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赴京城
2024-10-08 17:14:04
作者: 林希美
日子不徐不疾,光陰一閃而過,縱是狂風驟雨,轉眼也能風平浪靜。那一點愁,一點悲,有了酒,什麼都淡了,散了。
詩人大多愛喝酒,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也是無酒不歡。十幾歲的李清照,絢爛年華,清麗明朗,因著酒,多了幾分灑脫,幾許閒愁。賞玩遊樂,當以酒助興;孤單落寞,更要借酒澆愁。花落時,小酌幾杯感嘆興衰;秋風四起,落木蕭蕭,那杯中之物必能驅趕寂寥。親人在外,相思成疾,更是離不開飲酒。
好酒之人,必遭人詬病,李清照卻不以為然,樂此不疲。她不在乎世人眼光,更不拘泥於傳統禮數,一切只為點到為止,開心就好。她天生是位大才女,繼母和父親對她的行為並不干預,讓她更是多了份自在灑脫。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如今,那貪酒作詩的女子如何了?父親李格非一想到自己的妻兒,便覺得隻身一人在京城十分寂寞寥落。他給家人寫信,讓王氏帶著李清照和兒子李迒趕赴京城。
李清照自小愛玩,更喜歡遊覽名勝古蹟,見到父親的信喜不自勝,心早就飛到了千里之外。那不是別處,是繁華如夢的京城,是有無數書卷、文人雅士的地方。只有在那裡,她才能增長見識,拓寬眼界,施展才華,這是何等的機會。
他們尋了個平常日子,告別故鄉,懷著對汴京的滿心期待上路了。這一路的風景,沖淡了他們對故土的眷戀與不舍,陶醉在廣闊山河、繁華市井中。他們沿著與黃河曲線基本平行的路線,經歷城、長清、平陽、梁山、鄆城、菏澤、蘭芳,最後來到開封。
開封,歷史悠久,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為八朝古都。春秋時期,鄭莊公命鄭邴在此地築城屯糧,取啟拓封疆之意,命名啟封。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開封一帶建都217年,史稱老丘,這是開封自有明確歷史以來第一次建都。在這裡,曾留下了孟子游梁、竊符救趙,以及孫臏、龐涓等故事。到北周時,又改名為汴州。五代時,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都設開封為都。歷史上,開封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的開封,更是當時最大的都城。
開封分為外城和內城,外城方十三里,內城七里,周圍共有十二座城門,入城處設置了兩層或三層圍圈,用以圍困敵軍。里城是大內,即紫禁城,內中建築莊重肅穆,金碧輝煌,僅聽聞便讓人嚮往不已。李清照來到汴京,見識到了都城的香車寶馬、滿目繁華,對汴京的名勝古蹟充滿了嚮往。她一再央求父親,抽空帶她四處轉轉。
李家住在朱雀門外離太學不算太遠的小巷子裡,是父親多年修繕的院落,很是幽靜雅致。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院落,坐北朝南,北面三門正房,中間是客廳,東邊李格非居住,西邊住著李清照。李格非在院子裡種了松樹、桃樹、梨樹,又將報春、牡丹、海棠、菊花、鳳仙等花草雜植其中。為了迎接兩個孩子,李格非還為李清照和李迒打了鞦韆架,可見他對子女的寵愛。
歷史古蹟、文人騷客,在這寒冬里給李清照帶來了不少歡樂。她喜歡這裡,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新奇,她在這裡只想拈花成詩,讀書喝茶,游遍汴京,除此之外,並無它求。此時的李清照,還不懂繁華背後暗流涌動,正是衰亡的開始。她朝氣蓬勃,晶瑩剔透,單純得似一個孩童。在她看來,冬天過去,春暖花開,在路上將有更美好的邂逅。然而事實是,春天繁花盛開過後,便是一地殘紅,滿目瘡痍。
哀傷是什麼,離愁是什麼,大勢已去又是什麼?這是宿命,李清照在這個冬季來到汴京,註定要承受寒冬之苦。
春節將至,繼母帶李清照和李迒上街購置年貨,街市店鋪,書生布衣,劍客走卒,喧鬧而有條理。在李清照眼裡,女子沒有拘束,她想笑便笑,想跳便跳。她似一隻小鳥,穿梭在巷陌街頭,店鋪商販攤前。
她也並不是只顧自己玩耍,還不忘給弟弟李迒講解歷史出處、故事典故。王氏買下三幅門神,李迒不懂,李清照便娓娓道來,門神畫圖的典故;李迒問為何鍾馗有兩種,李清照照樣解答得出。
一位女子,無才便是德。李清照如此「招搖」,惹得眾人紛紛側目,不過多數拍手叫好。商販老闆不服氣,要考一考李清照,他問,桃符又作何解?李清照一笑,將桃符的出處、用法、歷史發展、名人詩句引用娓娓道來,老闆大為驚詫,果真是一位奇女子。
得到眾人盛讚,李清照自是高興,卻也不以為然。她吟詩讀書,不為逞強證明什麼,只為自得其樂,開心進益便罷。假如一個人的才華成了炫耀的工具,那這般才能又有何用?既讀聖賢書,要麼修身養性,要麼報效國家,李清照年紀不大,還看不透世事,可她早已懂得該如何做人。
王氏是傳統女子,見不得李清照如此高調,催促她儘快回府。一位女子,拋頭露面,與陌生男子高談闊論,成何體統。李清照不覺失態,卻也懂得女子的禁忌避諱,什麼也沒說,跟著繼母回家了。
王氏把上街的事情告訴了李格非,埋怨李清照只醉心於詩詞歌賦,讀書遊樂,全然忘記了女子該守的禮儀規矩。李格非豈會不知女兒的性子喜好,只是他並非庸俗之人,對女兒的行為並不認為錯,反而認為女子當該有丈夫氣。他沒有訓斥李清照,而是把家中書房讓出來,伴她讀書,對她悉心教導。
李清照,於世人而言,是婉約派詞人,給眾人留下溫婉、淒淒悲悲的印象。實際上,少女時期的她,活潑清麗,在讀書上很是下功夫。除夕夜,李迒沉溺於鞭炮爆竹、煙花絢爛之中,李清照嫌棄他不學無術,拉著他當著父母的面玩詩詞背誦遊戲。
他們姐弟二人,一人一首詩詞,不准重複,五首之中,不差一字,方能去燃爆竹。如果出錯,另誦五首,一字無誤,才算抵消錯誤。這遊戲是李清照所設,弟弟當然贏不了她,她不為勝利,只為教弟弟多誦幾首詩,順便考一考自己的記憶力。因此,才有了後來與趙明誠的賭書潑茶。
李清照愛誦詩,也愛寫詩。每次作完詩,必定拿給父親李格非看。李格非有言:「文不可以苟作,誠不著焉,則不能工。」李清照詩作,並不只注重辭藻華麗,更重思想靈魂與社會現實的關係。李格非教導李清照,切忌一味模仿,填詞作詩更該出自肺腑。李清照點頭稱是,細心記下,反覆揣摩後,填詞有了很大進步。她在晚年,回憶年少時代說:「中州盛日,閨門多暇。」十五六歲到十九歲,是她一生中少有的美好時光。她正當妙齡,生活悠閒富貴,在世俗凡間,吟詩填詞,好不快活。
一彎瘦月,一座庭院,一盞茶酒,一枝紅梅,在少女眼裡皆可成詩,皆可成趣。少年有時,歲月無情,一個轉身,世間富貴仕途已成惘然。京城,帶給她無限歡樂,也帶給她無限傷感。在這不可逆轉的歷史舞台上,無論貧窮富貴,她都不改初衷。讀書喝茶,吟詩填詞,醉酒拈花,尋個知心人,才是心愿所歸。可既是心愿,便知是一個夢,夢最容易碎。它只是一個幻影,裝飾不了你的流年,也裝點不了誰的人生,唯一伴著生命的,不過是一曲琴音,一闋清詞,還有那低聲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