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軍事裡世界史> 遊走在盔甲上的藝術:歐洲騎士都是外貌協會會員

遊走在盔甲上的藝術:歐洲騎士都是外貌協會會員

2024-10-08 17:03:01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01

  進入中世紀中期,騎士們的盔甲有了進一步改進,雖然形制依然是鎖子甲,但額外增加了鏈甲頭巾(主要保護頸部)和鏈甲手套。同時,鎖子甲的長度一再加長,直達腿部,頭盔也開始完全包裹頭部與臉部。由於幾乎完全被盔甲覆蓋,十字軍東征時,騎士們又被稱為「鐵人」。

  渾身被包裹,便無法根據相貌或身材判斷身份,為了區分,士兵們常常在盾牌上塗畫各種符號作為個人標記。相同的圖案亦可繪製在頭盔上,或者以木頭、皮革、混凝紙、紡織物等物單獨製作,佩掛在身。這些表明個人身份的標誌是紋章的發端。嚴格來說,它們最初的用途並非美學意味上的裝飾,但隨著時間推進,圖繪漸漸成了盔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也慢慢變得越來越複雜。

  不過,儘管在理論上騎士的馬刺和鎖子甲是可以用金銀裝飾的,但此時的大部分盔甲依舊算得上樸實無華,人們更多是用套在盔甲外不同顏色和圖案的衣服來彰顯個性。

  從13世紀後期起,騎士們經常會在肩膀、手肘、膝蓋等身體比較脆弱的部位加裝一些金屬板以提升防護力,或者用硬皮革、獸骨、獸角等原料製作成板狀,然後被用鉚釘固定在昂貴、鮮艷的織物上,例如天鵝絨、錦緞、金絲織物等。它們被稱作布面鐵甲,通常會有一定的裝飾設計,實際上就是一種鏈甲融合板甲的複合盔甲。

  進入14世紀,皮革、金屬板開始被用來保護四肢乃至軀幹。皮革鎧甲更便於加工,能夠雕刻、塑造各種主題的圖案。就像中世紀手抄本的裝幀一樣,板甲的邊緣會裝飾銅合金薄片,有時上面還會鎏金並刻上花卉圖案或銘文。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02

  在中世紀即將過去,文藝復興時期即將到來的時候,歐洲盔甲又有了一個明顯進步——全身板甲出現了。1420年前後,騎士們會從頭到腳披上一整套鉸接在一起的金屬盔甲,防禦力有了大幅提高。當然,鎖子甲和布甲也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台。

  板甲的廣泛使用為盔甲匠人提供了更多裝飾技術的選擇:鑲邊、鏽蝕、上漆、蝕刻、雕刻、點刻、鎏金、鑲嵌……此外,頭盔和胸甲常常用織物覆蓋,木盾則用紋章加以裝飾。

  到15世紀下半葉,尤其在德語國家,護甲表面用凹凸的線條裝飾成為一種時尚,有的板甲邊緣部分還會被極為細心地進行切割,其紋路似乎是在緬懷古老的哥德式花窗。大約在同一時間,義大利的盔甲匠則開始生產一種新式復古輕盔,它們逐漸取代了中世紀流行的頭盔。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常標榜自己要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即便在盔甲界也出現了一陣「復古風」。除了上述兩種,人們又刻意還原,或者說自認為還原了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肌肉型胸甲」。這種人體雕塑般的胸甲塵封多年後,經考古人員的手重見天日。不過,這類「大傢伙」一般是王公貴族們在宮廷慶典時附庸風雅之用,不會用於實戰。

  03

  16世紀前後,盔甲流行的樣式再度發生變化,昔日形狀修長、紋飾偏向垂直尖銳的哥德式板甲被更加圓潤、厚重的鎧甲取代。至1540年前後,凸脊成為一種流行裝飾,德意志——有時也包括義大利——的盔甲表面就常常裝飾以閃亮的平行脊狀條紋。如果不注意,這些盔甲會被誤歸為「馬克西米連盔甲」一類。

  除了樣式,盔甲的用途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1515年到1535年,一批德意志盔甲匠打造出質量精湛的服裝盔甲,有時還搭配著造型奇異、具有人類或動物面孔的頭盔,這些別致的盔甲會在舉行盛大的慶典儀式或馬上比武大賽時使用。

  1530年至1560年,義大利半島上的米蘭城,出現了當時首屈一指的盔甲大師,他的名字叫菲利波·內格羅里,製作的雕花盔甲達到了同類產品的藝術巔峰。浮雕工藝當然會削弱金屬強度,因此這類盔甲不會用於戰鬥和比武競技,而是完全脫離了實用。菲利波和他的親戚弗朗切斯科、焦萬·巴蒂斯塔、亞歷山德羅以及焦萬·保羅等人一起經營的菲利波盔甲工坊,就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烏爾比諾公爵、法國及西班牙王室製作了大批極為華美的禮儀用鎧甲,這批盔甲不追求極致防護,而將重心徹底放置於細膩的浮雕、各式植物花卉圖案和蝕刻的波紋上,並且往往鑲金帶銀。菲利波在盔甲裝飾方面的造詣長期獨步歐洲,直到16世紀後期,才有了堪與菲利波比肩的重量級禮儀用盔甲和馬鎧作品。

  對於實戰盔甲而言,自16世紀初起,蝕刻結合鎏金和發藍工藝(可防鏽)成為更加風行的盔甲修飾技術,紋飾的具體內容涵蓋了宗教銘文、植物花卉、幾何圖形、宗教畫、歷史與神話題材、政治題材、紋章等。裝飾變得越來越複雜,盔甲匠常常力不從心,於是不得不藉助畫家、雕塑家、蝕刻師和金匠的手藝。

  除了德意志、義大利、法蘭西等傳統盔甲製作基地,16世紀的英格蘭也開始奮起直追。1511年,國王亨利八世在格林尼治設立了皇家盔甲工場,專為英王及英國宮廷生產高級盔甲。由於引進了大批外國專家,英國的盔甲裝飾水平很快也達到了一流水準。格林尼治盔甲工廠的生產持續了上百年,直到17世紀中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方才退出歷史舞台。

  04

  17世紀的歐洲備受大規模戰爭(如慘烈的三十年戰爭)的困擾,雖然盔甲在軍隊中仍有市場,但人們需要的是廉價可靠、能大規模裝備的甲冑,它們通常是樸實,甚至可以說是低劣的,自然用不上精美的紋飾。而隨著火器的發展和普及,傳統盔甲逐漸走向衰落,除了重騎兵和打攻城戰的時候,大部分軍隊都放棄了沉重的舊式盔甲,即便是重騎兵,通常也只裝備胸甲和頭盔,而非全身板甲。

  漸漸地,沉重的盔甲只能在典禮儀式和戲劇表演中得見了。為王公貴族生產的禮儀用盔甲依然存在一定需求,但騎士時代畢竟已經遠去,美輪美奐的高檔盔甲註定要變成明日黃花。

  1712年,巴黎的盔甲匠人為年僅5歲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路易打造了一套王室板甲,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新的王室訂單。歐洲盔甲的裝飾歷史自此畫上句號,此後,人們只能在宮廷或博物館的陳列室中欣賞它們了。


關閉