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計劃,學習不再「一團糟」
2024-10-08 19:34:32
作者: 麗罡
一個周末,泡沫媽媽應邀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兒子小瑋今年剛上一年級,比泡沫小一歲。泡沫媽媽到的時候,小瑋正在房間寫作業。就在泡沫媽媽和小瑋媽媽聊得開心時,小瑋突然從房間跑了出來,滿臉焦急地說道:「哎呀,媽媽,明天老師就要收參加比賽的航空模型啦,我還沒弄完呢!」
聽到兒子的話,小瑋媽媽趕緊焦急地說道:「你這孩子,這麼重要的事情也不記著,那趕緊去把模型做完呀!」
小瑋嘟著嘴抱怨道:「家裡的膠水都用完了……」
沒辦法,小瑋媽媽只得抱歉地和泡沫媽媽打了個招呼,急匆匆出門去給小瑋買膠水。
膠水買回來沒多久,小瑋又急急忙忙地在房間裡大聲喊著:「媽媽,我找不到模型製作的說明書啦,不知道這個零件應該組裝到哪裡!」
沒辦法,小瑋媽媽只得起身,去房間裡幫小瑋找說明書。泡沫媽媽見小瑋媽媽忙前忙後的,也趕緊起來幫她一塊找。
一進小瑋房間,泡沫媽媽就明白了,屋裡亂七八糟的,也難怪東西找不見了。不說其他,就那一張小小的書桌上,就胡亂堆著作業本、課本、漫畫書、草稿紙,還有一大堆小零食的袋子,也不知道是吃完了還是沒吃完的……
好不容易幫小瑋把說明書找到了,讓他繼續做著模型,結果這還沒多久呢,小瑋又沖了出來,把模型一股腦兒地丟給了媽媽,嘴裡嚷著:「不成不成,媽媽剩下的你得幫我做,我差點兒忘記啦,明天還有一張數學卷子要交,我還沒寫呢……」
沒辦法,小瑋媽媽只得接過了兒子的模型,繼續幫他做下去。被泡沫媽媽看到這樣的場景,小瑋媽媽也有些不好意思,兩人順勢聊起了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
小瑋媽媽告訴泡沫媽媽,小瑋從小就是這樣,毛毛躁躁的,做事缺乏耐性和條理性,為了給他收拾殘局,自己經常手忙腳亂的。每天除了上班之外,回來還得惦記著每天打電話問班主任小瑋有些什麼作業,然後一樣樣給他拿出來檢查好,否則小瑋肯定會把作業給做漏了。而且,小瑋做作業的時候還總離不了人,沒人監督,他就有本事把作業給拖到大半夜也寫不完……
抱怨完小瑋之後,小瑋媽媽開始羨慕地誇獎泡沫,誰都知道,泡沫媽媽家的女兒泡沫可乖巧了,只比小瑋大一歲,上二年級,卻聽話懂事得多,根本不用家長操心,不僅學習成績好,還會幫忙做家務,就連自己的小房間都總是收拾得乾乾淨淨,做事也是井井有條。
小瑋媽媽向泡沫媽媽「取經」,問她到底是怎麼把孩子教得這樣懂事乖巧的,泡沫媽媽微笑著對小瑋媽媽說:「其實很簡單,只要教會孩子在做事之前先做好計劃,然後再讓孩子按照計劃一步步穩紮穩打地去把事情做好就行了。我們作為家長,關心孩子是對的,但絕對不能凡事都一手包辦,得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否則他們永遠都學不會。我們呢,只要在後方把關,指導他們少走彎路就可以啦!」
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好習慣,不僅能夠讓孩子在生活中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還能讓孩子在學習時充分利用好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而要做到有條理,就得學會做計劃,尤其是在學習上,做好了計劃,孩子才不會沒頭沒腦地瞎忙,把自己的學習搞得一團糟。
從小事入手,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習慣幫孩子包辦一切事情,尤其是家裡孩子年齡還比較小的時候。家長這麼做,一方面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捨不得孩子有半點勞累;另一方面則是出於方便,畢竟很多事情,家長可能順手就能做好,但讓孩子做,不僅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最後出來的結果往往還可能不盡如人意。但不管出於哪方面的考量,家長這樣做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其實是非常不利的。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的是教導孩子如何有條理地去處理事情,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幫他們做事,讓他們形成依賴感。其實,做事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動手做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條理性,讓孩子形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整理書桌,讓一切井井有條
要想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有計劃的好習慣,不妨讓孩子從學習整理書桌開始。
首先,整理書桌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無論孩子年紀大小,都是可以勝任這個工作的;其次,把書桌整理好,可以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節省掉很多找東西浪費的時間;最後,整理書桌的過程,其實也是訓練孩子做事有條理、有計劃的過程,比如把東西如何歸類,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最方便等,都是需要條理性和計劃性的事情。
除了書桌之外,孩子的書包、書架、房間等,家長都可以讓孩子學著自己整理,當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環境都能整理得井井有條的時候,孩子在做事時自然也就不會再毛毛躁躁了。
教會孩子做事之前先做計劃
讓孩子在做事之前養成做計劃的好習慣,這能夠讓孩子在做事時有條有理,而且提前做好計劃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學習的時候,如果孩子能做好學習計劃,就不會像小瑋那樣,臨到頭才發現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完,把事情搞得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