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人生需要有緊迫感,快總比慢好

人生需要有緊迫感,快總比慢好

2024-10-08 19:36:51 作者: 麗罡

  自從進入小學之後,董浩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中上游水平,他學習也算努力,腦子也夠聰明,缺點就在於太散漫。不管是玩,還是學習,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他總是不爭不搶,不緊不慢。可是升入高年級後,董浩卻一反常態,做事的速度明顯加快了許多,雖然用於學習上的時間不算多,成績提升卻非常快。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自從上了五年級後,董浩的父母送給他一個卡通鬧鐘,用來設定每次做作業的目標時間,如在30分鐘內要完成這份練習、8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這樣,別人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董浩40分鐘就完成了。雖然學習時間相對少,但效果並不比別人差,學習自然也就越來越有動力。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當代社會競爭比的是什麼?信息?資金?技能?……似乎這些都對,然而很多成功人士,靠的並不只是這些;而有的人即便擁有以上優勢,發展也不一定順利。因為,在這些資源之外還有一種很容易被忽略的資源,這就是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有緊迫感,誰珍惜時間,誰勤奮,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最多的事情,誰就有更強的競爭力。

  小學高年級的學業漸重,競爭會更加激烈,只有一刻不停地學習、積累、進步,才可能取得好成績,才可能脫穎而出。因此,父母應適當地運用一些方法,給孩子「製造」一種緊張急迫的氣氛,讓孩子的神經繃緊一些,產生爭分奪秒的欲望和動力,贏得時間能夠給予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未來。

  在這裡,提供給大家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運用「截止時間效應」。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大腦有一定的惰性,在沒有緊迫的任務時,容易產生鬆懈情緒,降低做事效率。但當要求自己在截止時間內完成一定任務時,大腦會自動擺出「背水一戰」的陣勢,讓自己產生緊迫感,激發強有力的動力,並取得良好效果。

  具體如何運用「截止時間效應」呢?

  幫孩子制定一份時間進度表

  任何事情如果沒有時間限定,就如同開了一張空頭支票。只有懂得用時間劃一個界限,才能做到圓滿地完成許多事。所以,和孩子討論怎麼用時間,最好幫孩子制定每日學習時間進度表,記下要做的內容,定下期限。

  比如,孩子在做一套數學試題,表現出不急不慢的態度時,你可以明確要求孩子在55分鐘內完成,其中10分鐘內做完選擇題、10分鐘內做完填空題、15分鐘內做完應用題、20分鐘內做完綜合題等。

  規定結束時間而不是開始時間

  運用「截止時間心理效應」時,父母要注意規定結束時間,而不是開始時間。這是因為,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從×點鐘開始學習」是一種無限期學習,這樣不利於激發孩子的時間意識,也會導致孩子喪失學習動力。其實,同樣的句型,如果說「到×點為止必須學完」,規定學習的截止時間,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學習的安排。那麼,在這一段時間裡,孩子心裡自然會生出一種無形的推動力。

  把時間設置在合理範圍之內

  作為父母,在制定截止時間段時,我們要考慮一下孩子的實際情況,儘量把時間設置在合理範圍之內。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暫的,如果持續時間太長的話,任何孩子都容易感到厭煩和不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計劃和實踐根本就是兩回事,自然有人就達不到截止時間的真正效果了。

  研究表明,注意力持續時間的長短與孩子的年齡有關,5—10歲的孩子注意力穩定的時間為20分鐘,10—12歲為25分鐘,l2歲以上為30分鐘。

  提前制定一個明確的懲罰標準

  在設定時限之後,事先與孩子一起商定好,要在規定的時間裡保質保量地完成,並且提前制定一個明確的懲罰標準。如果孩子做得好,那麼就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果做得不好,那麼也要給予一定的懲罰,這樣才能保證「截止時間效應」的有效實施,孩子才會形成緊迫的時間觀念、提高有限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再加上不斷地行動和努力,相信孩子不久就會向優等生邁進的。

  如何變「逆反心」為「上進心」

  茉莉是一名新入學的老師,她剛剛大學畢業,接手的是五年級二班的數學課。面對這位稚氣仍存、說話溫柔以及經驗欠缺的女老師,好幾個學生不把她放在眼裡,經常明目張胆地和她作對,比如上課不聽講,下課不複習。「五年級的數學課很關鍵,你們一定要好好學」,茉莉磨破了嘴皮,但有學生仍舊不學。

  有一次上新課時,茉莉想改變一下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先自學。可怎麼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呢?茉莉按照前一天晚上想到的辦法,先故弄玄虛地來了段「開場白」:「同學們,我這裡有一道難題,今天本想讓你們做一做,可是連我都沒辦法做出來,估計你們就更不可能做出來了。」

  這時,一個學生不服氣地接腔:「老師,讓我們看看這道題吧。」好幾個學生也跟著請求。

  茉莉裝作無可奈何地把題寫在黑板上,偷眼一瞧,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都在緊張地思索、演算。茉莉故意拖著長腔問:「怎麼樣,難住你們了吧!」

  誰知,不一會兒,不少學生便陸續舉起了手:「老師,我們已經做出來了!」

  茉莉分別找幾名學生說出做法和解題思路,他們都說得很正確,思路也很清晰。這時,茉莉順勢鼓勵他們:「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看來這節新課你們靠自學就能弄懂。對自己有沒有信心?」同學們齊聲回答:「有!」接下來的時間裡,學生們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漲。

  升入高年級後,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小學生都要經過一段特殊心理期,即「逆反心理期」,此時的孩子不聽話、不好教育。你越是制止孩子的某種行為,他們越是想要去做;如果你堅持採取某種行動,結果卻會使孩子採取相反的行動。總之,如果你說東,孩子就說西;你說西,孩子就說東。

  對於孩子來說,反抗就是反抗,根本不用講道理,這就是孩子的心理模式。孩子的逆反心理真要命,那麼父母們只能認命嗎?

  其實,小學生精力充沛,探求欲望強,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好動、好問。作為父母,如果能把這種心理與逆反心理相結合,像開篇的那位聰明的老師一樣,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使其主動參與到競爭中來,將收到比正面引導更好的效果,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事半功倍。

  下面三種利用孩子逆反心理的方法,父母們不妨一試。

  用「你大概不會」激發孩子的好勝心

  在本文開始,茉莉老師所運用的就是這一方法。當我們抱著質疑的態度說出「這麼難的題目,你大概不會」之類的話語時,孩子與生俱來的逆反心理就被激發了,當然會不服氣表示:「我一定行!」進而激發出內心的好勝心。孩子既然已經宣布自己會做,就一定會努力學習,認真做了。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還可以同時買一本簡單一些的習題集和一本稍微難一些的。先給孩子做那本簡單的,然後把那本難一些的拿出來,在孩子眼前晃一晃,「這本你現在還不會做」。當孩子說「我當然會做了」時,再半信半疑地遞給他。這樣激勵孩子不斷向比自身水平略高的目標挑戰,就能更好激發其潛能。

  正話反著說,負負能得正

  正話反說的方法,是利用了孩子渴望獨立的心理特點,使雙方都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有時候正面的勸說沒有作用的話,不妨用否定的禁令實現我們的目的。當我們拋出否定命題時,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加以否定。結果,否定之否定就成了肯定,他們便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我們的本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