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伍> 玄宗跑路:長安城失守

玄宗跑路:長安城失守

2024-10-08 19:01:11 作者: 九皋寒叟

  再來說說長安方面。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哥舒翰和安祿山對峙的時候,李隆基命人在潼關和長安之間設立了傳遞軍情的烽火台,每隔三十里就有一個,如果潼關守住了,前方的烽火台就會點上「平安火」,這樣李隆基就可以睡個安穩覺。然而,潼關失守的當天,平安火併沒有像往常一樣燃起,李隆基頓時有點心神不寧,直到第二天凌晨,敗逃回來的人才坐實了潼關失守的事實。

  武德元年(756)六月初十,李隆基召集重臣商議軍情,議題便是大唐帝國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官員們七嘴八舌,說去哪兒的都有,楊國忠一直沉默不語,直到大家沒聲兒了,他才擺起譜來:「陛下,臣身兼劍南節度使,在此之前已經秘密派人在蜀中做了準備,臣懇請陛下出巡劍南道。」

  瞧瞧這詞兒用的,就是體面。

  楊國忠是有私心的,他從劍南道發家,在當地黨羽眾多,根基很深,沒人能動得了他。自從安祿山起兵之後,楊國忠一直在擔心自己是否會被拋出來做替罪羊,如果離開長安,李隆基自己的性命都難以保證,更別說維護楊國忠的身家性命,唯一自保的辦法就是將皇帝和文武百官帶到自己的地盤。

  李隆基的心裡也很清楚,可形勢所迫,還是得去劍南道。

  第一,李隆基對楊國忠依舊是信任的。

  第二,蜀中交通環境惡劣,尤其是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比潼關的地理位置還要險絕,這對防禦叛軍是極其有利的。再者說,蜀中物產豐富,沃野千里,李隆基就算是逃難,日子過得也會非常滋潤。

  皇帝出逃京城可不是一件小事,帶哪些人走,從哪個門走,什麼時間走,都是有講究的,人帶多了會耽誤趕路的節奏,消息泄露了會造成百姓的恐慌。

  至德元年(756)六月十二日,李隆基登臨勤政務本樓,宣布了幾項詔令:

  第一,皇帝準備親征安祿山,不管是將士還是百姓,都得打起精神來!

  第二,任命京兆尹魏方進為御史大夫,兼置頓使,任命京兆少尹崔光遠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

  第三,穎王李璬將前往劍南道視察工作,希望各州縣提前準備。

  據史料記載,李隆基發布詔書的當天,在場的文武官員連五分之一都不到,更有知情人對這份詔書嗤之以鼻。

  隨後,李隆基前往大明宮,做了另外一番安排:秘密招來禁衛軍首領,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給了他幾大箱金銀珠寶,命他提前在皇家馬廄挑選九百匹快馬,在禁衛軍挑選數百名最精幹的將士,準備隨時待命。

  至德元年(756)六月十三日,黎明時分,李隆基帶著楊貴妃、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皇子、皇孫、公主、親信重臣、宦官宮女從延秋門(大明宮西門)出城。臨走之前,李隆基將宮禁、府庫的大門鑰匙交給宦官邊令誠,苦口婆心地說道:幫朕看好這個家,朕還會回來的。

  當時,許多消息不靈通,生活在大明宮外的公主、皇孫都被留了下來,帝王的無情和殘酷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天明之時,官員們排隊上朝,可等了半天也不見李隆基的身影,就連高力士也不見了。百官們開始恐慌了,他們派人四處尋找皇帝的下落,抓到宮女詢問後才知道,皇帝已經逃往蜀中。

  一時間,長安城炸了窩,迅速陷入混亂之中。文武百官、商人富豪收拾好了金銀細軟,隨後逃出長安城,地痞流氓趁機闖入皇宮以及權貴府中,爭搶稀世珍寶,還有一些瘋子竟然騎著小毛驢闖到了禁宮大殿之中。

  宦官邊令誠無可奈何,他找來西京留守崔光遠商議,最終決定動用禁衛軍捕殺這些不速之客,隨後便將長安城和所有大門的鑰匙送給了安祿山。

  直到此時,長安城宣告失守。

  李隆基出逃的隊伍大約有三千人,其中一千人是李隆基、大臣、後宮嬪妃、皇子皇孫、太監宮女,兩千人是禁衛軍和吐蕃人(吐蕃人奉命前往長安覲見李隆基,卻遇到了這種倒霉事兒,這才跟著李隆基一起逃了出來)。

  離開長安的時候,大隊只帶了金銀珠寶,誰也沒操心過糧食的問題,可走到半道,李隆基才發現肚子餓得咕咕叫。李隆基張口就來:「王洛卿(身邊宦官),你先行一步,告訴咸陽縣令多準備一些吃食,朕實在是餓得不行了。」

  然而,當王洛卿趕到咸陽縣的時候,縣令大人早已經逃之夭夭,為了逃避李隆基的責罰,王洛卿索性也逃到深山之中躲了起來。一直到中午,李隆基一行也沒吃到公費午餐,楊國忠不得已,只好自掏腰包,請李隆基吃了幾張胡餅。

  問題是,李隆基吃飽了,其他人怎麼辦?

  據史料記載,李隆基將幾張胡餅吃完之後,周邊的百姓送來了吃食,李隆基將食物分發給皇子皇孫、公主和嬪妃,這些人顧不得什麼皇室尊嚴,更顧不得吃食是否難以下咽,頃刻間,所有的吃食便被一掃而光。

  就在這時,一個叫郭從謹的老漢來到李隆基的跟前,語重心長地說道:「陛下,安祿山包藏禍心,想造反的心思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些年來,有不少人去朝廷告發他,可都被陛下誅殺,這才讓賊人陰謀得逞,逼迫陛下逃難至此。我還記得宋璟做宰相的時候,敢於犯顏直諫,天下這才相安無事,但從那以後,朝中官員都忌諱直言進諫,一味地阿諛奉承,取悅陛下,這才讓陛下對宮外發生的事一無所知。咱們老百姓早就知道會有今日了,可宮禁森嚴,縱然有效忠的心思也無法覲見,如果不是安祿山反叛,我又怎麼能夠見到陛下呢!」

  李隆基垂頭喪氣:「都是朕的錯,如今後悔也來不及了!」

  到了下午,出去找吃食的官吏帶回來一些粗糧,不過數量極其有限,李隆基考慮了一下,最終決定將這些粗糧分發給重臣、太監、宮女。

  問題是,一千多禁衛軍將士粒米未進呢。

  李隆基當然記得將士們沒吃午飯,於是傳下軍令:你們自個兒去周圍的村落找東西吃吧,咱們未時集合,繼續趕路。

  什麼!皇帝老兒不管咱們了?

  就在幾天前,這些人還養尊處優,享受最高級的軍人待遇,如今逃難不說,還要自己去找吃食。問題是,尋食官員已經將周邊的村落搜刮一遍,哪還有剩餘的糧食,就算是有,也應付不了一千多名飢腸轆轆的大男人啊。

  想想看,一群身材魁梧、手拿兵器、飢腸轆轆的壯小伙看著一幫老頭子在吃飯,而他們卻連殘羹冷炙都沒有,這該是什麼樣的心情?我想,他們之所以還沒公然搶奪糧食,是因為內心保持著對皇權的忌憚,對權力秩序的尊重。然而,這種情緒發酵到崩潰的邊緣,又該產生什麼樣摧枯拉朽的爆發力?

  當天晚上,逃難大隊來到了金城縣(今陝西省咸陽市興平縣),金城縣令和百姓早已經逃遁而去,整個縣城為之一空,李隆基命人展開地毯式的搜索,這才找到一些糧食和炊煮器具,讓禁衛軍將士吃飽了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