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里的似水流年
2024-10-08 17:14:28
作者: 林希美
每位女子,都有「一生一代一雙人」的祈願,過著過著,就變成了「爭教兩處銷魂」。為了遠大夢想,為了一紙功名,離開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以為一定會榮歸故里,卻忘記了人是會變的,人也是會散的。人生無常,聚散無常,新婚不久的李清照,以為今後的日子便是那「一生一代一雙人」,永遠都不會改變。
李清照到底年輕,似個孩子,還不懂得世事變遷,人生有更大的苦難。這一時期,她過得無憂無慮,極其開心。趙明誠不在家時,她研讀了父親李格非寫的《洛陽名園記》,書中記錄了洛陽十九處名園的歷史變遷、亭榭布置,以及各種花木體性等。李清照喜歡這冊書,在書中提升著園林知識,也正因此,她寫出了不少關於花的詞。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李清照遊覽了汴京景觀,有計劃地「實地考察」,將書本知識實踐於生活中。她寫花、愛花、惜花,又怎能不去賞花。有歷史記載說,她這次出遊,是由趙明誠陪伴。他視她為知音,他又如何能不與她共享人間美景喜樂?
登高望遠,牽手行走,他們聽文人墨客花前吟詩,也要比一比誰背誦的詩文多。李清照玩記憶遊戲從來不輸,只是,才子趙明誠也不甘落後,逼得李清照使出渾身解數。雲和風、花和亭,就在手邊,有著說不出的愜意,有些難以言說的幸福。趙明誠喜歡什麼花不得而知,但卻深知李清照喜歡桂花。她說,《離騷》里不收入桂花,是因屈原情思不足。自古多情者多自傷,一句話道出她清高傲然的背後,終究有一顆小女子的心,也終究要被情所困,為情所傷。後來,她與趙明誠分隔兩地,活潑開朗的李清照竟生出許多哀怨來。她悲悲戚戚,相思之情爬滿心頭。
爬滿李清照心頭的,還有那些古玩字畫。她和趙明誠典當衣物,換來錢財,購置的金石碑刻、古玩字畫終究有限。不少古今名人的字畫價格高昂,並非他們能承受得起的。
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著名畫家徐熙的《牡丹圖》,供他們夫妻二人欣賞,並希望他們買下。徐熙是南唐的傑出畫家,善畫花竹、禽魚、蔬果、草蟲。在畫法上,一反唐代以來流行的暈淡賦色,創新出落墨表現手法,即以墨畫出花卉的枝葉蕊萼,然後傅色,人稱「落墨花」。
《牡丹圖》雖不是徐熙最有名的作品,但百餘年來,能得到他的畫作已實屬難得。他們夫妻二人喜愛收藏眾人皆知,故此,這人找到他們,希望他們能收藏此畫。李清照見到這幅畫激動不已,一寸一寸地欣賞《牡丹圖》,加上她對花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幅畫真是深得她心。
此人給了他們兩天鑑賞期,三天後如若購買,便準備二十萬文錢款,如若不願購置,此人便要拿回《牡丹圖》。
二十萬文,對於王公貴族、富商大賈而言,或許輕而易舉,但對於每月俸祿不多的趙明誠,卻是天文數字,他們夫妻二人縱然心有不舍,也只能望而興嘆。
把玩、欣賞、考辨,帶給了他們莫大的快樂,夫妻二人盡情地欣賞這幅畫,真是越看越喜,越看越愛,越看越不舍。天下好物太多,無奈囊中羞澀,真是人生一大遺憾。他們不貪戀世間富貴,可到底貪戀世間古玩藝術,與那些愛慕富貴權力者又有何區別?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寫道: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他們雖典當衣物才能購置文物,但一直自認為好似「葛天氏之民」,單純而快樂。如今,為了《牡丹圖》感嘆惆悵數日,連最初的快樂也失去了。李清照自知不該如此,他們重要的是心性高雅,甘於淡泊貧窮,假如為了昂貴的文物而不開心,與追求仕途的人,又有什麼不同?失去喜愛的《牡丹圖》,僅感嘆幾天便想清楚了,他們夫妻有共同的愛好與興趣,還有普通文物供彼此賞玩,已得人間大樂,又何必在意更多呢?得不到固然遺憾,可世間好物太多,終究不能得到全部,但為了追求好物,為了更昂貴的東西,而失去自己,失去快樂,才是得不償失。
想明白以後,她和夫君趙明誠又恢復了往日的喜樂,他們依舊去相國寺收集文物,也依舊賞花賞雪,喝茶讀書。世間,無人能許你歲月靜好,只要心靜,歲月也便靜了。
然而,人生無常,李清照以為的平靜歲月和歲月靜好,終究是靠不住的。「一生一代一雙人」的美好願望,也終究抵不過現實。她自嫁給趙明誠,便給這段婚姻留下了一個隱患。當初的黨爭暫時「和平」,並不是得到和解,只是表面上看來風平浪靜。當水火不容、嚴重對立的政治鬥爭爆發,也就意味著李清照要做出犧牲,委曲求全。無論李家勝,還是趙家勝,都不是她想看到的,也都讓她為難。
世事變遷,平靜之下永遠暗流涌動,這是千古不變的規律。也唯有未雨綢繆者、未卜先知者,才能順利脫險。可是,太晚了,多數人沉浸於聲色犬馬、琴棋書畫詩酒茶的生活中,他們不信災難會來,不信天晴後便有陰雨,他們只信親眼所見,也正因如此,他們最終成了時代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