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國史.2>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為什麼劉邦可以一統天下,軍事才能更強的曹操卻不能?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為什麼劉邦可以一統天下,軍事才能更強的曹操卻不能?

2024-10-08 19:25:45 作者: 朝文社

  這個道理,好比一句台詞:「打江山不只靠拳頭硬,更重要的是腦子。」一代梟雄曹操為什麼只能做個割據一方的梟雄,而不能像漢高祖劉邦一樣開創一個強大帝國?原因,就差在了「腦子」上。

  或許有人會說,曹操的腦子可比劉邦好多了,尤其曹操的軍事才能遠勝劉邦。那麼,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件事,曹操的軍事才能真比劉邦強嗎?

  當然,如果單單是比「拳頭硬」,比起劉邦帶五十萬大軍被項羽三萬鐵騎虐打的彭城慘敗,還有劉邦率三十萬大軍被匈奴險些困死在白登山,曹操的沙場歲月簡直光彩照人,一生大部分硬仗都是他親自統率,雖說也吃過敗仗,卻是越挫越強。痛擊袁紹的官渡大戰,追亡逐北的白狼山血戰,都是古代戰爭史教科書般的妙筆。論「拳頭」硬度,曹操不是一般的強。

  

  1.用人

  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的「拳頭」如此硬,為何血拼了大半輩子也只打下了半壁江山?那就是因為「腦子」不夠用,在這點上,劉邦就有三個重要的智慧遠勝曹操。而首先一條,恰是曹操十分出名的一大「強項」:用人。

  曹操的用人能力,只要跟三國沾邊的電視劇,動不動就要吹上一把。而在真實歷史上,曹操自己更是標榜向劉邦學習,公開發布的招賢告示上,都號稱要像劉邦信用陳平一樣不計前嫌,信用一切人才。某些用人的典故,也滿滿都是劉邦的影子。當年跟隨張繡、袁紹與他血拼的陳琳、賈詡們都被他百分百信用。只要事關重大戰事,多難聽的話他都聽。橫掃烏丸的白狼山戰役打完,凱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戰前提反對意見的部下道謝。曹操一生縱橫捭闔間,這類虛懷若谷的橋段幾乎如家常便飯,滿眼都是明主風采。

  但是,跟一統天下的劉邦比,曹操並沒有學到劉邦用人智慧中最核心的一條——放權。

  同樣是信用人才,劉邦用人環節上真正的大智慧是該放手時就放手。比如劉邦最不擅長的軍事環節,既然自己不擅長,就乾脆拜了韓信做大將軍。楚漢戰爭的關鍵環節也正是韓信的統籌布局,終於捏住了項羽的死穴。又比如至關重要的後勤環節,更是全數甩給了蕭何。憑著蕭何在關中累死累活的忙活,多次被項羽大放血的劉邦,每次都可以及時補血。甚至哪怕是一些小事,劉邦的放手氣度也遠遠甩開曹操,比如從曹操拿來舉例子的陳平就能體會到劉邦這番手腕:陳平給劉邦獻計離間項羽時,劉邦一聽就雙眼放光——離間哪夠,你得花錢在項羽身邊造謠,這事交給你了,缺多少錢先從我這裡拿!

  這樣放手的氣度,在曹操的爭霸史上幾乎未見。他身邊的薈萃英才,清一色都是輔助性人物,極少有獨當一面的幹才。甚至曹操本人對「獨當一面」這事,更是大半輩子沒放手,所有關鍵戰役都是親自統率。兵權、事權全數緊緊抓在自己手中,如此將帥一起做,饒是拳頭再硬,打下去也是不堪重負。

  韓信等將領為劉邦掃平天下的強大場面,放在曹操身上,僅憑他的用人觀念,就不可能達到。

  2.氣度

  而在「腦子」方面,曹操第二條不及劉邦的,是氣度。

  在許多野史里,劉邦常常被塑造成一副流氓模樣,動不動就滿嘴爆粗,急了就亂發脾氣。可就是這樣一位人物,卻有讓後世帝王自嘆不如的襟懷。越是關鍵時刻,他越懂得如何取捨。垓下之圍的關鍵時刻,面對韓信等人的封王訴求,劉邦雖然也差點罵娘,但還是硬生生憋了回去,咬牙認了下來。能咬牙去舍,才換得西漢江山。

  而曹操呢?晚年的一樁私事,就直接襯出了他與劉邦的差距:身患重病的曹操,邀請名醫華佗來為自己診治,卻又因華佗觸怒自己,一氣之下就殺掉了華佗。華佗耗費了一生心血的醫學突破,也隨著這一刀徹底殺沒。當然捎帶「殺」掉的,還有曹操自己的求生希望。

  類似的事情放在劉邦身上呢?劉邦病入膏肓的時候,看病的醫生還假意寬慰,說這病有得治,心裡門清的劉邦直接一句大罵:「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然後賞了醫生一筆錢後就把醫生趕出去。這位捧著金子慌慌張張跑出去的醫生,回想起這一幕來,也許會眼淚嘩嘩直落。生命最後一刻,劉邦的表現都比曹操有氣度得多。也只有這樣的胸懷,才能挺得住失敗,扛得起江山,而不至於像曹操一樣面對攻取益州的大好時機時,嘟囔著「得隴望蜀」而白白放棄。

  3.戰略規劃

  最能見證曹操與劉邦「腦子」上差距的,是戰略眼光和規劃能力!

  雖然在後人眼裡,曹操相當有文化,寫詩寫文十分有風采,劉邦則是讀書少沒文化。但論起規劃的眼光和能力,沒文化的劉邦一輩子的表現,領先了曹操幾個身位。

  曹操的規劃能力強不強,看看曹魏帝王后面的悲劇就知道,雖說坑是一代代挖的,但至少在曹操晚年時,無論面對士族的威脅,還是未來曹魏帝國的權力布局,他都缺少未雨綢繆的意識。後來司馬家族的鳩占鵲巢,很大程度上就是占了曹魏「先天不足」的便宜。

  而在這方面,家底更慘澹的劉邦卻很重視布局:與項羽爭天下時,確立正確的戰略路線;天下在手後,分封諸王的同時大封功臣,形成彼此權力制衡的局面;休養生息的國策更是為西漢騎兵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劉邦的每一招,幾乎都考慮到未來十年以上。西漢能夠熬過諸呂之亂和七國之亂,最終傲然向匈奴亮劍,整個的國家發展規劃,都是劉邦早早定下的。

  其實,無論哪個行業,以正確的用人思維和寬廣的胸襟,完成步步為營的戰略規劃,都是制勝的王道。曹操與劉邦的差距,也正是在這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