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國史.2> 楊業之死是不是因為潘美陷害?

楊業之死是不是因為潘美陷害?

2024-10-08 19:27:45 作者: 朝文社

  北宋雍熙三年(986)六月十八日,寡不敵眾,被俘三天的大宋老將軍楊業,在敵方遼軍的營帳里,以水米不進的決絕方式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這位從此榮耀千年的鐵血抗遼英雄,在野史里被稱為忠勇無敵的「楊老令公」臨終時嘆息:期捍邊破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嫉,逼令赴死。

  這個虐心橋段,也令此事的另一當事人,楊家將評書里公報私仇,害楊業身陷重圍殉國的「奸臣」——大宋名將潘美從此被牢牢釘在恥辱柱上。那麼真實歷史上,客死敵營的楊業真有傳說中那般強大?害死他的真兇,是否又真是這位據說嫉賢妒能的潘美?這個,就得從楊業其人說起。

  1.抗遼專業人才

  不但在野史評書里,楊業是大殺四方的神級形象,正史上的楊業,也被兇猛彪悍的遼國奉送了一個神一般的榮耀稱號:楊無敵。

  早在五代十國年間,出身太原武將世家的楊業還是北漢的忠誠戰將,別看北漢只是個抱遼國大腿的滑頭政權,楊業卻是個老實人,鎮守代州時,每次遼國軍隊跑來燒殺搶掠充大爺,必會被楊業暴打。挨揍次數多了,他們也就心服口服地送上了這「無敵」名號。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到北宋滅了北漢時,楊業這個「無敵」的老實人,也曾讓御駕親征的宋太宗吃了一驚: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的太原大戰上,北漢皇帝劉繼元已經扯了白旗投降,楊業卻依然堅持浴血死戰,直到劉繼元尷尬地跑出來勸降,楊業這才與他面對面跪下號哭一場,頹然放下了武器。

  吃驚過後的宋太宗,從此瞧楊業像瞧見了大寶貝,自從楊業歸降後,就不停封賞他。太原大戰幾個月後,征討遼國的宋軍在幽州高粱河遭受慘敗,氣得宋太宗把一群征討北漢的兵將的賞賜都取消掉。北漢降將楊業反而在眾人滿滿的妒忌里官升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鎮守大宋北方的咽喉要衝——雁門關!

  按照相關評書演義的說法,正是這個意外任命導致楊業惹得大宋名將潘美妒火中燒。可在真實的歷史上,野史里「妒火中燒」的潘美也來到了雁門關,就職三交行營都部署,是楊業的頂頭上司。他的「妒火」還沒燒,就攤上一件火燒眉毛的大事——遼軍進犯雁門關!

  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遼國皇帝遼景宗親率十萬精銳高調南下,兵鋒直指雁門關。遼軍不單來得兇猛,還來得極「巧」:經過高粱河慘敗,宋軍精銳傷亡慘重,所謂國防重地雁門關也只剩兩萬疲弱殘兵。正當潘美帶著一干宋軍老兵老將打算嚴防死守到底時,平日的老實人楊業卻語出驚人:十萬人又怎樣?就在野戰里解決他!

  用手頭的殘兵,出去死磕剛在高粱河吊打過宋軍的契丹精銳?就在宋軍將領們紛紛咂舌時,短暫思考後的潘美重重地點了點頭:打!

  幾天後,潘美在奏摺上原原本本寫下了「楊無敵」楊業那場近乎逆天的戰場奇蹟:楊業只帶幾百騎兵,沿著小路高速抵達雁門北關,然後仿佛背後呼嘯而出的飛刀,扎得遼軍滿身是血,區區幾百人竟將遼軍後隊沖得大亂。隨後潘美率主力正面衝擊,雁門關下御駕親征的遼景宗嘗到了上一年宋太宗在高粱河畔的驚魂滋味:全線崩潰!

  這場雁門關大捷是楊業戎馬生涯中將智慧和勇氣融合到一起的勝利,宋太宗的指揮能力低下,用人眼光還不錯:抗遼這件事,楊業就是大宋最缺的專業人才!

  2.「奸臣」另有其人

  自從雁門關大捷起,楊業與潘美就成了戰場上大殺四方的強強組合。雁門關大捷兩年後,遼軍再度捲土重來,被潘楊的聯手組合拳再次打得慘不忍睹,幾乎是被追著揍出宋境。那幾年的宋遼戰爭里,宋軍雖說也打了不少勝仗,但能在硬碰硬的野戰里給遼軍毀滅打擊的,首推楊業!如果他與潘美的關係能一直維持這樣,這對野史里三江四海恨的冤家,該是多麼血濃於水的戰友情。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集傾國之力的北伐戰場上,潘美、楊業統帥的西路軍出手極快,尤其是擔當先鋒的楊業,陸續拿下了寰州、朔州、應州等地,眼看遼國西京、雲州就要成了楊業的囊中之物,突然一道晴天霹靂打下:中路軍慘敗!

  這下潘美、楊業被坑慘了,他們轉眼成了孤軍,遼國十數萬精銳,包括遼國壓箱底的王牌騎兵皮室軍,全都惡狠狠咬過來。而西路軍不但要撤退,更要掩護追隨宋軍的數萬當地百姓。這是他們自從軍以來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殘酷局面!

  但身經百戰的楊業信心十足,他對潘美分析說,只要把擔子交給他,照他的籌劃交替掩護,保證百分百安全撤退。他與潘美搭檔多年,一直都有這種默契:楊業出主意,潘美拍板,然後密切配合執行。但這次出了變故,楊業、潘美中間還夾了一個「小三」——監軍王侁。

  比起評書里名聲臭大街的潘美,王侁知名度不高,話語權卻很大,身為西路軍監軍,潘美在他面前也沒脾氣。偏偏他又是個毒舌人物,聽完楊業的計劃,一連三句惡毒吐槽:楊業將軍不是號稱「楊無敵」嗎?這次怎麼如此窩囊?難不成你有二心?

  只要聯想下楊業的降將身份,就知道這話簡直是連環扎心!楊業當場暴怒,立刻憤然拍板:不用交替掩護了,我自己帶五千戰士阻擊遼軍,掩護大部隊撤退,這下你們滿意了吧!

  王侁沒話說了,確切說,是滿意了。

  悲壯上陣的楊業在臨行時,對老搭檔潘美說了最後掏心窩的話:「我本是個降將,為國戰死是本分,但我帶的是大宋的兵,為了將士們的身家性命,請你一定要在陳家穀穀口接應我們啊。」說罷,淚如雨下。

  在正史記錄中,楊業流淚的次數不多,除了北漢滅亡那次,就是鎮守雁門關時。當時好些人妒忌楊業,誣陷他造反的奏摺雪片般亂飛,宋太宗卻毫不聲張,整理後全給楊業送去。這位在雁門關前殺得滿身是傷都未曾流淚的鐵漢,當場抱著一堆奏摺,委屈得號啕大哭。

  然後,就是這一次,踏上生死之戰前在潘美面前這番流淚哀求,也是楊業最後一次流淚!

  當楊業率軍與數萬遼軍精銳浴血廝殺時,那位毒舌男王侁卻扣住兵馬,不顧潘美的阻攔,擅自撤退,最終令楊業與五千宋軍壯烈殉國!儘管楊業之死潘美也逃不過責任,但其實真正害死楊業的「奸臣」,是這位野史評書里毫無存在感的王侁。

  3.逃過譴責的真兇

  被遼軍俘虜後,絕食明志的楊業一直念念不忘宋太宗的知遇之恩。可其實,如果要刨根追底,真正把楊業害到這番境地的,正是宋太宗親手設計的坑爹軍事制度:監軍制度!

  自從登上皇位,宋太宗就一直不遺餘力對北宋軍事制度進行改革,他最驕傲的一點就是強化了對軍隊將領的職權監督。所以像雍熙北伐這類重大戰事,類似王侁這樣的監軍文官話語權極大,哪怕功勳卓著如潘美,也被管得縮手縮腳。當王侁在前線撒丫子跑路時,潘美身為主帥也攔不住他!

  楊業事件證明這樣的瞎指揮會有怎樣的後果。楊業壯烈殉國後,王侁起初遭到嚴懲,發配到金州充軍,可沒幾年就得到赦免,照樣回到汴京享受高官厚祿。至於蒙冤的楊業和屈死陳家谷的五千將士,恐怕那時早已沒人記得了。

  北宋軍隊瞎指揮的風氣,非但沒有因為楊業的殉難而剎住,反而愈演愈烈。北宋晚期靖康年間太原血戰上,也是樞密使許翰瞎指揮,硬說宋軍主帥种師中有二心,氣得种師中只得在準備不足的困境下悲壯進軍,最終也全軍覆沒。痛失大好局面的北宋,後來就上演了靖康之恥。瞎指揮的許翰呢,卻跑到南宋繼續毫無壓力地享受高官厚祿。如此這般,宋朝必然難逃覆滅的結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