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隱修制度的興起
2024-10-08 17:43:09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217.隱修制度的定義;「隱士之父」聖安東尼
在第3至第6世紀之間,隱修制度在教會中發展起來。這種體系非常引人注目,對中世紀和後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了解一下它的精神和目標。
隱修制度,從廣義上來講,指的是一種簡樸克己、離群索居的生活,意在修煉靈魂。按照這個定義,它主要包括兩種人:(1)隱士或隱居者,即離開俗世,在無人煙的地方獨自居住;(2)修道士或修士,這些人在一個屋檐下過群居生活。
聖安東尼是一位埃及苦行者(約出生於公元251年),他的身體力行和廣泛影響讓很多人對隱修有了巨大的熱情,人們稱之為「隱士之父」。亞他那修(Athanasius)著書描寫了他一生的傳奇,在基督教世界的反響很大,成千上萬的人效仿聖人拋卻紅塵,遠避沙漠之中。據估計到4世紀末時,埃及很多地區沙漠裡的人口幾乎和城市一樣多。
218.西方的隱修制度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4世紀時,為氣候溫和的東方尤其是埃及所喜愛的禁欲主義的隱修,逐漸變成了修道院制度;也就是說,某位有名的隱士吸引了諸多的追隨者,他簡陋的茅棚或小屋成了修道院的核心。
隱修制度在東方建立後,很快就被引進到了歐洲,在很短時間內遍布已經有了基督教根基的西方國家。修道院內幾乎是完全的隱居生活。一時間,修道院遍布各地。西部羅馬帝國的覆亡和野蠻人的進攻使得逃亡到修道院的人數劇增。
219.聖本篤(St. Benedict)會規
為了讓修士的隱修和苦行更為規範,在隱修制度興起的早期便設立了一些規則供他們遵守。其中,修士的三個最基本要求就是絕財(Poverty)、絕色(Chastity)、絕意(Obedience)。
最偉大的修士立法者為努西亞的聖本篤(480—543),位於羅馬和那不勒斯之間著名的卡西諾山(Monte Cassino)修道院的建立者。對於宗教界而言,其會規的重要性相當於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第192條)對於歐洲社會的重要性。會規中的很多規定都是十分明智和實用的,比如,其中一條規定體力勞動是神聖的義務,另外一條要求修士每天必須花一定的時間讀經文。
遵守聖本篤會規的修士被稱為本篤會修士。這一會規十分受歡迎,一度有4萬座修道院奉行該會規。
220.修士對文明的貢獻
教會建立的修道院體系給脫胎於舊世界、正在成形的新世界帶來了福利。修士,尤其是本篤會(Benedictines)修士,成了農耕者,他們在王公大臣贈予的滿是沼澤的蠻荒之地上精耕細作,把它們變為良田,拯救了歐洲一些最荒蕪的地區。總之,修士是文明開拓進取的先驅者。
修士還是傳教士,他們的熱情和奉獻使得教會迅速地贏得了蠻族的皈依。
修道院安靜的生活不僅孕育了虔誠,也促進了教育。修士成了教師,並在修道院的支持下建立了學校,這些學校是中世紀早期教育的發源地,也是幾個世紀中歐洲精神生活的中心。
修士還是抄寫員,經過艱苦的努力,他們收集並抄寫了古代的手稿,從而為現代人保存了大量的經典學術著作和文學作品,使它們不致佚失。幾乎所有的希臘和拉丁經典都是經由修士之手流傳至今的。
再就是,修士為富人和虔誠者布施,救濟窮人和有需要的人。修道院對老病之人,對厭倦生活之人敞開大門。總之,修道院是中世紀的避難所、旅店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