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夢想的種子
2024-10-08 18:03:39
作者: 劉小軍
大多數家長喜歡向孩子灌輸「一馬當先」「力拔頭籌」的觀念。如果將孩子當作一輛汽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在牟著勁兒地推著汽車前行。然而,孩子自己卻一直拉著手剎。雖然全家人推得辛苦,但車卻越開越慢,搞不好隨時會爆胎。
只有將手剎放鬆,將發動機點燃,汽車才能順利地開起來。可見,家長要想讓孩子在人生路上向前飛馳,不應該逼迫孩子去拿第一名,而是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點燃孩子的夢想。
著名學者林清玄小時候讀書很差,每次考試都不及格。有一次他好不容易考過60分,拿著卷子回家給父親看。父親接過試卷,反而爽朗地笑起來。
父親寬容的態度讓林清玄很慚愧。雖然林清玄學習成績不太好,父親卻敏銳地發現林清玄喜歡看書,便鼓勵林清玄用筆記錄下心中的想法。於是,林清玄開始嘗試起了寫作。身為農夫的父親常常對他說:「寫作也像耕田一樣,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沒有不收成的。」
林清玄建議廣大家長:「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是後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裡面吧。」
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成績,但是孩子一直在獲取高分的壓力下學習,會特別容易陷入某種怪圈。孩子不堪重負之下,成績反而越來越差,連對未來的信心與勇氣也漸漸喪失。
單純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孩子的未來極不客觀。人的五指各有長短,孩子也是一樣。有的孩子雖然在學習上欠缺天分,但他們的優勢往往體現在別處。家長要通過文化課在內的多種教育形式,讓孩子的天賦得到最大可能的發揮。
想要喚醒孩子內心夢想的種子,家長就要牢記教育聖人孔子的「因材施教」,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來教育孩子,學會引導和陪伴孩子走向最適合他的方向。
其次,觀念是根本。面對孩子的教育,家長一定要捨得投資。為了讓孩子能自由快樂地成長,家長要盡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舞台。
至於孩子的成績問題,家長既不能「唯成績論」,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做好學習規劃,比如假期里每天在作業上花多長時間,應該達到怎樣的完成度,有問題找誰請教等。同時制定好孩子違反約定必須接受的懲罰。
比如孩子的作業若沒有按時完成,或者作業錯誤率高,讓孩子接受玩樂時間減半的懲罰。制定好規則後,家長不要過多干涉孩子自己的安排,只要適時提醒孩子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即可。每一次測驗成績出來後,與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出在哪,怎麼改進,教孩子總結經驗。
白岩松在看到自家兒子的中考成績後,感到非常開心。他的理由是孩子「沒考得太好」。他曾對兒子開玩笑道:「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我們就斷絕父子關係!」而在白岩松寫給兒子的「人生郵件」中,他解釋說:「爭第一的人總是緊盯著對手,也許會用上很多不善良的手段。」
兒子喜歡看球賽,白岩松非但不干涉,還很支持。有時候他甚至會縱容兒子半夜看球。他說:「堅持做完自己心中感興趣的事情,這個毅力是課堂上學不來的,不應該看低孩子的興趣。」
很多家長總是看不慣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怕孩子玩物喪志,耽誤了學習。然而,孩子的夢想和天賦或許正藏於某個興趣之中。家長要學會理解、認可,當孩子說起那些有意思的事情時,家長要像朋友一樣耐心地傾聽,並主動去關注孩子感興趣的領域。
比如有的爸爸會給孩子買英雄聯盟的紀念品,和孩子一起去參加電子競技;有的媽媽會為孩子的音樂愛好給他報吉他班,或者帶孩子去看他喜歡的明星的演唱會……
當孩子對家長的信任與日俱增時,家長可以利用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影響力」,引導孩子深入了解所喜愛的領域,擴大孩子的眼界,幫助孩子形成清晰的目標和夢想。
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業只會被無限細分下去,孩子未來能在任何一個領域發揮出獨一無二的作用都能如願過上期待中的生活。如果家長一味地逼迫孩子為了得高分而學習,卻不注重挖掘孩子真正擅長的領域,孩子很難成才。
家長要以身作則,教孩子去認識生命的多元價值,讓孩子對內心深處喜歡的、想要的、心甘情願付出努力追求的一切始終懷抱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