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決裂

2024-10-08 19:09:42 作者: 烽武野

  魏武侯繼位的時候,他老爹給他留下了大好河山和名將良相,魏國對周邊國家具有壓倒性優勢。

  然而魏武侯是位敗家子,把老爹辛辛苦苦賺來的家業,全部敗個精光。我們可以從父子兩人做事風格上來分析一二。

  用一個詞來形容魏文侯的做事風格,那就是「穩健」。魏文侯做事會通盤考慮,會聽取別人的合理建議,做事有章有法,在與諸侯的交鋒中,打得那是行雲流水,不服不行。再看魏武侯的做事方式,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想一出是一出,打得都是「王八拳」。

  魏文侯之所以能制霸天下,他的秘訣就是「趙魏韓是一家!」

  趙、魏、韓的母體是春秋第一超級大國晉國,地皮大、實力猛,拳打秦國,腳踩齊國,經常把楚國打得滿地找牙。那時的晉國在世人眼中是神一般的存在。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可惜,晉國一沒外敵入侵,二沒洪水饑荒,卻自行解體了。從晉國分裂出了趙、魏、韓三國。

  晉國的解體,也可稱得上是春秋末期最嚴重的地緣政治災難。

  戰國初期,趙、魏、韓雖然是獨立的新興國家,可是自己的四周虎狼成群,如果不團結起來,隨時有被吃掉的危險。於是趙魏韓就像「獨立國協」一樣結成同盟,被稱為「三晉」。

  魏文侯作為獨立國協的領導人,經常帶著三國去別的國家搶地盤,由於跟著大哥油水多,趙國與韓國還是很聽魏文侯話的。

  可是到了魏武侯繼位後,思路清奇的他,萌發出統一三晉、征服天下的遠大理想。

  魏武侯缺乏深謀遠慮,他忽視了魏國最致命的軟肋——魏國極端糟糕的戰略地緣。魏國處在四戰之地,無法同時承受來自多方面敵人的進攻。魏國團結趙韓兩國,也是為自己添加左膀右臂,避免腹背受敵。

  豬頭魏武侯破壞三晉同盟,無疑為自己和國家挖了一個大坑,從此魏國將面臨四面受敵、被人群毆的悲慘境地。

  公元前386年,自以為是天下老大的魏武侯乾的都是國際大事,他不光把公子連送回秦國當國君,還幹了兩件載入史冊的大事。

  第一件事,幫助齊國大夫田和成功升級成國君。

  有一次,齊國實際的控制人大夫田和與魏武侯進行外交會晤,商討兩國共同關心的國家話題。兩個人聊著聊著,田和突然向魏武侯提了一個請求:

  「能幫我向周天子提出晉升為諸侯的請求嗎?」

  魏武侯聽到後,樂開了花。

  魏武侯心想,田和想學趙、魏、韓三家,從大夫變成諸侯。田和自己不去周天子那裡申報批准,而要通過魏國代為傳達。說明田和看中魏國在天下領導的地位,周天子只是魏國的橡皮圖章,想成為諸侯必須要經過魏國的同意。

  既然齊國大夫田和為了當國君,甘願當魏國的小弟,那麼魏武侯這個做大哥的,願意替田和出頭,向周天子討要諸侯的頭銜。

  要錢沒錢、要實力沒實力的周天子,與其說是接到魏武侯的請求,不如說是收到了命令。哪敢不從,立馬同意。

  齊國田氏從一個大夫逆襲成為國君,歷經了三百年的辛苦歷程,最終在魏武侯仗義幫助下實現了。

  齊國的開國國君是曾幫助周武王消滅殷商的呂尚(《封神演義》里的姜子牙)。從此刻起,齊國換了老闆,由呂齊正式變為田齊。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齊國成了魏國的跟班小弟。

  魏武侯幫齊國田氏成功晉級諸侯,為魏國增添了一個盟友,可是意義並不大。因為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後來崛起的田齊把魏國打成了二流國家。

  第二件事,則是魏武侯親手終結了趙、魏、韓組成的「獨立國協」。

  公元前386年,就在魏武侯把公子連送到秦國當國君的同一年,趙國爆發了內亂,趙國新任國君趙章繼位,史稱趙敬侯。趙敬侯的兄弟公子朝發動叛亂欲奪取國君之位,結果篡位失敗,逃跑到了魏國。

  如果換作魏文侯在位的話,他一定把公子朝送回趙國,表明趙魏兩國世代友好。

  可惜現在在位的是魏武侯,大腦異於常人,選擇對公子朝進行風險投資。魏武侯打算送公子朝回趙國繼位,建立一個親魏的傀儡政權。說干就干,於是派兵打著擁立公子朝的旗號,突襲趙國最繁華的城市邯鄲,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魏軍竟然被趙軍打回來了。

  趙敬侯與魏武侯從此結下了不可化解的梁子,趙魏兩國友誼的小船徹底翻了。

  趙敬侯也不是吃素的,他幹了一件讓魏武侯如鯁在喉的事——遷都!就在趙敬侯繼位的第一年,他將趙國首都從中牟(今河南省中牟縣)搬到了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當天下人看到邯鄲的地理位置後,就明白趙敬侯是在向魏武侯示威了。

  「逐鹿中原、制霸天下的不光有你魏國,還有我們趙國!」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趙國的遷都史。

  趙國早期的都城是晉陽。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從春秋時期就是趙家經營數百年的老巢,城高池深、兵精糧足,唯一不足的就是離中原太遠了。

  那時的中原就像現在的市中心,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人口稠密,是諸侯們夢寐以求的核心地區。為了更好地搶奪天下的核心地區,趙國將首都從晉陽遷到緊靠中原的中牟。

  然而中牟在公子朝發動的內亂時,被打成了廢墟,已經不適合居住。更讓趙敬侯堅定遷都決心的是魏武侯的突襲,既然有第一次突襲,難保不會有第二次。中牟緊靠中原,更靠近魏國,魏軍如果來打,就像去鄰居家串門一樣,都不需要打招呼,直接就進門了。

  於是,趙敬侯將首都遷到了魏武侯偷襲的邯鄲。

  對於初到中原的趙國來說,選擇中牟作為在中原的「首套房」,是為了滿足剛需;那麼再選擇邯鄲為都,則是置辦了一套改善型住房。

  邯鄲與中牟同處中原,可是邯鄲位置更好,它前靠太行山,後有漳河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在趙國屬於一線城市的水平。趙國在這裡定都,既有強大的後勤供應,又方便向周邊國家進軍。魏武侯突襲邯鄲,也正是看中邯鄲極佳的地理優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