賣到了休斯敦,芝加哥雙雄的時代宣告結束。雖然好友皮蓬終於能去西部賺他的大錢,但他與傑克遜關係的破裂、與球隊內部的分歧,都讓他感覺自己和公牛隊越來越離心離德。一開始喬丹就不相信多少人,現在可託付信任的朋友就更少了。同年,一位曾在傑克遜所打造的球隊圈子裡待過的成員後來遇到了喬丹,他覺察到兩人之間曾經擁有過的那種感情現在都消失了。「我們聊了天,」他說,「但是我隱約感覺到他不再信任我了,至少不像從前那樣信任我了。我們以前關係還不錯,現在就大不一樣了。」

  如果那種屬於老公牛隊的信任已經不在,是否說明過去一起打天下的經歷現在已經成了水月鏡花?

  皮蓬被公牛隊交易,傑克遜離職,看起來喬丹選擇退役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勞資糾紛使他不得不延期決定。在這次因喬丹的巨額薪金而起的新勞資協議協商的過程中,NBA 的老闆們暫停了球員們的工作,他們不願給能力低於喬丹的球員們開出和他同等數額的工資。

  這齣鬧劇讓心煩意亂的喬丹有了喘息之機,僅從表面來看,他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去休閒散心,考慮自己的未來。

  在他休息的這幾周時間裡,喬丹意外地用雪茄刀切傷了自己右手食指的肌腱。這次事故意味著他將要面臨一次不大不小的手術,這讓他未來職業生涯的不確定性又加深了一層。

  與此同時,喬丹與家人們的關係也僵在那裡,毫無改善的跡象。姐姐西絲仍在與父親逝世之後心裡的悲傷之情做著鬥爭。在1993 年老喬丹死後不久,她就開始動筆寫書,但到1995 年她放棄了這項工程。她始終對那位名滿天下、富可敵國的弟弟不吝批評,特別是在他花大筆美金去賭博這件事上,西絲認為在她和其他的家庭成員生活窘迫的情況下,喬丹不該大手大腳地花錢。但喬丹並沒有不接濟他的家人,他曾給叔叔傑尼·喬丹買了一輛大卡車,讓他在頤養天年的70 歲高齡還能運輸勞作。據他姐姐估計,喬丹在這些年裡一共給了她差不多10 萬美元。她說,她不是想把養活自己和孩子們的責任推給喬丹,只是她和家裡人被喬丹大筆揮霍的行為惹怒了。顯然,她的批評收到了回應。尼桑在北卡州的經銷商作為喬丹的合作夥伴,給他的每個家人都送去了一輛嶄新的轎車,除了他姐姐。她收到了一輛二手探路者的車鑰匙,於是,她認為這種冷落的行徑證明喬丹在利用他的財富來控制家人。

  到了1997 年,喬丹和姐姐之間已不再聯繫。以前每年為了慶祝奪冠,喬丹都會給直系親屬們送去昂貴的珠寶。可在1998 年,他沒有這麼做。

  1999 年,在看到他姐姐又開始續寫有關她個人經歷的那部書之後,喬丹做出了憤怒的回應。她說,喬丹認為她會用誇張的話語來詆毀他的聲譽。而她的回覆則是,她不是喬丹生命里的「好好先生」,不會對他百依百順。遠在他成名之前,她就了解並愛著她的弟弟。和那些私下裡說出同樣批評言辭的親戚們不同,她不怕把這些話公之於眾。

  那年的晚些時候,高爾夫球手佩恩·斯圖爾特(Payne Stewart)在贏下美國公開賽不久後因墜機事故喪生。這讓喬丹的「大姐姐」開始擔心起每年乘著私人飛機全世界亂跑的弟弟來,她給喬丹打去了電話並留言說她很擔心,想知道他是否一切還好。喬丹通過母親給姐姐回覆說他很好,不用擔心。西絲後來解釋說,喬丹沒有親自找她說話,是因為「麥可一直有著逃避那些他不想面對的事情的習慣,並且他的財富也給他提供了各種逃避的機會」。

  儘管喬丹和母親之間仍有來往,但這家的朋友和熟人們都發現他倆不再如從前那樣親密了。1996 年秋天,他們並肩來到北卡大學,宣布拿出100 萬美金來為當地的家庭修建一座詹姆斯·喬丹中心。如果人們想知道喬丹不竭的能量與不懈的動力從何而來,他們只需要看看他母親就會明了。

  德洛里斯一直堅持寫作,堅持到世界各地去談論自己的家庭,一直干到70多歲。吉姆·斯塔克觀察說,喬丹身上很大一部分魅力是遺傳自他的母親:「她是一位極好的女士,十分熱情。她的那些特質都體現在了喬丹的性格里。」北卡中心與她身上散發出來的正能量很是相配。她曾經作為年輕母親時所經歷的坎坷,也許能在這裡得到緩解。

  後來,學校在從喬丹那裡索要資金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這是因為他出了名的吝嗇呢,還是因為在母親也公開批評他之後,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還是兩個原因都有?最後,這些資金還是到了他們手裡,基金會後來在社會工作方面還為學校提供了很多項目,這也成了喬丹家族最大的饋贈之一。

  到1999 年的夏天,詹姆斯已經去世整整六年了。在所有直系親屬當中,喬丹和父親的關係最為緊密。父親是他永遠的夥伴與導師,是他最真摯的追隨者。隨著喬丹的生活越來越複雜,他要面對勢如山倒的巨大壓力。

  而被兒子們喚作「老爹」的詹姆斯·喬丹,一直站在邁克的身邊,他不遺餘力地給邁克送上鼓勵與支持,爭取讓一切都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有一個事實是清晰明了的,只要詹姆斯·喬丹健在一天,麥可就會永遠夾在兩個給他生命的親人中間。一邊,他的母親勸他秉持教義,在公眾的關注之下活得無私忘我;另一邊,他的父親則希望他及時行樂,因為這完全是他應得的。

  據喬丹的大姐說,父親離世之後,兒子和母親之間的戰爭仍在繼續,並且發展到了新的程度。為阻止母親進入基金會的辦公室,喬丹曾一度更換了辦公室的門鎖。姐姐說,他甚至還限制了母親在活動中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但喬丹仍會每月定期寄給母親一些錢,除此之外他還給家裡提供了其他的經濟補助。雖然二人之間的衝突後來多多少少有所緩和,但是似乎他們的母子關係已經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損害。

  他父親走了。但是似乎在很多方面,老喬丹之於喬丹的影響反而比他生前更大,其中最主要的證據就是喬丹在公眾視線之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那只是喬丹在結束賓館「囚徒」的生活以後,自然會選擇的一種宣洩方式。

  無論怎樣,喬丹的大姐說這些事情早在她的預料之中。和其他家裡人一樣,她始終堅持認為,面具之下的喬丹,還依然是他們記憶里那個親愛可人、彬彬有禮的小弟弟。「隨著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大形象出現在人們心中,喬丹便被他的公眾地位給禁錮了,又被成功的壓力給加上了一把大鎖,」她後來在書中寫道,「最終那些『活在聚光燈下』的壓力,和滿足公眾期待的壓力聚在一塊兒,讓他片刻也不得安歇,即便是在家人面前。」他成了個「能走路會說話的商業公司」,他姐姐用這個詞來比喻他從不展露真正的自己。

  可喬丹的支持者認為,平心而論,他像一個公司一樣左右逢源,正是他得以取得持久成功的關鍵因素。他為自己樹立的商業形象,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從優秀運動員團體中脫穎而出。喬丹在這邊賺著大錢,而他的很多前輩們只能從泛黃的輝煌史冊里艱難地擠出幾筆稿費。

  1999 年,喬丹面臨著開啟第二項事業的挑戰。根據一項調查,有高達90% 的NBA 退役球員在生涯結束的幾年之內就宣告破產。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被經紀人和基金經理給敲了竹槓。其他人則是教育體系的受害者,學校教給他們的東西少之又少,他們又對理財事務一無所知。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被所謂的「生活」所害,事實證明,在他們離開聯盟之後,那種奢侈的生活方式已無法繼續維持。

  喬丹則和這些球員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與耐克的合作關係,加上其他的GG收入與投資,每年能為他帶來百萬美元的收入。人們對他總資產的猜測從來不會低於5 億美元,並且他還常常被人稱作第一個資產過10億的運動員。儘管他擁有一段超乎尋常的籃球職業生涯,但他取得的長期成功遠不止此。更加值得驕傲的是,他取得的功績一直保留在同輩人的腦海里,從未散去。採訪者們仍年復一年地向喬丹詢問他的球場表現,他給出的回答也總是一樣的:「等到我的籃球之路真正結束之後,我才能回頭給自己的成就打分。」

  我們不難理解喬丹為何會給出這樣的回答,但是他在公眾面前的表現早就說明,他其實是很享受自己偉大的成就的。激情是喬丹的代名詞,他幾次歡慶時刻的爆發都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

  桑尼·瓦卡羅是喬丹在成為那個文化偶像的道路上的重要推手。和其他人一樣,瓦卡羅也常常對喬丹的影響力之大,涉及面之廣驚詫不已。「在麥可之前,沒人曾經用我們包裝喬丹的方法去包裝一個明星,」瓦卡羅說,「也沒人曾經為推銷一件產品,花這麼大力氣在一個運動員的個體身上。」

  到1999 年,體育世界中造神文化的山巔之上只站著喬丹一人。他的世界影響力究竟有多大?《金融評論報》(Financial Review)在1999 年12 月的一篇報導給出了令人驚訝的答案。早在1992 年,一次對中國在校兒童的調查顯示,喬丹是孩子們心中20 世紀最偉大的兩個人物之一。在這份調查一年之後,喬丹才遭遇生命中最大的挫折,才第一次「退役」;三年之後,喬丹的復出才掀起了全民狂潮;五年之後,《空中大灌籃》才在院線上映;六年之後,喬丹最後的三枚總冠軍戒指才給這部童話書續上了最完美的結局。

  「喬丹在那份調查中的提名令人詫異,」《金融評論報》提到,「但一個黑人在運動領域取得空前的成功,的確代表了人們對20 世紀的一些標誌性印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