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遇故知

2024-10-08 17:16:13 作者: 林希美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所以,無須尋找讀懂自己的人,也無須渴求遇到知音。李清照視趙明誠為知音,那不過是在書畫古董的世界裡。在生活和人生價值觀上,她和趙明誠有很大的不同。李清照想過隱士般的生活,趙明誠渴望仕途平坦;李清照心懷大義,趙明誠只求自保……可是,他們又是知音,在安穩的青州歲月里,他們是如此相同,以至於讓李清照懷念了一輩子。

  李清照從金華回來不久,便聽說朱敦儒要來臨安了。據說,他被皇帝召對時,議論明暢,得到宋高宗的賞識,已被賜為進士,任為秘書省正字……

  聽到朱敦儒要來,李清照為之一振,因為她和他並非一般朋友,李、朱兩姓原有通家之誼。朱敦儒的父親朱勃頗有詩歌造詣,曾和蘇軾有過唱和。李格非曾與朱勃同朝為官,對他也多有仰慕之意。後來李清照去了汴京,與朱敦儒便已相識,他志行高潔、博物洽聞,是非常有名望的東都名士。

  李清照很是欣賞他的才華,他的《水龍吟》在朝中傳誦,她讀完也為之傾倒。聽說這位老友要來,她又想起這首詞來,不禁誦讀再三: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歸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老友來到臨安,李清照設宴款待。那次三家聚會,共有十多人。除了朱敦儒一家,李清照還邀請了李迒一家作陪。這次重逢,自有一番他鄉遇故知之感。此後,李清照在臨安又多了一些朋友陪伴,與朱家走動較人頻繁,他們都認為,只有彼此才是在才學上最強勁的對手。

  又逢七夕,李清照一想到八月便要祭奠趙明誠,便又感傷起來。之前七夕,李清照思念趙明誠時,寫過關於七夕的詩詞。那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還有一次相逢的機會,如今,她與趙明誠天人永隔,又怎能不寫詞祭奠?她在那個七夕寫下了《鵲橋仙》,詞作基調悽苦,無限傷感。後來,這首詞丟失,只留下朱敦儒讀完詞後的悲傷悲嘆之情。他的《和李易安金魚池蓮》,便是情緒平穩後所作的:

  白鷗欲下,金魚不去,圓葉低開蕙帳。輕風冷露夜深時,獨自個、凌波直上。

  幽闌共晚,明璫難寄,塵世教誰將傍?會尋織女趁靈槎,泛舊路、銀河萬丈。

  李清照身為嫠婦,有諸多不便,實在不該與朱敦儒時常接觸交往,更不該與之唱和。可是在異地他鄉,最難得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志行高潔」,行得端,做得正,也不怕遭人詬病。這位故人帶給李清照諸多安慰,也帶給她諸多傷感。她常常想起,與趙明誠、朱敦儒三個人的友好時光。

  有多少快樂,便有多少傷感。這些年,她早已習慣孤身一人,有了朋友來訪,便又要品嘗朋友離去後的失落與寂寞。更令她難過的是,朋友也來臨安,更是說明國破家亡,她已年邁,怕是不能親眼見到大宋恢復江山了。萬千愁腸結於一起,她提筆寫下了《添字醜奴兒》一詞: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詞中寫的是一位流離他鄉的嫠婦。住宅庭院或許是來到這裡後購置的,也或許是租賃而來的。總之,這庭院中,窗前有一棵高大的芭蕉樹。她不知道是誰栽下的,只見芭蕉身高葉大,遮蓋了這座庭院。

  炎夏酷暑,這樹如同扇子,使人感到涼爽舒適。它的葉子竟那樣大,那樣舒展,蕉心拳曲,也美得別有一番滋味。葉葉心心,給人愉悅,給人舒適。

  夏日裡,這樹讓人感覺清涼舒適,可到了夜晚,尤其是雨夜,這樹便令人煩憂。雨打芭蕉葉,一葉葉,一聲聲,滴滴訴憂愁。睡不著的夜晚,她想起一件件傷心事來,更憂心著國家的前途命運。

  「北人」即指李清照。她南渡後,便自稱北人。她身在南方,憂愁著北方的國土,被折磨得心神俱憊,不成樣子。她越是老,越思鄉心切,徹夜難眠。正巧雨打芭蕉,擾得她心煩意亂,更是難過了。

  「春蠶到死絲方盡」,春蠶至死才停止吐絲,男女間的真摯情愛至死不渝。而她,對回到故鄉的渴望從未斷過。她的思念,沒有盡頭,即使死去,也不甘心屍骨埋於他鄉。對於國家命運的無奈,她只能憂愁,不能出一點力。

  從金華回到臨安,李清照還辦了一件大事,轟動了朝野。她不僅獻上了《哲宗實錄》,還將《金石錄》三十卷再加厘定,一併捐獻給了朝廷。朝中士大夫皆知李清照是「詞女」,也聽聞《金石錄》是由趙明誠和李清照共同完成,只是他們讀完,沒想到李清照才學竟如此之好,尤其李清照所撰寫的《金石錄·後序》,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一時間,她成了更為知名的「詞人」,此前所作的作品在士大夫間爭相傳閱,有人甚至用陸機《文賦》中的「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來形容她的才學和揮筆成文的天賦。李清照的才學無論怎樣稱讚都不為過,但這也為李清照帶來了無奈的事。周密在《浩然齋雅談》上寫道:

  李易安,紹興癸亥在行都,有親聯為內命婦者,因端午進帖子。《皇帝閣》曰:「日月堯天大,璇璣舜歷長。側聞行殿帳,多集上書囊。」《皇后閣》曰:「意貼初宜夏,金駒已過蠶。至尊千萬壽,行見百斯男。」《夫人閣》曰:「三宮催解粽,妝罷未天明。便面天題字,歌頭御賜名。」時秦楚材在翰苑,惡之,止賜金帛而罷。

  李清照有一個惡親,便是秦檜。她和秦檜夫婦是表親,年齡亦相差無幾。他們之前一同在汴京生活,後來又共同南渡到臨安,李清照萬眾矚目時,她因沒有為秦檜的兄長秦梓代筆而得罪了這位親戚,所以李清照獻上《金石錄》只得到了微薄的賞賜。

  李清照的親戚多數門第顯赫,但她並不攀龍附鳳,政治立場也不敢與親戚苟同。她與不相和的人保持著距離,過著獨身一人的生活。有些人不是天生孤獨,是他們選擇了孤獨。在這塵世間,他們太過清麗,活得像一叢清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他們無法融入世俗欲望,只想活得精神明亮高潔。如他,這位叫朱敦儒的知己,他因主戰,被主和派言官彈劾,誣陷他與李光相交通,遂被罷輟,退居到嘉禾。在秦檜死前,他曾被召為鴻臚少卿,後退而致仕,卒於嘉禾。

  人人佩服忠肝義膽之士,卻無人願做忠肝義膽之人;人人想與清廉高潔者交友,卻無人願意自身潔淨……趙明誠曾經犯過錯,在品性上遊走於清廉高潔與自保之間,但他至少有一顆願做不慕名利之人的心。

  有此心,已實屬難得。也因此,他讓她愛了一輩子,懷念了大半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