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羅馬史> 第十一章 羅馬人的建築、文學、法律和社會生活 第一節 建築工程

第十一章 羅馬人的建築、文學、法律和社會生活 第一節 建築工程

2024-10-08 17:42:54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177.羅馬對建築學的貢獻

  羅馬的建築主要是模仿希臘。但羅馬人可不是一味地照搬,他們不僅改變了希臘建築的形式,而且還大量使用希臘和東方人很少使用的拱頂,從而給予了這些巨大的建築以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們建造了寬闊的穹頂長廊和大廳,讓宏偉的高架渠穿過最深的山谷,在最寬闊的河流上搭建了最結實的橋樑,有一些經過了1800年歲月和洪流的侵蝕依然保存至今。拱頂的使用是羅馬建築師對建築科學和藝術的最大貢獻。

  178.神聖的建築

  羅馬人的神殿與希臘人的十分相似,在此我們就不必詳加描述了。但我們要提一下圓形拱頂殿宇,因為這種建築是義大利所獨有的,它最傑出的代表是羅馬的萬神殿,至今保存得十分完好。巨大的混凝土穹頂籠罩著整個建築,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建築師最大膽的磚石作品。

  179.競技場、劇院和圓形競技場

  羅馬的競技場,我們應該稱之為跑馬場。羅馬有幾處競技場的舊址,最有名的是馬克西穆斯競技場,它始建於塔克文家族當政時代,後來隨著帝國人口的增長又擴建了,據說能容下兩三萬觀眾。

  羅馬人的劇院是從希臘人那裡學來的;然而,他們的圓形競技場卻屬於獨創。弗拉維時代的圓形競技場多用做鬥獸場,我們之前就有所提及,它比任何古代遺址都更有力地向我們傳達了一種文明的精神(48)。這座巨大建築的遺蹟保留到了今天,是「羅馬帝國權力和輝煌的象徵」。義大利許多重要城市和省份都有與鬥獸場十分相似的圓形競技場,只是要小一些,但卡普亞的那座,幾乎與弗拉維時期的這座一樣大。

  

  180.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是羅馬人最傑出的實用建築,體現了這個民族的實用天才。這些道路從首都向外輻射,並隨著帝國的擴張而不斷延長,一直到達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區,甚至阿爾卑斯山北都與羅馬相連,道路互通,形成一張交織得非常好的道路網絡。這些道路今天雖然早已殘缺不全,但依然能夠激起現代設計師的羨慕和好奇。(49)

  帝國榮耀與恥辱的紀念碑。

  ——迪爾

  這些軍用大道體現了羅馬人不懼艱難的精神,它們儘可能地以水平直線的方式向前延伸,隧道穿山,高橋連谷。那不勒斯附近的一座隧道直到今天還在使用,它有半英里長,人們稱之為波西里珀洞穴(Grotto of Posilipo),它使得阿庇烏大道穿過一座海角,是整個大道修建中最為困難的一處。道路4至5碼寬,由水泥和碎石構成,上面有時鋪一層硬石,就像阿庇烏大道一樣。羅馬廣場有一根鍍金的柱子,上面刻著所有半島大道的長度。

  這座里程碑坐落在哈德良長城附近的切斯特霍姆(Chesterholm),是不列顛僅存的一處由古羅馬工程師所修建的里程碑。

  181.水渠

  古羅馬的水渠是羅馬人最重要的實用建築之一。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於公元前313年開始建設首都的用水系統,他修建了一條水渠,把水從薩賓山上引到城裡。共和國時期又建了4條;帝國時期水渠的數量達到14條。(50) 最長的水渠有55英里。水渠一般在地表之下,但要穿過山谷時,人們就用拱門把它架起來,有些高達100多英尺。(51) 今天,羅馬城外這些高大而殘破的拱門延綿不斷,是坎帕尼亞地區最引人注目的景物。

  182.溫泉或浴池

  對古羅馬人來說,洗浴是一種奢侈的藝術。共和國時代浴池的數量就不少,但帝國時代的浴池,或者應該叫溫泉,才是真正的宏偉壯觀。它們與共和國時代的浴池不同,屬於帝國建築中最精緻昂貴的。裡面包括冷浴、熱浴、游泳等各種房間,更衣室和健身房,博物館和圖書館,用來休息和交談的石柱廊,美麗的院子裡有雕像和其他用來增加豪華感和休閒感的裝飾品。(52) 為了顯示建造者的慷慨,這些地方免費向公眾開放。

  並不只有首都的居民才把洗澡變成奢侈和藝術。羅馬帝國境內大大小小的城市裡都有溫泉供洗浴;若是哪裡的泉水有療養的作用,那裡一定會建起最宏偉的洗浴設施,變成羅馬人最愛去的地方。巴登巴登(Baden-Baden)是現代德國人的避暑勝地,可是它在千百年前就是富有的羅馬人常去的著名的奢侈度假勝地了。

  183.別墅

  每一個富有的羅馬人都有別墅,許多人在義大利不同的地方有好幾處。這些鄉村居所不僅保留了城市的便利,比如浴池、博物館、圖書館,還多了首都因空間所限而沒有的東西——寬敞的花園、鳥舍、魚塘、葡萄園、橄欖果園、林蔭大道和維護得很好的車道。

  最有名的當屬哈德良在提布爾[Tibu,即今天的蒂沃利(Tivoli)]建的別墅。它設計的目的是模擬地上世界和地下世界。有一處是坦佩谷(Vale of Tempe)的縮影,還有其他著名景點的復現,這些一定是哈德良在他巡遊過程中所見所嘆的。地下迷宮讓訪客仿佛身臨冥府,從而體驗傳說中的可怕之地。

  184.墓碑

  最早期的羅馬人似乎通過埋葬來處理死者;不過,到共和國晚期,火葬變得普遍起來。基督教盛行後,宣揚耶穌復活的教義使得土葬再次流行。

  羅馬人最喜歡的埋葬地點是大道兩邊,「因為,死者總是嚮往著現在的世界」。從首都開始一連幾英里內,阿庇烏大道兩側滿是墓碑。許多已經殘缺不全,但依然緊挨著大道。這些建築就像現代墓園裡的紀念碑一樣有著多樣的設計。(53)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