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用心良苦

2024-10-08 19:01:19 作者: 九皋寒叟

  當時,楊國忠和御史大夫魏方進都已經被殺,重臣凋零,李隆基因此將此前表現突出的京兆府錄事參軍韋諤提拔為御史中丞、置頓使,準備讓他先行一步,準備一路上的衣食住行。

  至德元年(756)六月十五日,李隆基下令,大軍繼續前行。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等詔令傳到軍中的時候,將士們又不幹了,紛紛提出質疑:「楊國忠的黨羽都在蜀中,咱不能去那裡避難,得換個地方!」

  李隆基:「那你們想去哪裡?」

  禁衛軍將士也沒個帶頭的,於是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有說去河西和隴右的,有說去靈武和太原的,也有想回長安的,唯獨劍南道不在禁衛軍的選擇之內。

  李隆基氣憤不已:太不給面子了,朕剛剛殺了貴妃,還沒緩過氣來呢,還要不依不饒,當這裡是討價還價的菜市場嗎?當時,任憑將士們如何反對,李隆基就是不表態,潛台詞就是:朕就是想去蜀中。

  御史中丞韋諤看情況不對,於是站出來勸和:「將士們,你們要考慮實際情況啊,如今咱們兵力單薄,如果返回長安,如何抵禦安祿山的叛軍,到時候豈不是找死嗎?不如大家都退一步,先去扶風郡,再考慮下一步,如何?」

  扶風郡在陝西省寶雞市,位於長安進蜀中的必經之路。將士們是樸實的,只要不去蜀中,到哪兒都成!

  就在大隊準備出發的時候,從道路兩旁的樹林中湧出無數百姓,這些人攔在大部隊前面,為首的人說道:「陛下,您是天子,長安城才是您的家,就這樣放棄了天下,放棄了祖宗陵墓,是想要去哪裡呢?」

  瞧瞧,大唐百姓的思想覺悟,可不是一般的高!

  然而,李隆基急著趕路,沒心思和老百姓解釋太多,於是示意太子李亨留在這裡善後。百姓們看皇帝不給力,於是將李亨圍了起來:「太子啊,皇帝執意要走,咱們就不留了,如果太子願意留下來,我們願意跟著您打回長安,重新奪取天下,如果您也要隨陛下入蜀,那誰還能替百姓們做主啊?」

  據史料記載,前來請願的百姓蜂擁而至,最後竟有數千人之多。

  是不是很諷刺?李隆基因為找不到附近的百姓,找不到吃食,最終引發了馬嵬坡之變(也可以理解為一千個饅頭引發的驚天政變),事變剛剛平息,這些百姓就全都冒了出來,而且都是思想進步的良好市民。

  李亨:「父皇曆經千難萬險外出避難,作為兒子怎麼能不盡心侍奉呢,即便是留下來,我也應該當面向他辭別,然後聽候他的吩咐。」

  說罷,李亨就要牽著馬繼續西行。

  傻子也能聽得出來,李亨並不是真的想走,否則也不會說應該向李隆基辭行的套話,這是在向眾人要台階下呢。

  就在此時,建寧王李倓和宦官李輔國用力拉著李亨的馬韁,哭訴道:「太子殿下!安祿山舉兵進犯,霸占長安,國家分裂,民怨沸騰。如今百姓希望我們重振山河,恢復李唐江山,這可是大好時機啊!一旦太子殿下隨陛下入蜀,叛軍再燒毀蜀中的棧道,中原可就拱手送給叛軍了!」

  李亨:「依你們之見,該當如何?」

  李輔國:「咱們不去蜀中,先收攏西北邊防的重兵,再與河北的郭子儀、李光弼大軍會合,并力討賊,克復兩京,到時候迎回陛下,這才是真正的大孝!您又何必留戀父子之情,在此做兒女之態呢!

  廣平王李俶(chù)也勸李亨留下來,老百姓這才將李亨圍住,不讓他繼續西行。

  李亨淚眼婆娑地說道:「廣平王李俶,去給陛下傳信吧!」

  李隆基率領大隊徐徐前進,可等了半天也沒見李亨的身影,於是派人回去打聽消息,這才知道了馬嵬坡發生的一幕。

  李隆基仰天長嘆:「這都是天意啊!」

  帝王的喟嘆,意義深遠。如果說馬嵬坡之變是陳玄禮一手策劃和執行的,那麼今天的這場戲就非常蹊蹺了:老百姓是怎麼得到消息的?又是怎樣聚攏到一起的?為首的人不僅口才絕佳,還深明大義?面對百姓的請求,李隆基為何不發一言,直接讓太子李亨來處理?

  要知道,在此之前李隆基可是非常親民的,對百姓的態度也是友善的,他難道為了趕路就敢傷害民心嗎?在我看來,李隆基未必不知道馬嵬坡之變的隱情,未必不知道太子李亨的心思,他只是不想說破罷了,當得知李亨想要和他分道揚鑣的時候,除了一聲喟嘆,還能有何作為?

  客觀地說,李隆基對李亨的包容和關愛,遠勝過猜忌和懷疑。

  當年,韋堅、李适(kuò)之、皇甫惟明被殺之後,李亨擔心自己也會遭受牽連,整日憂心忡忡,心力交瘁,年紀輕輕就鬢髮斑白。有一次,李隆基召見李亨,看到他一蹶不振的樣子十分心疼,於是感慨道:「這段時間,吾兒何以如此衰老?你先回宮,朕當專程看你。」

  後來,李隆基來到東宮時,看到宮苑沒人打掃,樂器也長時間沒有動過,上面竟落了一層灰土,宮中也見不到服侍的宮女,於是轉頭對高力士說道:「太子居處如此,為何不給朕報告?」

  高力士:「臣曾想報告聖上,可太子不許,他不想讓您為他操心。」

  李隆基:「你趕快挑選五個嬌美女子,讓她們前來侍奉太子。」

  說罷,李隆基又勸慰了一番,這才離開太子宮。

  說到底,李隆基對李亨是信任的。當他得知李亨要留下來的消息後,對陳玄禮說道:「從禁衛軍中挑選出兩千名最精銳的將士,再從飛龍廄的戰馬中挑選出一部分,全都留給太子。」

  李隆基語重心長地告誡禁衛軍將士:「太子是個仁孝的人,他有能力繼承大統,你們以後要盡心輔佐,不要讓朕失望才是。」

  臨行之前,李隆基還給李亨寫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密信:孩兒!希望你好自為之,不要為朕擔心,西北地區的各族胡人感念朕的恩德,你一定能用得上。

  李隆基似乎知道,太子李亨會北上。

  交代好這些事後,李隆基帶著其餘人繼續前行。

  至德元年(756)六月十七日,李隆基一行到達岐山縣(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隨行將士的情緒再一次爆發了:皇帝不是說走到扶風郡嗎?怎麼還要繼續前行,難道是騙咱們的?陳玄禮根本沒能力安撫將士們的情緒,只好下令原地休整。

  巧的是,老天爺給李隆基送來了及時雨:有一隊官員押運著數量可觀的蜀地絲織品,準備前往長安進獻給李隆基。在那個年代,絲織品和銅錢都是硬通貨,可以隨時換取糧食和日用品。李隆基當即下令,扣留了這批進獻寶物,然後派人召集禁衛軍將士開會。

  李隆基:「將士們!這些年來,朕衰老糊塗,用人失當,這才讓安祿山舉兵造反,逆亂天常。朕心裡清楚,你們跟隨朕倉促出行,來不及和父母妻子告別,一路上又嘗盡了苦頭。此番前去蜀中,道路雖然艱險異常,但朕的皇子、皇孫,以及隨侍宦官可以保護朕順利到達。至於你們,可以選擇拿著這些絲綢回家,代朕向你們的家人問好,咱們就此別過吧。」

  將士們都是樸實的,看著眼前的財寶,誰還願意鬧情緒:「我們願意誓死追隨陛下,絕對不敢有異心!」

  歷史證明,錢真的可以壯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