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我家的「郵筒」和「BBS」

我家的「郵筒」和「BBS」

2024-10-08 19:36:36 作者: 麗罡

  徐露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最近一段時間,班主任發現以前活潑開朗、上課搶著發言的她變得沉默寡言,下課經常一個人坐在座位上發呆,學習成績也不如以前。班主任主動與徐露交談,問她最近學習上是不是遇到了困難,或者家裡是不是發生了什麼變化。經過一番了解,班主任得知了其中的緣由。

  以前徐露每天放學回家後都會把學校發生的趣事說給爸爸聽,爸爸也很愛聽徐露說的事情。但這段時間由於爸爸工作忙,經常去外地出差,徐露就跟媽媽說學校發生的她覺得很有趣的事。但媽媽平時對徐露要求非常嚴格,「媽媽只關心我的學習,對學習抓得特別緊,對我說的那些事情毫無興趣,甚至覺得我的那些話一點兒用都沒有。她不想了解我的心思,我也就不想和她說了」。

  「媽媽,今天我們學校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不是說了嗎,不要每天回來就一個勁兒地講你們學校的事情。」

  「可是,媽媽……」

  

  「好了,別說閒話了,趕緊寫作業。」

  對此,徐露很無奈地說:「現在每天回到家之後,我都會將自己關在房間裡,除了吃飯,我和媽媽都不怎麼說話。」

  徐露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父母都不重視和孩子的溝通交流。而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影響親子關係、影響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因素。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父母會感到很詫異,因為他們多半認為自己做得很到位:「我天天在跟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考大學,一定要有出息,可千萬別走某某的老路……」難道這不是溝通嗎?還有父母覺得自己整天跟孩子在一起,陪著他寫作業,為他整理書包,難道這不是交流嗎?

  實際上,問題的關鍵在於,溝通是雙向、互動的,但是不少父母習慣用單向的、帶有命令式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習慣性忽視孩子的話語,不尊重孩子的話語權,慢慢地孩子就不再跟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問題了,作為父母也就很難知道孩子心裡真實的想法,溝通出現了斷裂,教育自然難以施行。

  曾創辦《童話大王》月刊的著名作家鄭淵潔認為「無論發生了什麼事,孩子都會在第一時間告訴你,這就是合格父母的標準。如果一個孩子因為某件事情不開心,但卻不願告訴父母,那不是因為孩子不願意說,而是不敢說。父母和孩子做朋友,給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比什麼都重要」。

  那麼,我們該如何架起親子之間的「溝通之橋」呢?

  與孩子平等相處,營造輕鬆愉快的氣氛

  要想讓孩子告訴我們他心中所想,首先我們必須以信任的態度來對待他,與孩子平等相處,和孩子進行一種朋友式的交談,讓家庭充滿幽默感、親切感,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這樣更容易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與孩子敞開心扉隨便聊天,彼此間就會建立起一條進行精神交流的綠色通道,自然能隨時解決孩子的困惑和疑問,孩子也會更願意傾訴自己的內心,接受父母的想法等。

  當孩子跟你交流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漫不經心的樣子,更不能隨意地插話或打斷,那樣只會讓孩子的內心非常沮喪,當然就不再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了。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要用信任、親切的眼光注視他,讓他感到父母在認真聽,覺得父母很重視他。

  主動與孩子談話,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

  有時,孩子在外面有了不愉快的事,回到家時不知道怎麼樣和父母說,父母應主動地與孩子談話,而且應該拋出具有針對性的具體問題,「最近你們班裡有新鮮的事情嗎?說給我聽聽」。這樣的問題,比較容易引發孩子在敘述具體事件時把心中的不快講出來,以便父母進行正向的疏導。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談自己心中的不快,父母也不要緊著追問,可以安靜地陪孩子坐一會兒,摸摸他的頭,讓他放鬆下來,還可以用親切的口氣對孩子說:「不急,你什麼時候告訴我都行。」讓孩子知道父母什麼時候都陪著自己,聽他傾訴,他心裡會感到十分溫暖,情緒也會得到好轉。

  讓孩子暢所欲言,創造自由發言的平台

  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是相互的,為此可以設置家庭「郵筒」和「BBS」。在孩子不願意與父母交流,或者面對面交流不暢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形式敘述出來,寫一封信或一段感言,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自由發言的平台,能讓孩子暢所欲言,這是一個既實用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些父母經常吐槽孩子越大越難溝通交流,很難管教,和父母關係很不好,心事不希望父母知道等,但林涵父母幾乎沒有這樣的煩惱,因為林涵和父母無話不談,遇到高興和難過的事情都會第一時間和父母分享。當有人問及教育秘訣時,林涵媽媽神秘地說:「因為我們家有郵箱和BBS。」

  林涵小時候喜歡畫畫,有一次,媽媽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看到了一張很有意思的畫,畫上一個小女孩哭得非常傷心,框裡的旁白是:「為什麼有了弟弟,你們就不管我了?」原來,家裡多了一個孩子,爸爸媽媽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弟弟身上,多少忽略了林涵,她心裡委屈了。但直接告訴林涵「爸爸媽媽像以前一樣愛你」有些直白,於是媽媽也畫了一幅畫,畫上一家四口牽著手其樂融融,並在下方寫了幾句深情的話:「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永遠在一起,永遠不分離。」

  從此,林涵有什麼心思,又沒有機會跟爸爸媽媽當面訴說的時候,就用這種畫圖寫信的方式,而爸爸媽媽也每次都認真回信。後來,他們在家建立一個「郵局」,設立三個「郵筒」,大家可以互相寫信,寫給誰的信就投到誰的「郵筒」里。等林涵大一點,學會上網之後,他們又新增了一個家庭BBS,在那裡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可以抱怨,可以發牢騷,有些話看似隨便聊聊,但是父母能從中更好地了解林涵的情況,對林涵的引導和教育能隨時隨地進行。

  這種方式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避免了許多正面衝突,同時還提高了林涵的寫作能力。

  在親子關係里,父母和孩子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最終的效果。最主要的秘訣就在於要仔細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信任和愛,從而對父母更加尊重和敬愛,更加親近,這樣想要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