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表達,敢於表達

2024-10-08 18:02:16 作者: 劉小軍

  生活中,一些媽媽為了逗孩子說話,經常會問孩子「肚子餓不餓,冷不冷」等簡單的問題。可是這種問答模式卻難以有效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家長不妨換一種方式,引導孩子主動交流。比如說:「我們今天吃些什麼呢?你有好的意見可以推薦給媽媽嗎?」

  春日午後,媽媽帶著璐璐來到公園裡。媽媽對璐璐說:「春天來了,我們身邊的很多事物都悄悄地發生了變化。你能發現有哪些變化嗎?」璐璐觀察了一會兒,奶聲奶氣地說道:「花都開了,好香啊!」見媽媽露出讚許的表情,璐璐越發興奮起來。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她指著不遠處的湖泊說:「冰都融化啦。還有小草變綠了,柳樹發芽了,大家都脫下了厚厚的衣服……」璐璐越說越流暢,找到的細節也越來越多。

  這位母親用直觀形象的方法激發出璐璐的表達意願。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妨「就地取材」,時刻引導孩子去多看多說。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口語能力、發音能力和流暢、敏捷、精確地表達所思所想的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及思維邏輯的加強有著非凡的意義。

  1歲多的孩子正處於牙牙學語的階段,家長從這時候開始就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從發出單聲直至孩子完整說出一句話的過程是無比漫長的,家長要保持耐心。

  2到3歲之間的孩子大腦皮層中的語言中樞逐漸趨於成熟,家長一定要利用好這個時期,多與孩子交談,保持「嘴不停歇」的狀態,幫助孩子提升詞彙量。

  有些內向的孩子不善於表達,這與家庭的養育方式有關。比如說,有些老人帶大的孩子一般不愛表達自己。原因是孩子較少接觸外界環境,或家庭成員相對較少。內向雖然不是個缺點,但過於內向卻會對孩子之後的社交造成消極影響。

  還要注意的是,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不會說話」的標籤。很多內向的孩子內心往往敏感又豐富,想法很多,他們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而已。有些孩子之所以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可能是因為他們在這一方面受過挫折。這時候,家長應該進行反思:

  有沒有在孩子說得興高采烈的時候,擺出一副不耐煩的表情?孩子說錯的時候,是否粗暴地打斷過他?有沒有嘲笑過孩子貧瘠的詞彙量乃至他的發音?

  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最好的聽眾,始終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那麼,家長在每天的生活中該做哪些具體的事情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1.和孩子一起聽歌唱歌。

  通過歌曲來讓孩子接受和掌握語言是一個好辦法。家長不妨隔一段時間就教孩子學會一首新歌,那些歌詞會隨著悅耳的旋律深深印入孩子的腦海里。

  2.不要讓孩子生活在單一的環境中,多帶孩子出去走動。

  表達能力出眾的孩子往往有著超出同齡人的知識面及不俗的見識,這都是家長平日有意識引導的結果。老是讓孩子待在同一個環境裡,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多帶孩子去動物園、博物館、海洋館等地玩,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表達欲。

  3.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家長不妨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書,這會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起到極大地益處。從配有插圖的彩繪本到以大段描述為主的文學類書籍,孩子的精神世界越發豐富,越能表達出充滿趣味的見解。

  4.讓孩子從「爭吵」開始,愛上表達。

  有一類特殊的案例中,出現這樣的情況:無論家長怎麼誘導,都無法讓孩子打開心扉、坦誠相對地表達感情。面對這樣的孩子,普通的方法難以起到作用。家長不妨利用「吵架」來「疏通」孩子的情緒,激發孩子的表達欲望。

  劉靜氣呼呼地對兒子說:「都怪你不收拾好玩具,害得媽媽跌了一跤。」只見小傢伙不服氣道:「之前我把玩具都收到柜子里去了,是媽媽你自己拿出來給妹妹玩的,根本不怪我……」劉靜連忙道歉。她見兒子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事件始末,不由心裡暗喜。

  吵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受了委屈卻不敢言明。但凡對孩子成長能起到正面影響的方法,家長都可以適當地借鑑。當然,家長運用這一方法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孩子的情緒,見好就收,千萬別「假戲真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