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書香世家
2024-10-08 17:13:58
作者: 林希美
宋朝,一個遠到需要時光機才能回去的時代;同時,又是一個近到就在手邊的時代。打開一本關於宋朝的書,這個時代也便躍入眼前。書中,不僅有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亦有朝代變遷的興衰存亡,當然,還少不了文人騷客鍾愛的宋詞……
人世迢迢,浮煙瀰漫,唯有宋詞如一股清涼晚風,讓人在婉約中嘆息追味。喜歡宋詞,喜歡它悲涼中的嫻靜,喜歡它落花的無言,還喜歡它悠悠長嘆的氣息。宋詞,常被人提起,常被人在竹屋茅舍誦念,那些風月纏綿的往事,詩酒流連的情懷,點點滴滴,仿佛早已不是昨日的故事。
有些人,一出生便老了;有些人,一出生就帶著不一樣的使命。如她,李清照,被後人稱為婉約詞宗的女子。她的詩詞,留存於世的並不多,但卻是被人誦念最多的。而她的故事,也早已刻在了歲月流年之上,被人不斷說起。
她的一生,在那個動盪年代,悲傷著,靜默著,嘆息著。縱然她有驚才絕學,也無法改變歷史的命運。草飛鶯長的日子裡,唯有將這落寞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化作詩詞,才對得起這半夢半醒的人生。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四十餘歲的李格非,有得長女之喜,這便是李清照。她出生在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在這裡度過了她的童年。章丘,歷史悠久,是北方少見的稻香魚肥小鎮。這裡,河網密布、泉水淙淙,更有築鳴的百脈泉。百脈泉與著名的趵突泉齊名。趵突泉有三個泉眼,泉水終年噴涌,水涌若輪。而百脈泉的泉水,可謂是泉涌如注,灼若明珠。這裡氣候宜人,有「清境不知三伏熱」的美譽。
市井中的人,來來往往,都沉浸在醉意朦朧的日子裡,沒人在乎李府中正在啼哭的女嬰,將來會有一番怎樣的作為;也沒人在乎,她是否驚艷了時光,會成為當時男子心目中的女神;更沒人在乎,她筆下的風華,會歷經千年不衰……
李清照出生的北宋,已經歷繁華,正走向枯萎與荒蕪。出生在這樣的年代,她的人生註定充滿荊棘與坎坷,即使是天才少女,依然逃不過命運。那些虛偽與軟弱、野心與陰謀、猙獰與凌亂,讓她變得多愁善感,在亂世中記錄著命運的酸甜苦辣。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李清照出生書香世家,父親名格非,字文叔,是宋神宗熙寧年間進士,也是當時著名的文人。他幼年便俊邁出眾,不尚虛名。他注重經世致用之學,對詩詞歌賦也有著極深的造詣。他曾著有數十萬言的《禮記說》,還潛心研究史學,寫出了《史傳辨志》。
約1091年時,李格非入職做館職,他的文章得到了蘇軾的賞識,成為東坡的學生。人們把他與廖正一、李禧、董榮並稱為「蘇門後四學士」。
當時,政局派系鬥爭很是微妙,高太后去世後,哲宗親政,新派人物章惇、呂惠卿官職復位,他們曾嘗試任命李格非做類似於編修「檢討官」的工作,但他光明磊落,清正剛直,拒不就任,因而觸犯了當局,被外放為廣信軍通判。
北宋後期,政治鬥爭愈發瘋狂,蘇軾舊黨已故者一再追貶,而生者不僅一貶再貶,重者罪及子弟親屬。礙於蘇軾的關係,李格非後來一直無法掙脫黨爭的旋渦,李清照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了影響。以至於後來,她與趙明誠的愛情,也飽受風雨摧殘。
李清照出生沒多久,生母便過世了。關於清照的生母也是說法不一。其一,在《宋史·李格非傳》中:「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其二,在宋朝莊綽所著《雞肋編》中稱,李格非是漢國公王准孫婿九人之一。還有一種說法是,在《王珪神道碑》中云:「(王珪)女,長適鄆州教授李格非,早卒。」王珪是王准之子,格非亦是王準的孫婿,因此,李清照很可能是王珪的外孫女。
後來,李格非續弦王拱辰的孫女,王氏成為李清照的繼母。王氏是知書達理的女性,文學修養極高。她待人寬厚,視李清照為己出,並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她,擔當起了照顧李清照的所有責任。
在李清照三四歲時,她的智力已超過了八九歲的堂兄李迥。那時,李格非去汴京任職,與李清照一直書信往來,對她因材施教,不忘對她的教誨。大約在李清照五歲時,她已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那年七夕,家族中兩位伯母為家裡的女孩們安排了七夕的「乞巧」儀式。伯母在祭祖用的八仙桌上擺滿時令瓜果,以及各種鮮艷的花朵。她們給女孩們每人一枚七孔銀針和彩線,讓她們閉目乞巧……
李清照乞巧完,嘴角微微上揚。伯母見她笑而不語,便問她:「你想讓織女教你什麼樣的女紅?」
清照搖了搖頭:「我想像哥哥那樣讀書寫字……」
乞巧完畢,伯母們把女孩的心愿告訴自己的丈夫,更告訴了遠在汴京的李格非。格非得知清照的心愿後,喜不自勝,又為女兒開列了許多書目。那時,清照早已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了。她才華突顯,文字在幼年已成為她人生中的一部分,註定要走入文字的風景里。
還好,清照生於書香世家,讀書習字本是家常事。倘若生於寒門,怕是要專注女工了吧。她天生似荷,小小的人兒,已露出尖尖角,而那些三從四德,陳腐的規矩都算了吧。從此之後,她只愛出入書房,只要有書在手,就能樂不思蜀。
世間事,都記在這一卷卷書里,是真是假,歷史的長河早就洗出另一番模樣。李清照不是不懂,只是,身為女子又能做得了什麼?
沒有寂寞,哪來的感傷;沒有憂愁,又如何成長。不管外面多少風雲變幻,於她,不過是一朝一夕讀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