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難金華

2024-10-08 17:16:03 作者: 林希美

  世界如此之大,在某個角落,總能容得下一個人。可是,世界也很小,成千上萬的人,就變成了一個群體,世界再大也難有容身之地。當一人因欲望血洗河山,百姓只能四處逃竄。有欲望的地方就有戰爭,不管世界是大是小,只要欲望在,就難以找到容身之地。李清照清靜了一段時間後,又要漂泊了。

  紹興四年(1134)秋,「齊帝」劉豫政權勾結金軍,準備南下江淮流域,占領這片土地。九月,齊豫在金兵大軍護衛下,分兩支軍隊,分別向安徽滁州和江蘇揚州進攻,攻下兩地後,繼續南侵。李清照聽到消息,在《打馬圖經·序》中記錄了逃難金華時的情形:

  今年冬十月朔,聞淮上警報。江浙之人,自東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謀入城市,居城市者謀入山林,旁午絡繹,莫卜所之。易安居士亦自臨安溯流,涉嚴灘之險,抵金華,卜居陳氏第。乍釋舟楫而見軒窗,意頗適然。更長燭明,奈此良夜乎。於是乎博弈之事講矣。

  紹興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李清照寫下了《打馬圖經》。其中「博弈之事」,並非人與人之間的博弈,而是一種類似於下棋的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打馬」,其規則是李清照創建的。她在《打馬賦》的最後一段寫道:

  佛狸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滿眼驊騮雜騄駬,時危安得真致此?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誰能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的小名,他曾南侵攻打劉宋,所以李清照在賦中詛咒太武帝這個來犯者「卯年死」。她之所以這樣寫,實際上是藉此詛咒金兵死到臨頭,罵金人和劉豫不會有好下場。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因為金兵繼續攻打大宋,搞得百姓不得安寧。她老了,已沒了「千里」之志,但仍希望能夠渡過淮水,回到故鄉。只可惜,李清照離家鄉越來越遠,她從臨安逃到了金華。

  她剛剛詛咒金兵不久,韓世忠便率兵應戰,使得金兵不能再繼續南侵。那段時間,風雪交加,糧道不通,金兵掠無所獲,只能殺馬而食,讓金、齊軍士十分憤怒。金兵斷了糧草,正處危難之際,沒多久又傳來金太宗死亡的消息,金兵恐怕生變,遂帶兵退卻,劉豫也率兵逃走了。

  金國退兵,李清照心情大好,在金華閒得無聊,玩起了「打馬」遊戲。此時,李擢任金華知府,在這裡有不少她的親朋好友、晚輩等,所以她也不再整日悲嘆。她去了八詠樓,在那裡吟詩高唱,登樓覽勝。當她佇立八詠樓上,望向北方時,呤出了一首《題八詠樓》的詩: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八詠樓風景秀麗,情高致遠。在此間登樓望遠,還有什麼可憂愁的,不如把那國家存亡的事留給後人去憂愁。事實上,李清照沒有一刻不憂愁國家命運。她目眺望遠,想著再也回不去的故鄉,只能將這憂愁放下。表面上看,金國暫時退兵可喜可賀,但這並不長久,不知何時又將戰火四起。大宋恢復江山的那一天,她怕是看不到了。

  在貫休的《獻錢尚父》中有詩云:「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李清照提取「三千」和「十四」入詩,是想突出金華的地位。這裡水道密集,能夠深入江南三千多里,也能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紹興四年底,世界太平了,沒多久,宋高宗回到臨安。避難於金華的李清照聽到消息,並沒有多高興,她一反在金華的好興致,寫了一首極為傷感的詞——《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避難金華,使李清照想到了屏居青州的時光。她曾把趙明誠叫作「武陵人」,選取《武陵春》為調名填詞,並非隨意取之。屏居青州,是為避難,在金華,也是避難。只是,那個人不在了,就算國家勝利了,她在情感上依舊悲傷著。

  繁華落幕,花盡塵香,站在時光盡頭,她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日上三竿,也懶得梳妝打扮。這並不是最後的結局,只是停歇,如同「風住」,可即使這樣,她仍覺得人沒了希望。

  這些年,春去秋來,早已物是人非,人也在時光中改變了。從青春到兩鬢花白,從盛年到暮年,從繁華到落幕,她變了嗎?物是人非,事物從未停止更替,她卻好像沒改。時光只是催老她的容顏,催白她的長髮,可她的心,依舊如初。回憶起這些年的經歷,多少事,她不能開口,一想到便淚滿衣襟。

  都說春光和泛舟十分美好,她也幻想那美好的場景,為自己擬泛一條輕舟。哪怕生活待她萬分殘酷,她也要在心中點亮一盞明燈活下去。只是,她的愁太多了,怕累了舴艋舟,所以她在掙扎,不知心中那泛舟能載多久。這麼多愁啊,只怕那舟要沉了。

  她遭遇黨爭、兵禍戰亂、喪偶、流離失所、頒金、再嫁離異等,這些苦難,她一路是怎樣走過來的?真的累了,那些事不能提,不能回憶,若不是與趙明誠的過往點亮著她的人生,她怕是要撐不住了。

  眼下,她還有一件為難的事,或者說,遇到了另外一件難以承受的事。就在李清照寫《金石錄·後序》時,有位大臣覲見宋高宗,稱王安石自任己見,改變了祖宗法度,上誤神宗,天下之亂,實兆於此。宋高宗也認為問題出在這裡,因為他極愛元祐黨人。

  宋高宗一直以為,《哲宗實錄》為奸臣所修,書中說盡王安石好話,對廢輟新黨的高、向兩位皇后十分不利,所以這本《哲宗實錄》不能擴散於民間,而趙挺之當年曾參與撰修此錄,並自己收藏了一份,如今恰在李清照這裡。《哲宗實錄》被視為禁書,竊窺、私藏都不允許,李清照對此不知如何是好。

  這是趙家的「宗室」之物,她要像保護自己的頭目般保護的書籍,現在這本書被點了名,要她將此書獻給朝廷。

  她怕是跟書畫文物無緣吧,也做不到對趙明誠信守承諾吧?她已看開,即使如心口上撒鹽,該失去的依然會失去。她一次次遭遇錐心之痛,那條小舟,真的載不動這些愁。

  沒多久,她離開了金華,回到了杭州。杭州她能回去,可有些東西,她知道帶不走,也回不去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