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樹立夢想,讓孩子成為有教養、有理想的人 選擇飯碗教育,還是夢想教育?
2024-10-08 18:03:36
作者: 劉小軍
孩子學習態度懶散,總認為是在為家長學。家長不免焦心不已,於是,常常教育孩子,在學校一定要循規蹈矩,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這樣才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端上金飯碗。可是孩子卻對家長的話左耳進右耳出,滿臉不在乎的樣子。到底應該怎麼辦?
其實,很多時候飯碗教育產生的效果遠遠比不上夢想教育。
著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黑柳徹子小時候在上課時總是不認真聽講,經常違反紀律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成績也變得越來越糟糕。黑柳徹子的媽媽是一位溫柔的女性,在聽到老師對黑柳徹子的批評後,她沒有責怪孩子,而是找到另一所學校,為孩子辦理了轉學手續。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多年後,黑柳徹子回憶說:「如果,當我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時,媽媽對我說『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要你了!』那樣,當我第一天走進巴學園時,會是多麼沮喪而惴惴不安啊!」
媽媽經常帶著黑柳徹子去室外玩耍,有一次,黑柳徹子看到街邊的宣傳藝人,心生渴望,立馬對媽媽說長大後想當宣傳藝人。媽媽很開心,第二天她就為黑柳徹子找來了一大堆有趣的資料……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產生危機感,會對孩子反覆強調社會競爭有多激烈。他們的本意是為了讓孩子奮發圖強,從小就有一顆不甘落於人後的心。可是,對於不諳世事的孩子來說,他們本人無法感受到危機的存在,因為他們產生不了跳出危機的緊迫感。
飯碗教育有其獨特的作用,比如說,一名農村孩子第一次來到大城市的時候,內心不由深受震動。不用家長強調,這名孩子已經開始對自己進行危機教育:「如果不好好努力,永遠也融入不了這樣的世界。」上一代很多年輕人正是在危機教育中崛起的。
然而,這一代的很多家長卻忽視了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絕大部分孩子都出生在衣食無憂的家庭中,家長描述的未來場景在孩子們看來遙不可及。孩子的第一反應一定是不相信,哪怕信了也會抱著同一個心態:「反正有父母在,餓不著咱們。」
面對低齡孩子,家長進行過多的危機教育只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初、高中階段的孩子已經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危機,家長再過多強調反而會增加孩子的焦慮感。這時候,危機感不僅無法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還會變成壓力和阻力。
科學研究早已證明,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只有在為興趣和夢想埋頭前進時,才甘心苦中作樂,並樂此不疲。家長應該用夢想教育來代替飯碗教育,從孩子的愛好、興趣著手,挖掘孩子的優勢、潛能,早早地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家長應該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興趣多加觀察,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同時挖掘、呵護和培養孩子的夢想,鼓勵孩子為夢想而戰。
雷雷第一次嘗到披薩的時候驚呆了,他對爸爸說:「真想知道這個餅是怎麼做出來的。」爸爸對這句話很上心,他立馬為雷雷訂了各種美食雜誌,帶著雷雷了解起披薩的起源、做法。
到了雷雷上高中的時候,他對西方的各種美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雷雷的老師不止一次勸說雷雷爸爸督促雷雷學習,備戰高考。最後爸爸卻聽從雷雷的心愿,將他送入了一家知名餐飲學校學做西餐。畢業後,雷雷直接進入一家五星級大酒店實習。再後來,他被送到法國進修。當他回到國內時,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西餐廚師。
夢想從何而來?它基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的渴望,其二是源於現實。人人都渴望用夢想來證明自己。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動力會更強烈。
另外,夢想不是憑空產生,孩子只有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並發自內心地熱愛生活,讓成長過程鮮活生動,才能建立起更具體、更現實的夢想。
家長在進行夢想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帶孩子去體驗館,體驗不同的職業,嘗試各種新鮮事物。
家長不妨試著從實踐中入手,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家中可以鼓勵孩子多多動手,體驗勞動。同時,多帶孩子到體驗館,感受不同的職業氛圍,比如醫生、教師、警察、消防員等,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夢想或許就此發芽。
2.引導孩子去閱讀、觀看追逐夢想的電影、動畫片、小說及名人傳記。
比如迪士尼的兒童電影《尋夢環遊記》;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奇蹟男孩》;《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安德里亞·貝蒂寫給孩子的夢想三部曲《羅西想當發明家》《喬伊想當建築師》《阿達想當科學家》;兒童故事書《不一樣的卡梅拉》等。
3.讓孩子多接觸身邊有夢想的人,給孩子帶來積極影響。
圍繞在孩子身邊的家人、老師、朋友若能懷揣著火熱夢想,並身體力行地為夢想去奮鬥,將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孩子便能明白夢想是件既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談論夢想,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從大的層面出發,讓孩子儘可能擁有更高的眼界和心胸。家長若只盯著眼前的飯碗,孩子未來的格局和成就也難以大得起來。正如教育專家所言:「教育的關鍵,就是鼓勵孩子『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