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懷詩
2024-10-08 17:14:01
作者: 林希美
人世安定,童年無憂,年華雖漸去漸遠,但人都渴望長大。於成人而言,年華的流逝,是一聲聲嘆息;於孩童來講,年華的流逝才能越來越窈窕可愛。十多歲的李清照,還不太管世間的淒涼與喧囂,一心在舊式老宅中積累知識的能量,將心事逐一積攢,等待時間成熟,好化作筆下的詩句。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那個咿呀學語的孩童不見了,十幾歲的李清照,早已成為娉婷女子。李清照十多歲時,偶得外祖父被貶、舅父們被革職,而自己的父親也被外放廣信軍的消息,曾煩悶不已。不過,在祖父和伯父的開導下,她很快為父親棒逐妖道而感到自豪。
受家族政治上不順心的影響,李清照開始關心世事,對所讀史書上的內容進行思考,正式開啟了她的詩意人生。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十四歲之前,李清照無拘無束,即使長輩發現她的舉動似男孩,亦不會多加干預。可在她過完十四歲生日以後,便再也不能隨心所欲了。
二位伯母準備在清明節時,為她「上頭」。這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古訓,需要女子用簪束髮。「上頭」日要選在氣候溫和的時候,以便「湔裙出樂游」。「上頭」後的女子,再也不能輕易出遊,舉止也多受約束,於是,她請求延至秋日再行「上頭」禮。
得到伯母的允許,李清照格外珍惜「最後」的閒散時光,她整日出門遊玩,還給自己做了鞦韆,做儘自己想做的一切。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她瀏覽了不少齊魯壯麗河山,為她最初的創作提供了素材。
那日,她沉醉於一個叫溪亭的景色中,因為她玩得盡興,不知不覺從午後的光景玩到了落日黃昏。窈窕少女,目不轉睛地望著夕陽下墜,小河的荷葉被微風吹動著,這樣的場景讓她一點也不想回家。
她劃著名小舟,在荷中穿梭,讓自己融入這個叫溪亭的畫裡。劃著名劃著名,就來到了荷花深處,那荷越來越密,荷柄越來越高,荷花越開越大朵。許是她觀景前偷喝了酒,又有點不勝酒力,很快便醉眼迷離了。
晚風吹來陣陣荷香,她閉上眼,不醉也醉了。遊走在密集的荷叢里,她的小舟總是不聽使喚,她劃舟前行,誰知小舟卻意外地轉了方向,慕然間,嚇到了旁邊的鷗鷺,驚得攪亂了滿湖波光。
那日的場景,李清照始終無法忘卻,她將這景化作筆下的詞,於是就有了《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多年後,李清照身在京城,想起年少時的這段時光,便飄然下筆,寫出了這番靈動的場景。李清照喜酒,小酌了幾杯又詩意大發的女子,即使在今天,亦不多見。然而,李清照是灑脫的,她不在乎這些封建禮數,甚至借詞告訴世人,她那段青春歲月,是醉過的。後來,李格非看到了這首小詞,不僅沒有責怪女兒飲了酒,反而被她的才華折服,驚嘆不已。
他拿著小詞,呈給當時的辭章名家閱覽,他們都認為,這詞出自蘇軾之手,抑或是仙人呂洞賓之手,沒人認為,這是一位少女的佳作。
後來,李清照自許創作經歷時,提到過一首叫《分得知字韻》的小詩:
學詩三十年,緘口不求知。
誰遣好奇士,相逢說項斯。
此詩大約作於宋高宗建炎二年春,她自稱「學詩」,實際上指她「作詩」。在作詩方面,她的父親李格非的文章幾乎無人與之匹敵,不過,作詞方面,卻弱於秦觀和晁補之。李清照大有不服之氣,她年方及笄,作出的詩已被士大夫讚嘆不已。
都說少女懷春,那宋朝里有一位女子卻總是懷詩,她滿腹詩才,出口成章,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古。
自古女子無才便是德,可到底有才,才令人驚艷。就像李清照,若無詩才,誰又記得宋朝有一位別樣女子。
盛世錦年,豐衣足食,正是讀書好時節。或小酌一杯酒,或配一杯茶,抑或清供插花,唯有此,才不辜負人間好時光。人的一生,都是在孤獨中度過的,不求有知己,但求在遙遠的宋朝,有一位能抒發自己心情的詞人,懂得自己,這也便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