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沒有原則的父母,教不出有教養的孩子> 給孩子多些引導,不要讓夢想成為空想

給孩子多些引導,不要讓夢想成為空想

2024-10-08 18:03:45 作者: 劉小軍

  很多孩子並不缺乏夢想,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行動,即使勇敢邁出了第一步,但也堅持不下去,或在行動中與最初的目標漸行漸遠。於是,孩子的夢想慢慢變成了空想。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加強引導,守護好孩子的夢想。

  6歲的曉宇對野生動物十分感興趣,他常常纏著媽媽給他講小動物的故事。電視上若是在播放關於野生動物的畫面,曉宇會立馬停下手中的事情,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媽媽開玩笑說:「曉宇,你要是能學會野生動物背後的知識,長大後就能當動物學家了。」

  曉宇一口答應下來,滿臉的認真。過了一會兒卻欲言又止道:「可是我覺得好難啊……」媽媽聽了沒說什麼。第二天,她特意買了很多圖書,教孩子認起野生動物來。放暑假的時候,媽媽帶著曉宇去了海洋館看海豚,又去了四川看大熊貓,還給他買了很多動物卡片。

  將孩子的興趣、潛力變成優勢,在開始階段往往是最難的。孩子一定是懵懵懂懂的,家長在知道孩子的夢想後,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堅定心中的想法,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同時還要引導孩子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變得更積極陽光。

  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孩子的興趣,家長可以多收集一些與孩子夢想有關的信息,或者通過各種渠道帶孩子親身接觸夢想,體驗那份氛圍。

  

  孩子都是脆弱的,家長想要讓孩子持之以恆地為夢想而努力,首先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在孩子通往夢想的旅途中,家長不能因為一點點失敗就將孩子全盤否定,要堅持為孩子打氣。孩子若是遇到了困難,家長應化身「護航人」,和孩子一起共渡難關。

  學習一項技能,或者朝著某個夢想去努力,一定是一段非常枯燥、艱辛的過程。為了打牢基礎,孩子需要做很多重複性的工作。作為孩子的領路人,家長要幫助孩子發掘和享受其中的樂趣,讓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同時,家長應看得比孩子更高、更遠才行。

  比如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父親想盡辦法帶著女兒去參加比賽,女兒從一開始的不情不願,到後來逐漸體驗到競技比賽的魅力和勝利的喜悅滋味,慢慢愛上了摔跤。父親還告訴女兒,得了摔跤冠軍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正因爸爸意識超前,想得深遠,女兒才對摔跤這項運動有了真正的崇敬,並最終戰勝了命運。

  美國小女孩莎拉在13歲那年對生物化學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她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普通的藻類能夠替代傳統能源?它為什麼賣得這麼昂貴呢?」見莎拉張口閉口就是「再生能源」,父母欣慰之餘,也儘可能地幫莎拉朝著這個方向探索起來。

  他們帶著莎拉去探訪美國最頂尖的實驗室,並想方設法地聯繫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希望他們能夠解答莎拉的問題。父母甚至幫助莎拉在家中組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實驗室,給她買來各種實驗材料,和女兒一起培育藻類植物。

  每當莎拉抱怨自己花費那麼多時間卻一無所獲的時候,母親總會溫柔地鼓勵她,父親則建議她將自己的作息時間按照藻類的生長周期稍加調整。有了父母的全力支持,莎拉慢慢變得樂在其中。她花了五年的時間,終於有了一個震驚科學界的發現:原來在天然藻類中添加特定的除草劑就能分離出產油相對較高的海藻……

  很多家長會憂愁這樣一個問題:當家庭物質條件難以支持孩子實現夢想的時候,是該堅定不移地守護孩子的夢想,還是勸說孩子放棄?

  家長往往會因為沒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幫助而自責。可是家長若過多地在孩子面前展露這些負面情緒,對孩子的成長只會有害無益。當孩子的夢想與物質條件有所衝突時,家長一定要將真實的情況告知孩子,並向孩子分析其中的利弊,請求孩子的諒解。

  孩子在一步步成長,見識、閱歷也逐漸變得豐富,他們的夢想並非一成不變。家長的尊重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越發成熟。然而,若家長不由分說地打斷孩子的夢想,同時過分強調錢的重要性,會給孩子一種有錢才能實現夢想的錯覺。

  經濟有限不代表無法圓夢。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父親,雖然經濟侷促到無法給女兒提供更多的營養品,可他還是成功將女兒送上了冠軍的領獎台。

  家長要善於評估孩子的決心,及其對夢想的專注度。哪怕經濟條件不理想,也應力所能及地守護孩子的夢想。例如,孩子對鋼琴十分感興趣,雖然家裡暫時買不起昂貴的鋼琴,卻可以帶孩子去一些收費不高的鋼琴培訓班學習,或者帶孩子去聽音樂會。

  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孩子的毅力和決心。如果孩子擁有足夠的行動力,家長便無須焦慮,以自己的方式去支持孩子堅持夢想。無論現實條件如何,家長都該默默守護孩子的夢想,引導孩子腳踏實地地去追夢,這才是未來教育的方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