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教皇權力的崛起
2024-10-08 17:43:12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221.帝國中的帝國
羅馬滅亡之前很久,在其內部就有一個宗教之國,在組織和管理體系上都與帝國的模式別無二致。這個精神王國和世俗王國一樣等級森嚴,其中包括助祭(Deacons)、牧師(Priests/Presbyters)和主教(Bishops)等各級執事人員。主教們組成了主教團(Episcopate),有四個等級:區主教(Country Bishops)、市主教(City Bishops)、都主教(Metropolitans)或總主教(Archbishops)及宗主教(Patriarchs)。4 世紀末時,共有五個宗主教區(Patriarchates),分別以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條克和耶路撒冷這五大城市為中心。
在所有宗主教中,羅馬宗主教的地位被公認是最尊貴的,進而在權威性和管轄權上獲得了優先地位,這一點也同樣得到了廣泛承認。8世紀末期,大部分基督教世界裡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宗教王國。
除了那些坐上了聖彼得位置的大人物——比如教皇利奧一世(Leo the Great)、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 the Great)和尼古拉斯一世(Nicholas I)——的影響,還有其他各種歷史因素使得羅馬主教的權力得以實現。在接下來的講述中,我們會大體看一下這些有利的因素。這些事件在教皇權力的崛起與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
222.對聖彼得(St. Peter)及其建立羅馬教會的信仰
人們相信,主給予使徒彼得至高無上的權力。人們還相信,彼得建立了羅馬教會並在尼祿的暴政下殉難了。
這些信念和解釋讓羅馬主教成為了彼得的繼承者,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聲譽,證實了他們權力的合法性,使他們比其他教會組織享有更大的權威。
223.處於世界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
在最初幾個世紀裡,羅馬主教的主張極大地得益於羅馬帝國良好的名聲和威望。從那時起,人們已經習慣於在所有世俗事務上接受羅馬的命令;自然而然,人們也習慣於在超世俗事務上接受其命令和指導。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所以,占據世界地理和政治中心的羅馬主教便享有所有其他主教和宗主教不曾享有的巨大優勢。在數百年的時間裡,聚集在這座永恆之城周圍的光輝,自然也賦予基督教主教頭頂以光環。
224.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的影響
帝國賦予的優勢並沒有因為這座城市不再是帝國首都而消失。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遷都東方並沒有削弱羅馬主教的權力和榮耀,相反,他們的離開讓主教成了羅馬最重要的人物。
225.牧師成為羅馬的保護者
蠻族入侵是羅馬主教擴大他們影響和權威的另一個時機。羅馬的困境是他們的機會。我們還記得虔誠的教皇利奧是如何讓兇惡的阿提拉撤軍並饒過帝國首都的(第167條);還有公元455年,又是這位教皇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汪達爾王蓋薩里克的怒火,從野蠻人的暴行中保護了全城居民(第173條)。
因此,當皇帝作為羅馬理所當然的守衛者卻無法保衛都城時,手無寸鐵的牧師卻通過神職賦予他的敬畏與威望盡力而為其難為之事,結果便為羅馬教廷帶來了更多的榮譽與權威。
226.西部羅馬帝國的滅亡對教皇權力的影響
如果說帝國的不幸給羅馬主教帶來了名望和影響力,那麼西部帝國最終的滅亡也起了同樣的作用。
因此,當帝國的皇庭東移時,羅馬主教成了西歐最重要的人物,而且,因為君士坦丁堡的皇庭如此遙遠,他們便逐漸擁有了帝國的權力。他們是野蠻人首領和義大利人之間的仲裁者,城市間、國家間、國王間的紛爭也交由他們來處理。特別是西部其他地區的主教,在與阿里烏斯派野蠻人起衝突時,也向羅馬尋求建議和幫助。這些事情對羅馬主教權力和影響力的加強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227.羅馬的使團
早期,羅馬教會派出大量傳教團,這讓它成為地方諸教會之母,這些教會組織對它充滿感激,十分忠誠。所以,被羅馬傳教士教化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對它滿懷尊敬,是羅馬教會忠實的兒女。不列顛基督徒經常去羅馬朝聖,將他們的彼得便士(Saint Peter’s Pence)送去作為貢金。當撒克遜人作為傳教士去教化歐洲大陸上的親族時,他們也把這同樣的情感帶給了德意志人。
228.安條克、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落入薩拉森人之手的影響
7世紀時,所有東方的主要城市都被穆斯林占領了(6)。這對羅馬教會來說,有著重要影響,因為在這些城市裡都有一個,或者本來都有一個競爭者。安條克、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從基督教世界的地圖上消失,意味著羅馬教會只有君士坦丁堡一個對手。基督世界的不幸反而增強了羅馬主教的權威。
229.教皇成為世俗君主
8世紀時,東方的希臘教會和西方的拉丁教會之間爆發了一場關於聖像崇拜的爭論,在教會史上稱為「聖像破壞運動」(7)。這場爭論的長期後果使羅馬教會的權威得到了增強。
公元716年成為拜占庭皇帝的伊蘇利亞王朝的利奧三世是位狂熱的聖像破壞者。東方希臘教會的聖像被破壞殆盡,皇帝還發誓要清除西部拉丁教堂里的這些「偶像崇拜的象徵」,為此頒布了一項法令,禁止使用聖像。教皇格里高利二世作為羅馬主教,不僅反對該法令的執行,還發布教令將東部皇帝開除教籍,從而切斷了東部所有破壞聖像的教堂與正統天主教會的一切聯繫。
在這場與東部皇帝的論爭中,羅馬大主教與加洛林王朝的法蘭克君主結成了同盟,我們會在後面大致講一下這個過程(參見第十七章)。這是難得一見的患難之交。教皇幫助丕平家族的後裔成為國王和皇帝;知恩圖報的法蘭克國王幫助教皇抵禦所有的來犯之敵,不管是東部的,還是蠻族的,並為其獻土,為建立教皇的世俗權力奠定了基礎。
這就是教皇權力崛起的大致過程。其影響比其他任何制度都深遠,註定要在整個中世紀決定西歐基督世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