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承擔的孩子最優秀
2024-10-08 18:02:14
作者: 劉小軍
曾有一位媽媽無奈地說:「兒子有一次不小心把家裡的筆記本電腦摔壞了,誰知他一點內疚的表現都沒有。我說了他幾句,他竟然賭氣離家出走了。」
孩子毫無責任心怎麼辦?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曾說:「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他們不同的一舉一動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學得很有責任感的。」
有一次,茨格拉夫人的兒子放學後並未按時回家,而是選擇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當他回到家中的時候,茨格拉夫人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兒子向她解釋了晚歸的原因,茨格拉夫人表示理解,隨後溫言道:「你應該提前跟我打招呼的。」
兒子嘟囔了一句:「我只比平時晚了半小時而已。」茨格拉夫人道:「那麼你該將今晚玩耍的時間也縮短半小時,我們必須遵守時間安排。」
生活中,有些心軟的家長總認為孩子年紀還小,不該承擔那麼多。於是,他們一再遷就、妥協,換來的卻是孩子對家長底線的一再試探。
要知道,責任心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無論孩子多大,只要孩子犯了過錯,家長就應該像茨格拉夫人一樣,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很容易推卸責任。有關調查顯示,60%以上的孩子有著不負責任的習慣。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道德品質敗壞,而是因為家長沒有及時的給予教育。
還有的家長過於嚴厲,導致孩子特別怕犯錯誤。孩子犯了錯誤後也不敢主動承認,生怕面臨可怕的懲罰。這時候,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勇於承認並承擔錯誤是不會受到責備和懲罰的。
孩子頻頻撒謊,千方百計地尋求推卸責任、免於懲罰的方法,可能是因為他們內心缺乏信任感,家長並未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理解。
家長粗暴的態度和情緒冷暴力,都是孩子內心不安定感的來源。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潛意識裡總隱藏著這樣的想法:我要是承認了一定沒好果子吃。
為了不讓孩子形成這種畸形的人生觀,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信任和尊重,盡一切努力去點燃孩子心中那份敢於擔當的勇氣。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家長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為獨立的個體,自己完全有承擔責任的能力和義務。
某小區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天傍晚,一個小男孩騎著自行車經過一輛豪華轎車。男孩一時走神,自行車便挨著轎車門疾馳而過。男孩驚出一身汗,他回頭一看,只見轎車車身被自行車颳了一條長口子。男孩猶豫片刻,騎著自行車「落荒而逃」了。
男孩回到家,一臉驚慌失措。見他魂不守舍的樣子,父親將他叫到房間詢問了起來。男孩將剛才發生的事情和盤托出,父親皺起了眉頭。只聽父親語重心長地說:「你怎麼能逃走呢?你應該留在那裡,等轎車主人出現後道歉,許諾人家一定會賠償損失。」
見兒子一臉愧疚的樣子,父親目光堅定道:「你應該第一時間告訴我的。現在咱們就去找物業,先查清楚那是誰的車。」
男孩無意碰壞了豪華轎車,當時並沒有人看見。但是這位父親卻讓男孩主動地去承認錯誤、擔負責任,讓男孩明白做錯了事情是不能逃避的。
家長在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時候,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就嚴厲地指責孩子,這會讓孩子更加懼怕去承擔犯錯的後果。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面對,在孩子逃避責任時及時制止。人只有承擔責任,才能走向社會,面向未來。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具體該怎麼做呢?
1.家長不要主動為孩子找藉口。
有些孩子總是不能將一件事情從頭負責到尾;有的孩子對別人態度冷漠自私;還有的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落荒而逃……
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家長們卻不以為意,只是一再強調:「我家孩子年紀還小」「小孩不懂事很正常」等等。家長若總是「包庇」自家孩子的行為,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2.用名人或英雄事跡喚起孩子的責任心。
家長不妨多和孩子講講歷史英雄勇於擔當責任的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成長。比如「負荊請罪」背後的故事,或兩彈元勛鄧稼先的英雄事跡等。
3.督促孩子履行曾許下的諾言。
但凡孩子答應過別人的事情,家長應及時提醒孩子認真對待。千萬別將孩子的話當成「過家家」,縱容孩子一再言而無信。
4.對於孩子的「告狀」應理性應對,不護短。
曾有一個小女孩回家後指著自己被弄髒的新衣服對母親告狀說:「都怪她們,把我推到水坑裡,衣服才會被弄髒。」
母親並未被這話挑起情緒,待她弄清事情原委後對小女孩說:「如果你不亂拿別人的東西,別人怎麼會把你推入水坑呢?這件事你們都有責任。」
作為家長,不要一味地偏袒自家孩子,更不能讓孩子養成怪罪別人的習慣。聽到孩子的告狀,家長應先將事情的原委調查清楚,點明自家孩子行為失當之處,再去追究責任。
孩子是否能夠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家長的態度是關鍵。家長除了要起到榜樣的作用,還應該將培育孩子的責任心當作一項長期任務,並持之以恆地實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