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落幕:清掃關中勢力
2024-10-08 18:09:45
作者: 九皋寒叟
長安城,依舊保持著它的繁華與氣度,時刻準備著迎接新的主人,準備再一次綻放帝都的輝煌。長安易主,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
想要學董卓,夜宿龍床嗎?不要!
想要搶奪府庫金銀嗎?不要!
那你想要什麼呢?對不起,都不要!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李淵發話了,我是大隋的臣子,這段時間要禁慾,一切從簡。
面對皇權的誘惑,李淵保持著最後的理智。李淵沒有忘記,此次到長安,是來扶持代王楊侑的。當時,楊侑只是一個親王,暫住在東宮,為了後續的工作順利推進,李淵派人將他迎到了大興殿。
小朋友,你先住著,叔叔回長樂宮了,以後再來接手你們楊家的產業。
李淵對代王客氣,並不代表對群臣客氣。
尤其是陰世師和骨儀兩位重量級大臣,面對李淵二十萬大軍,居然選擇螳臂當車,也太不識時務了,李淵的面子幾乎是掉了一地啊!
李淵:大郎,據說朱雀大街很熱鬧,就把他們拉到那兒砍頭,以儆效尤吧!
至於其他官員,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李靖在此時登場了。
李靖,又名李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人,祖父李崇義是國公爺,父親李詮是隋朝的趙郡太守,舅舅的名字很響亮,大隋名將韓擒虎。
李靖從小就學習兵法韜略,舅舅韓擒虎也經常點撥他,李靖少年之時,就已經在長安城的圈子裡小有名氣。吏部尚書牛弘、首席宰相楊素都曾經說過,李靖前途不可限量,即便是做到宰相的位置也不足為奇。
隋大業元年(605),李靖升任馬邑郡丞,算得上主政一方了,要說工作嘛,李靖算得上兢兢業業,可問題是,李靖適合搞軍事工作,對官場一竅不通,因此在馬邑郡居然待了十二年之久。隋大業十三年(617),李淵主政河東,李靖還是個馬邑郡丞。
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李靖的政治生涯很失敗。
不過,李靖的態度還是很端正的,領導不給自己升職加薪,得從自身找原因,絕不能耍脾氣,更不能心生背叛之意。隋大業十三年(617),李淵在太原起兵,李靖的第一反應就是:叛臣,人人得而誅之。
怎麼辦,以馬邑郡的兵力對抗李淵?
很遺憾,馬邑郡的老大是劉武周,自己沒資格調兵遣將,李靖無奈之下,只好喬裝打扮成越獄的囚徒,打算前往江都給隋煬帝報信,可走到長安城後,李靖才發現關中已經大亂,尤其是李淵,一路南下,勢如破竹,還沒等他離開,李淵就把長安城給圍了起來。
人生最悲劇的事兒,莫過於落到敵人之手。
李淵放出話來,隋朝的任何官員我都可以放過,唯獨李靖非殺不可。
眾人:老闆,為啥非要弄死李靖?
李淵:我曾經向李靖拋出了橄欖枝,可他卻用背叛來報答我的信任,這可是很丟份兒的事,我實在是忘不掉這份恥辱。
當時,李靖已經奔赴刑場,打算引頸就戮,英勇就義了。可在臨行之前,李靖靈光一現,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老子滿腹經綸,文韜武略,就這樣掛掉豈不是太可惜了,什麼大隋王朝,自個玩兒去吧!老子還等著做宰相呢!
李靖咆哮著:李淵,你舉起義旗不是為了天下蒼生嗎,如今天下未定,你卻因為私人恩怨誅殺壯士,有你這麼辦事兒的嗎?
李淵呵呵一笑,他很佩服李靖的才氣,可還是想殺他。
事實上,李靖雖然小有名氣,可算不上頂尖的人才,殺與不殺,無關緊要。
然而,李靖的咆哮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自稱人才的,要麼是臉皮很厚,要麼是有真才實幹,這兩樣,李世民都很稀罕。於是,李世民站了出來,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外加各種撒嬌耍賴,終於說服李淵放了李靖,並將他名正言順地招攬到右軍之中。
李淵一邊處理政敵,一邊準備著新皇帝的登基大典。說白了,代王楊侑提前做皇帝,李淵就能提前搞禪讓大典,這種事兒,放誰的身上都得態度積極。
隋大業十三年(617)十二月十五日,李淵備法駕(天子車駕的一種,天子的鹵簿分大駕、法駕、小駕三種,其儀衛之繁簡各有不同,規格依次遞減),迎立13歲的代王楊侑在大興殿登基稱帝,史稱隋恭帝,並向天下發布詔書,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改大業十四年為義寧元年,大赦天下,免除全國一年賦稅。
隋大業十三年(617)十二月十七日,李淵正式從長樂宮搬到了長安城。
就在當天,楊侑下達詔書:封李淵假黃鉞(黃金做的斧頭,皇帝御用物品,皇權的象徵)、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
接下來的幾天,楊侑接連下詔,徹底理順了朝廷的權力關係。
以武德殿為丞相府,一切官僚配置皆如大將軍府一樣,大家各司其職,李建成因為是李淵的嫡長子,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王世子,李世民則被封為秦國公、雍州牧,李元齊被封為齊國公。只要是朝廷的政務,全部由丞相府決斷,皇族只保留祭祀天地的權力(恐怕沒機會再祭祀天地了)!
在中國古代,有一類皇帝很特殊,他們唯一的存在價值,似乎就是幫權臣上位鋪好錦繡大道。準確地說,是讓那些企圖霸占自家產業的臣子,可以名正言順地登基稱帝,竊取權力寶座,比如隋恭帝楊侑就是這種。
黃鉞到手,李淵的人生正式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境界。不過,貪圖享樂不是李淵的最愛,他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知道眼下最需要做什麼。
下一站,京畿三輔:京兆府、東邊的馮翊郡和西邊的扶風郡。
「京兆」二字代表天子的屬地,「馮翊」二字有輔助的意思,「扶風」二字有以正風化的意思,朝廷之所以設立這三個行政機構,是希望它們能護衛長安城的安危。說得簡單點,長安城周邊所有的縣,全都歸京兆府、扶風郡和馮翊郡管轄。
李淵打到長安的時候,京兆府、馮翊郡已經成為李淵的地盤,唯獨扶風郡的人還在負隅頑抗。當然,這幫人並沒有打算代表大隋王朝來消滅李淵,他們也想要鬧獨立。帶頭的人,正是土匪頭子唐弼,此人的標籤很有特色:唐王。
唐弼的上面,還有個傀儡皇帝李弘芝,唐弼要玩的套路,和李淵一模一樣。
這就很悲劇了,咱可以撞衫,甚至可以撞臉,可不能撞封號啊。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李淵叫唐王,你唐弼還能叫唐王嗎,更何況,挾天子的事兒,和李淵的商業模式完全雷同啊,這可是嚴重的政治事件。
毫無疑問,唐弼的唐王封號是盜版的,純屬被整頓的對象。
有趣的是,還沒等李淵動手,西秦霸王薛舉就送了個順水人情。
薛舉,河東汾陰人,出生在一個商人之家,父親薛汪後來遷居到隴右,並在金城(今甘肅省蘭州市)定居下來。
據史料記載,薛舉身材魁梧,驍勇善戰,單兵作戰能力非常強悍,和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可以媲美。薛舉並沒有子承父業,做個不入流的商人,他選擇了軍旅生活,在後來的日子,薛舉屢次建功,慢慢混成了金城府的校尉。校尉雖然是不入流的武官,可畢竟是吃官飯的人,薛舉利用這個身份,大肆結交江湖上的英雄豪傑,為自己拉攏了一批忠肝義膽的朋友。
隋大業十三年(617)四月,隴西地區的盜賊蜂擁而起,金城縣令郝瑗為了平息叛亂,招募了數千名士兵,將他們全部交給薛舉統領。
誰料想,薛舉和兒子薛仁杲卻心懷鬼胎,他們覺得隴西大亂,民心可用,竟然在官府的大堂之上公然綁架了縣令郝瑗,並囚禁了金城縣的大部分官吏。為了進一步籠絡人心,薛舉下令開倉放糧,一時間歸附者甚眾。
薛舉父子並沒有打算拯救黎民百姓,隊伍剛拉起來,薛舉就自稱西秦霸王,建年號為秦興,搞起了小朝廷。有了西秦霸王這個招牌,薛舉父子的造反事業可謂順風順水。比如,以宗羅睺為首的特大型盜匪集團前來投奔,大家又合夥搶了朝廷的官馬,隨後又以錢財鋪道,招兵買馬,打敗了隋朝的大將皇甫綰,引得羌人鍾利俗率領兩萬餘人前來入伙。
在薛舉看來,名字中有個「霸」字,聽起來就很威武,很有成就感。然而,他似乎不太明白,霸指的是武力強橫,行為專斷,要麼下場不好,比如西楚霸王項羽,要麼偏安一隅,比如春秋五霸。
不管怎麼說,薛舉父子在隋末的各路反王中算得上一號人物,他們起兵數月便蕩平了隴西大部分郡縣,隨後率領二十萬精兵南下,直接開赴扶風郡境內。
唐弼想了想,自己不是薛舉父子的對手,因此殺了傀儡皇帝李弘芝,準備用他的人頭作為見面禮,以此來討好薛舉父子。遺憾的是,唐弼並不知道薛舉以殺人為樂的奇葩癖好,面對唐弼的求和書,薛舉就對兒子薛仁杲說了一句話:把唐弼的人頭也帶回來。
薛仁杲利用受降的機會,對唐弼發動了突然襲擊,唐弼無奈之下,只好帶著數百名騎兵迅速撤離戰場。他原本打算投靠扶風郡太守竇璡,可竇璡直接將他的人頭作為見面禮,送給了薛舉。這樣的人生,真是六六大順。
薛舉取得了唐弼的十萬大軍,心情一片晴朗。聽人說,長安城富甲天下,美女如雲,要不去長安城逛一圈?
李淵大手一揮,說道:「二郎,就由你帶兵前去禦敵吧,給你十萬人!」
此時的李世民,年僅19歲,卻是十萬大軍的統帥。我除了想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最想說的就是,你得有個好爹啊!
薛舉很強悍嗎?很強!可軍隊內部矛盾重重,軍心早已不穩。
薛舉起兵的時候,打著為百姓請命的旗號,搞了幾次開倉放糧的活動,老百姓得了實惠,自然願意為他搖旗吶喊。然而,隨著投奔他的人越來越多,部隊越來越壯大,薛舉的權力欲望快速膨脹,骨子裡嗜血的本性也開始顯露出來。
每次打完仗,薛舉都會將被俘士兵的鼻子和舌頭挖出來,或者用木棍將他們活活搗死,不為別的,就為看熱鬧,就為賺個殺人狂魔的稱號。要命的是,薛舉玩嗨之後,還會拿自己人開刀,這就讓將士們不能忍受了。
二十萬大軍,究竟有幾個人願意追隨他,完全就是個謎。
隋大業十三年(617)十二月十七日,李世民在扶風郡大破薛仁杲部,隨後又和他們展開了小規模的交鋒。直到此時,薛舉父子終於嘗到了屢戰屢敗的滋味兒,原本鬥志昂揚的薛舉,居然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走錯道了!
有一天,薛舉百無聊賴,問屬下:「你們說,自古以來,有沒有皇帝投降敵人,然後被善待的?」
將士們無語至極,他們內心在嘲笑:「老薛啊!古時候確實有被善待的投降皇帝,可似乎沒有被善待的殺人狂魔吧?做啥春秋大夢呢?」
長安城外的失利讓薛舉心灰意冷,外出溜了一圈之後,薛舉發現還是待在隴右老家比較安全,於是趁著夜色的掩護,連夜趕回了蘭州。
李世民大戰薛舉的同時,李淵還派了兩路大軍前去西南邊陲招撫:
姜謩、竇軌出散關,安撫隴西。(散關,關中四關之一,位於今陝西寶雞市境內,秦嶺山的北麓,自古就被稱為「川陝咽喉」。秦漢時期,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從這裡經過,三國時期,曹操西征張魯也穿越過散關。)
李孝恭(李唐宗室,李世民的堂兄)招慰山南(巴蜀地區,連接西藏),收復了巴蜀三十多個郡縣,一舉蕩平西南地區。
令薛舉父子振奮的是,他們在半道上遇到了姜謩和竇軌。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老子干不過李世民,拿你們出氣還是可以的!於是,一場單方面群毆之後,薛舉父子心滿意足地回了蘭州。
對李淵來說,薛舉根基深厚,勢力彪悍,想要在短時間內弄死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只要他不打長安城的歪主意,任他折騰去!李淵收拾完長安附近的爛攤子之後,再度將目光轉移到河東,他想收編屈突通。
原因很簡單:屈突通為人忠貞可靠,很討人喜歡。
李淵南下的時候,特意讓劉文靜鎮守在潼關,一方面讓他遏制住屈突通支援長安的通道,另一方面尋找機會,順勢將屈突通收編到自己的麾下。
別看劉文靜是一介文臣,論排兵布陣,調兵遣將,確實是一把好手!就拿屈突通來說,屢次派大將桑顯和挑釁劉文靜,卻從來沒有討到過任何好處!
潼關之下,屈突通和劉文靜對峙了一個多月。問題是,劉文靜可以繼續耗下去,可屈突通卻耗不起啊。一天晚上,屈突通叫來桑顯和,焦慮地說道:兄弟,這樣下去不行啊,要不你晚上辛苦一下,給劉文靜來個突然襲擊?
行動還是挺奏效的,桑顯和以最快的速度攻破了兩道防線,可到了劉文靜的中軍大營時,死活都打不進去。這場景,很像是某足的臨門一腳,總是差點火候。桑顯和很不甘心,於是整軍再戰,一度屠殺了數千名唐軍。
按照史書上的說法,唐軍的敗象已經很明顯了,桑顯和只要再堅持一會兒,就可以奪取潼關爭奪戰的勝利。然而就在此時,桑顯和心軟了,他看到將士們疲乏不堪,因此下令停止進攻,埋鍋造飯,打算飽餐一頓後再弄死劉文靜。
真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劉文靜直接蒙了,桑顯和兄弟,如果我沒弄錯,咱們是在打仗吧?突然想吃飯?還有這種神級的操作?快快快,趕緊把防禦工事修築起來。
憑劉文靜的實力,只有防禦的份兒,至於進攻,完全談不上。
可就在此時,一支數百人組成的騎兵部隊趕赴戰場,他們在桑顯和的身後捅了一刀,讓其陣腳大亂,劉文靜抓住有利時機,在正面戰場積極配合,很快就將桑顯和的進攻態勢瓦解了。當然,也徹底粉碎了屈突通想要越過潼關的美夢。
長安城落到唐軍的手中,李淵又成功地挾天子以令諸侯,劉文靜猶如一條猛虎盤踞在潼關,關中的爭霸遊戲根本沒法玩兒了!當時,到長安城謀前程的人絡繹不絕,軍事實力、政治資本、群眾基礎、一技之長,只要你有其中的一項,李淵就敞開懷抱歡迎你。
桑顯和戰敗之後,許多戰將都看出來了,隋軍大勢已去,因此紛紛勸說屈突通,讓他投奔李淵,先撈個好位置占著。事實上,李淵曾經派丞相府的親信去招降過屈突通,卻被他殘忍殺害。
屈突通態度堅決:老子的人頭是為大隋準備的。
屈突通:「桑顯和,你繼續和劉文靜對峙,我去洛陽看看情況!」
桑顯和:「老大,你放心去吧,這裡交給我了!」
屈突通做夢也沒想到,他剛剛離開河東,桑顯和便率人歸降了李淵。
事實告訴我們,當某位屬下拍著胸脯,嚷嚷著要做難如登天的事兒時,你就該防備了,要麼剁了他,要麼撤了他。
這下輪到劉文靜著急了。李淵給劉文靜下達的任務是招降屈突通,可屈突通卻鬼使神差,打算前往洛陽,一旦讓他離開關中,任務就算失敗!劉文靜當即傳下軍令,命副將竇琮、段志玄和桑顯和前去追趕。
屈突通走到稠桑(今河南省靈寶市北,黃河南岸)的時候,突然發現後面有一支唐軍緊追不捨,屈突通仰天長嘆,老淚橫流。
我就是一塊老臘肉啊,值得你們緊追不捨嗎?
屈突通:兄弟們!列陣,準備和他們決一死戰!
唐軍看到這陣勢,覺得氣氛有些不對,因此派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前去交涉。
屈突通義正詞嚴:「你這個賊人,過去咱們是父子,如今咱們是死敵!」
屈突通說罷,就命親信衛兵對屈突壽狂射了一頓。
劉文靜:桑顯和,該你上場了!
兒子都搞不定,派我有個毛用,劉文靜,你很不講究啊!桑顯和清楚老東家的脾氣,強行勸降的策略,肯定不會奏效。還是曲線救國吧。
桑顯和不想和屈突通搭話,轉而對驍果衛說道:「兄弟們,你們的老家都在關中,如今卻要逃亡到東都,腦子裡究竟在想什麼?趕緊投降,跟我回長安吧!」
此話一出,兩軍陣前就傳來了一陣噼里啪啦的兵器撞擊聲,隋軍投降了。
屈突通看到大勢已去,跳下戰馬,跪在地上,朝揚州方向磕了三個響頭,痛苦地說道:「陛下,臣力盡而敗,確實沒有辜負陛下,老天爺可以為我作證!」
此情此景,感動天地。也許,正是屈突通的忠誠,李淵才會對他青睞有加。
屈突通投降之後,李淵將他封為兵部尚書,賜爵蔣國公,兼任李世民的右元帥府長史,讓他開始了另外一段輝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