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有忠良:李晟奪回長安
2024-10-08 19:03:38
作者: 九皋寒叟
關中的局勢,誰也無法判斷接下來會怎麼走。
朱泚坐鎮長安,防禦優勢明顯,而且坐山觀虎鬥,並不著急。
李懷光想做老大,對付官軍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對付朱泚。他最好的選擇就是讓李适和朱泚幹起來,而不是靠武力蠻幹,這也是他猶豫的地方。
官軍方面,李适逃走了,可李晟、韓游瑰、渾瑊留了下來。
當時,李晟駐屯在東渭橋,缺兵少糧,更沒有支援,日子格外艱難。為了自保,李晟主動向李懷光示弱,一方面誇讚李懷光的大將風範,一方面說他立下汗馬功勞,希望他能迷途知返,不讓家族蒙羞。
據史料記載,李懷光放了李晟一馬,至於原因,鬼神莫測。如果所料不錯,應該是李懷光誤判了李晟的實力,而且三方對峙的情況下,李懷光並沒有想好怎麼打接下來的戰爭,只好選擇繼續對峙,等待最好的時機。在此期間,李晟傾巢而出,開足馬力收集糧草,隨後宣布在東渭橋站穩腳跟,和李懷光翻臉。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李懷光狂怒之下,傳令三軍:滅掉李晟。
眾軍沒有反應。
李懷光再次傳令。然而,高級將領的態度讓他驚掉了下巴:「如果和朱泚決戰,我們全力以赴;如果跟著你造反,寧死不從。」意思就是,李懷光已經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權,對他來說,這可真是個意外的消息。
危急時刻,李懷光找來幕僚團商議對策。節度巡官李景略跪在地上,聲淚俱下,懇求李懷光說:「攻取長安,誅殺逆賊朱泚,然後解散軍隊,你單人匹馬前往皇帝的行在認錯。這樣的話,你還可以保全自己。」
李懷光不置可否,其實是否定了這個提議。
都虞候閻晏看出了李懷光的心思,於是又給他提了一個方案:大軍東進,退守河中(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何去何從,從長計議。
李懷光接話道:「大軍先到涇陽屯駐,再將你們的妻子兒女從邠州接過來,等他們到了之後再出發去河中。等到來年春天,我們再回軍攻打長安城,到時候任你們擄掠。」
直到此時,李懷光的造反事業徹底宣告失敗。李懷光畢竟是一介武夫,有真性情,卻沒有大智慧大格局。和許多造反派領袖一樣,能夠拉起一支隊伍,可究竟何去何從,他毫無主張。想投靠李适,又覺得不甘心,擔心自己被清洗;想稱霸一方,又沒有魄力,擔心自己沒有後路可走,以至於他在反叛失敗的路上越走越遠。縱觀中國歷史,中庸的性格,只適合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文人,對武將來說,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有捨身忘我,不顧性命,氣吞山河,大氣磅礴的氣勢。很顯然,李懷光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武將。
撤退的途中,李懷光一直在做善後工作。比如節度判官李景略,既然選擇站在了眾人的對立面,留下來可能就是死路一條。李懷光暗中讓他離開了大營,自謀生路。不過,李懷光沒想到,退守河中的計劃最終也變成了泡影。
當時,李懷光讓邠州留後張昕負責保護眾人的家眷前往涇陽,可韓游瑰和渾瑊偷偷潛入邠州,暗中聯繫那些不願意投靠李懷光的人,並在城中散布消息,說吐蕃大軍已經打到了山西境內。張昕得知消息後,認為出城的風險太大,自己擔不起,最終決定留守在邠州。這樣一來,李懷光的計劃便被打亂。
反觀官軍,在李晟的組織下逐漸成了氣候:李晟駐軍在長安城外的東渭橋,韓游瑰駐紮長安城西北的邠州,戴休顏駐紮在長安城西北的奉天城,駱元光駐紮在長安城東北的華清池,尚可孤駐紮在長安城東南的藍田。
李懷光已經成了孤魂野鬼。就在李懷光懷疑人生的時候,朱泚給他寫了一封信,言辭中以大漢皇帝自居,以臣子的禮儀對待李懷光,還羞辱他不得人心。信的結尾,朱泚強烈建議,由他來接管李懷光的軍隊。
想當初,李懷光和朱泚暗通款曲,相約在關中一起稱帝,劃地而治,永遠互為鄰邦,李懷光還尊他一聲兄長。如今,朱泚背信棄義,盛氣凌人,實在是不講究,換做任何人,都會武力對抗。然而,李懷光選擇了默然接受,隨後帶著部隊將涇陽等十二縣擄掠得雞犬不剩,向東倉皇而去,徹底淪為烏合之眾。
興元元年(784)三月二十九日,李适昭告天下:「李懷光不思進取,以重兵脅迫皇帝,但是朝廷念及他的功勞,對他曲意寬容,免除其平叛大軍副元帥、太尉、中書令、河中尹、朔方等諸道節度、觀察等使,授太子太保。其所管兵馬由他人統領。至於朔方將士,朝廷會按照平叛的功勞進行評定,然後給予獎賞。」
一紙詔令,讓李懷光徹底成為孤家寡人,這便是皇權的威力。可笑的是,李懷光並沒有任何反思,他沿途搜刮民脂民膏,讓朔方軍威名掃地,以至於士兵也開始覺得跟著他很丟人,紛紛棄他而去。
李懷光之後,長安戰場只剩下朱泚和李晟兩支大軍。
朱泚的優勢在於防禦,而且有錢。據史料記載,李适離開長安的時候,國庫里堆滿了金銀珠寶,朱泚千金散盡,收買了不少人心。不過這裡面有個悖論,每個人都擁有數量可觀的錢財,回家就可以做富翁,誰願意繼續在戰場上賣命?
朱泚分錢的時候,仍然不忘派姚令言去打聽李晟的消息,不過這位老兄的偵察技術不過關,剛出城就被李晟的巡邏兵活捉。李晟並不想示弱,他給偵探小組的隊員發了一筆錢,還讓他們帶話回去:長安城的守將,必須要忠於朱泚,不然這仗打得就沒意思了。赤裸裸的挑釁,無緣無故的霸氣。
興元元年(784)五月二十日,李晟帶著隨從到長安城外巡視,腦子裡的進攻戰略也變得清晰起來。李晟認為,如果從南面攻打長安城,要經過南城,註定會和敵軍發生大規模的巷戰,造成大規模的死傷。最好的辦法就是攻打北門,直接拿下皇城,一戰定乾坤。李晟將自己的想法告知駱元光、尚可孤等友軍,和他們約定好戰術思路和時間,只等反攻號角的吹起。
勝利的天平已經逐漸傾向了官軍。
興元元年(784)五月二十二日,尚可孤在藍田誅殺敵將仇敬忠,首開勝利。興元元年(784)五月二十五日,李晟將軍隊調到長安城東北,光泰門外的米倉村,安營紮寨。唐軍的軍事行動讓朱泚如坐針氈,這種鈍刀子割肉的折磨讓他苦不堪言。興元元年(784)五月二十六日,朱泚派戰將張庭芝、李希倩出城挑戰,雙方在長安城下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在駱元光的強力阻擊下,將敵人逼回長安城內。
興元元年(784)五月二十七日,唐軍再次擊敗敵軍。
興元元年(784)五月二十八日,李晟、駱元光在長安北城牆發起總攻。長安城北,部分城牆已經被掏空,叛軍豎起柵欄,頑強抵抗,數次打退官軍的衝鋒。李晟大聲呵斥道:「你們再畏畏縮縮,老子砍掉你們的腦袋。」
李晟威名太盛,不僅官軍畏懼,叛軍也是聞風喪膽。在官軍的輪番進攻下,大明宮終於被攻破,朱泚帶著一萬餘人,向長安城西逃竄而去。僅僅一天時間,長安城便回到了官軍手中。李晟將大軍駐紮在大明宮含元殿,嚴令大軍不能搶劫,不能騷擾百姓,否則軍法嚴懲。大將高明曜因為霸占歌妓,被斬殺。尚可孤的下屬因為霸占敵人的馬匹,被斬殺。李晟,猶如一顆新星,閃耀在長安的上空。
朱泚離開長安的時候,身邊有一萬將士。不過,這幫人混跡長安的幾個月,撈了不少錢財,眼下都是富得流油的土豪。朱泚的本意是投奔吐蕃,他騎著最好的戰馬,一騎絕塵,至於後面的士兵能否跟上,他沒心思去考慮。朱泚剛剛走遠,這幫人就懷抱著金銀珠寶,逃進深山之中,過起了逍遙自在的富翁生活。
朱泚到達涇州的時候,回頭一看,身邊只有一百多騎兵跟隨,其中包括姚令言,以及他在范陽的親兵,還有一些幕僚。
涇州節度使田希鑒是朱泚親手提拔的將領,朱泚來到城下,正準備進城的時候,卻發現城門緊閉。朱泚不明所以,對城樓上的田希鑒大聲喊道:「你這個節度使是我親封的,怎麼能在我面臨危難的時候背叛我呢?」
田希鑒笑呵呵地說道:「朱大人,你等著!」
朱泚聽到這話,心裡美滋滋的,他以為田希鑒會親自開門,可等了半天,也不見人影。朱泚呵斥道:「田希鑒去哪裡了?」
田希鑒這才氣喘吁吁地跑過來,說道:「朱大人,這是你賜給我的節度使旌節,現在還給你,城門我是不會給你開的。」
就在此時,朱泚的身後發生了騷亂。定眼望去,原來是姚令言的手下譁變,將姚令言斬落馬下。這幫人原本就是涇州士兵,戰亂之後能回到老家,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如今朱泚成為過街老鼠,他們自然不願意跟隨,於是集體譁變。
朱泚驚慌之下,帶著范陽親兵、宗族親信和幕僚策馬離開涇州,向北奔向驛馬關,到達彭原縣(今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的時候,朱泚的將領梁庭芬實在是看不到任何前途,在休息的時候突然發動兵變,將朱泚射落馬下。將士們似乎非常默契,一起上前將朱泚剁成肉泥,拿著他的首級前往涇州投降了朝廷。
一代梟雄竟然落得如此下場,確實讓人唏噓感嘆。
朱泚的死還不如當年的史朝義,史朝義逃奔到契丹邊境,依舊還有那麼多部下追隨,最後還能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至於朱泚,更像是一條落水狗,被自己人無情地斬殺於荒野之中。
長安大捷,李适熱淚盈眶,最後竟然忍不住內心的激動,不顧威嚴地大哭了一場。李唐江山能夠起死回生,全靠李晟的功勞,哭到動情處,李适評價道:這是上天讓李晟降生,是為了國家,而不是為了朕啊。
興元元年(784)六月初十,李适下詔:封李晟為司徒、中書令,讓他全權處理長安城內的一切事務,準備迎接皇帝和朝臣回京。興元元年(784)七月十三日,李适的車駕來到長安城外,此時李晟已經擁兵十萬,實力遠超過朱泚和李懷光。
一個人的本性善惡可以決定他的行為善惡,這個世界沒有人強迫你去做什麼事,你可以選擇走正確的路,還是錯誤的路。李晟非常聰明,選擇了那條正確的路。迎接李适回京的當天,李适下令將十萬將士沿路擺開,綿延幾十里,一路上浩浩蕩蕩,旌旗蔽天。李晟則帶著麾下戰將低調地匍匐在路邊,給李适道賀,並為自己沒有及時收復長安反省自責,請求皇帝的寬恕。
那一刻,李适再一次被他感動。
看盡了人世間的善惡,李适此刻才真正明白,大唐有忠良!
為了褒獎李晟的功勞,李适敕封李晟的父親李欽為太子太保,敕封其母親為代國夫人,還給他送了一套位於永崇里的高級別墅,長安城延平門外一座私家園林,以及大量的田產。搬進新家的那一天,朝中的文武百官、長安城中的富商貴人紛紛前來祝賀,李府門前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不僅如此,李适還讓皇太子李誦親自將李晟的經歷寫成了一個勵志故事,為他在長安城東渭橋立了一座紀功碑,彰顯李晟的豐功偉績。
然而,現實卻是,帝王的恩寵猶如鏡中之花,水中之月。尤其是多疑善變的李适,封賞的時候肆無忌憚,制裁的時候毫不手軟,就算是李晟這種救國救君於危難,力挽狂瀾的大功臣,也逃脫不了被皇帝猜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