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與總結,一個都不能少
2024-10-08 19:37:19
作者: 麗罡
一向不喜歡學習的劉暢,學習成績一直不算好,成績從來沒有進入過班級中上等。但自此升入五年級後,也就兩三個月的時間,他的學習態度積極了很多,而且成績有了一個很明顯的提升,在期中考試中拿下了「進步優異獎」。這令很多人有些詫異,於是其他父母紛紛詢問劉暢父母給孩子用了什麼「靈丹妙藥」。
劉暢媽媽說,孩子以前不願意學習,經常說自己太笨了。但父母眼中沒有笨孩子,劉暢的父母也是如此。他們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劉暢成績不好是因為平時不善總結,沒把複習當回事。明明背誦得滾瓜爛熟的知識,過幾天就忘得一乾二淨。這就跟沒學到知識一樣,學習成績能好嗎?
為了幫助劉暢走出這個困境,媽媽開始要求劉暢寫作業時遵循以下的方法:溫習一遍教材,對照一次筆記,複習一天所學,檢查一遍作業,最後再總結學習方法。「開始的時候,劉暢很不樂意這樣做,覺得有些麻煩,不過堅持了兩三個月以後,效果出來了。他發現這種總結複習,對鞏固所學知識十分有用,也有助於提高成績。於是,他變得越來越主動,也不需要我的督促了。」
不少孩子時常遇到這種困擾,學過的東西就像過山車似的,在腦海里過一遍之後,沒過多長時間就變得模模糊糊了。這種現象在學習中很常見,也很普遍。孩子每天都在接收新知識,諸多知識積累到一起,如果不及時「回味」的話,那麼很快就會遺忘。這時,他們學到的知識,就是死的。
如何把死的知識變活?其實辦法有很多種。效率最高的辦法,就是如果學習內容少,周期不長的話,可以從頭到尾複習一遍;而學習內容雜多,周期長,可以進行階段性總結。如此,記憶就會重新回來,並且記得牢固,而且加深對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在通往高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具體來說,父母可以按照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孩子:
每天及時回憶課堂內容
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來自老師的講授。往往不是自己實踐得來的知識,印象都不深刻,加之每天要上許多的課,且每天所學的知識也很多,這就導致有很多知識不及時重複學習的話,很快就會遺忘。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通過重溫當天老師的課堂內容來鞏固已學知識。
比如,不必讓孩子每天急於完成書面作業,而是先重溫當天的課堂內容,進行即時回顧和知識梳理,今天老師主要講了什麼問題?哪些是重點知識?老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對每一堂課都要進行反思,並且做出初步的整理,把老師講的知識刻印到自己的頭腦中,之後再動筆。這樣做的好處是,加深印象,強化記憶,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而且知識掌握得很牢。
將已學的知識講述出來
要了解孩子本單元學了些什麼、每天學了些什麼、本周學了些什麼,並鼓勵孩子把書本的長篇大論變成自己的口語講述出來,這實際上也是他們整理自己思路、再次學習的一個過程。當他們能把知識給別人講述完整時,才說明他們已經牢固掌握了這些知識。如果孩子講述得不好,則應讓孩子及時複習,不然,間隔的時間長一些,就會丟光了,學了也等於白學,考試成績自然不會好。
多做一些總結性的題目
平時,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一段一段的學習上,不易掌握知識點的內在聯繫,就容易像狗熊掰玉米一樣,一邊掰一邊丟。因此,當孩子學習了一個單元時,不妨給孩子出一些綜合性的題目。讓孩子自己在「回憶」的基礎上,將有關知識串聯起來,或列提綱、分類列表,或列結構框圖等。
在做題過程中,孩子就可以整理學到的知識點,找出這些知識點的內在聯繫,弄清知識結構,找出內在聯繫。如此,不僅能讓孩子學習的知識變得更全面系統,而且還能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這樣一來,學習過程就會變得輕鬆簡單,學習成績自然也就能提升。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也就是說,一切知識都是通過變成記憶之後才能夠運用的。通常學習都是「短時記憶」,只有經過不斷複習和總結,才能變為「長時記憶」,快速靈活地運用到相對的題目中,這才可以說真正掌握了這個知識,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